Http相关小知识点笔记咯~

协议

  先来说说什么是协议,协议其实指的是通信协议(Communications Protocol),也称传输协议。Wiki中的描述的是这样的,通信协议定义了通信中的语法学,语义学和同步规则以及可能存在的错误检测与纠正。通信协议在硬件,软件或者两者之间皆可实现。为了交换大量信息,通信系统使用通用格式(协议)。每条信息都有明确的意义使得预定位置给予响应,并独立实现回应指定的行为,通信协议须参与实体都同意才能生效。为了达成一致,协议必须要有技术标准. 编程语言在计算方面也应有相应标准,所以在这个方面可以用编程语言做类比: 编程语言是为了模式化的计算,而传输协议为了更畅通的交流.

Http

  Http协议也一样,是为了更畅通的交流。在Http之前,我们先来说说Html。Html大名是超文本标记语言(HyperText Markup Language,简称:HTML)是一种用于创建网页的标准标记语言。HTML是一种基础技术,常与CSS、JavaScript一起被众多网站用于设计网页、网页应用程序以及移动应用程序的用户界面。网页浏览器可以读取HTML文件,并将其渲染成可视化网页。HTML描述了一个网站的结构语义随着线索的呈现,使之成为一种标记语言而非编程语言。而我们要谈到的Http呢,大名是超文本传输协议(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缩写:HTTP)。这样就不难理解Http的作用了,Http就是为了方便传输与接收Html的一种协议。

  我们知道OSI标准的七层网络协议中由顶至下依次是,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Http是最顶部的会话层协议。事实上HTTP可以在任何互联网协议或其他网络上实现。HTTP假定其下层协议提供可靠的传输。因此,任何能够提供这种保证的协议都可以被其使用,所以其在TCP/IP协议族使用TCP作为其传输层。

 

请求方法

  关于Http中的请求方法,Wiki上是这么描述的:

  HTTP/1.1协议中共定义了八种方法(也叫“动作”)来以不同方式操作指定的资源:

  GET
    向指定的资源发出“显示”请求。使用GET方法应该只用在读取数据,而不应当被用于产生“副作用”的操作中,例如在网络应用程序中。其中一个原因是GET可能会被网络爬虫等随意访问。参见安全方法。浏览器直接发出的GET只能由一个url触发。GET上要在url之外带一些参数就只能依靠url上附带querystring。
  HEAD
  与GET方法一样,都是向服务器发出指定资源的请求。只不过服务器将不传回资源的本文部分。它的好处在于,使用这个方法可以在不必传输全部内容的情况下,就可以获取其中“关于该资源的信息”(元信息或称元数据)。
  POST
  向指定资源提交数据,请求服务器进行处理(例如提交表单或者上传文件)。数据被包含在请求本文中。这个请求可能会创建新的资源或修改现有资源,或二者皆有。每次提交,表单的数据被浏览器用编码到HTTP请求的body里。浏览器发出的POST请求的body主要有有两种格式,一种是application/x-www-form-urlencoded用来传输简单的数据,大概就是"key1=value1&key2=value2"这样的格式。另外一种是传文件,会采用multipart/form-data格式。采用后者是因为application/x-www-form-urlencoded的编码方式对于文件这种二进制的数据非常低效。
  PUT
  向指定资源位置上传其最新内容。
  DELETE
  请求服务器删除Request-URI所标识的资源。
  TRACE
  回显服务器收到的请求,主要用于测试或诊断。
  OPTIONS
  这个方法可使服务器传回该资源所支持的所有HTTP请求方法。用'*'来代替资源名称,向Web服务器发送OPTIONS请求,可以测试服务器功能是否正常运作。
  CONNECT
  HTTP/1.1协议中预留给能够将连接改为管道方式的代理服务器。通常用于SSL加密服务器的链接(经由非加密的HTTP代理服务器)。
方法名称是区分大小写的。当某个请求所针对的资源不支持对应的请求方法的时候,服务器应当返回状态码405(Method Not Allowed),当服务器不认识或者不支持对应的请求方法的时候,应当返回状态码501(Not Implemented)。

  HTTP服务器至少应该实现GET和HEAD方法,其他方法都是可选的。当然,所有的方法支持的实现都应当符合下述的方法各自的语义定义。

  各位开发小伙伴们最熟悉的应该是GET, PUT, POST, DELETE这几个方法了。

 

版本

   http目前最为流行的版本应该是Http1.1与Http2这两个版本。其中Http1.1版本由这样几个特点:

  默认采用持久连接,并能很好地配合代理服务器工作。还支持同时发送多个请求,以便降低线路负载,提高传输速度。

  HTTP/1.1相较于HTTP/1.0协议的区别主要体现在:

  • 缓存处理
  • 带宽优化及网络连接的使用
  • 错误通知的管理
  • 消息在网络中的发送
  • 互联网地址的维护
  • 安全性及完整性

  Http2版本于2015年5月作为互联网标准正式发布。

 

状态码

   403,404,500这些是非常常见的状态码。我们知道一个Http的完整的过程保护请求于响应。其中每个响应的第一行都是状态行,其内容依次是当前HTTP版本号,3位数字的状态码,以及描述状态的短语,彼此由空格分隔。

  例如我访问百度所拿到的Response:

  

  第一行就显示了我当前使用的是Http/1.1版本,百度正常给了我我返回值,对应的状态码为200,OK。

  状态码其实可以按照百位的数字来进行分类:

  • 1xx消息——请求已被服务器接收,继续处理
  • 2xx成功——请求已成功被服务器接收、理解、并接受
  • 3xx重定向——需要后续操作才能完成这一请求
  • 4xx请求错误——请求含有词法错误或者无法被执行
  • 5xx服务器错误——服务器在处理某个正确请求时发生错误

 

长连接

  前面提到了,HTTP1.1相比1.0规定了默认保持长连接(HTTP persistent connection ,也有翻译为持久连接),数据传输完成了保持TCP连接不断开(不发RST包、不四次握手),等待在同域名下继续用这个通道传输数据;相反的就是短连接。这样长连接在一个连接中可以重复在多个请求/回应使用。持续连线的方式可以大大减少等待时间,因为在发出第一个请求后,双方不需要重新运行TCP握手程序。

  

  待续咯。。。 

posted @ 2019-11-17 11:03  DogTwo  阅读(124)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