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jkstra单源最短路朴素算法
Dijkstra单源最短路朴素算法
基于无优化的朴素算法,这里使用邻接矩阵的方法存储路径(空间复杂度高)
Dijkstra单源最短路的算法原理如下:
从起始点s
开始,每次依据贪心选取最近连通点且未被访问过的点,移动到该点上,更新最短路径,直到把所有点都访问完
初始化时,需要将s
起始点到所有点的dis[i]
距离,赋值为极大值,表示不能连通从s
出发
for (int i = 0; i <= n; i++)
dis[i] = 1e9;
枚举当前能连通的所有点,记录最短路径点min_node
(初始化为0),如果不能更新最短路径点,则说明遍历完了所有的点
有:
if (min_node == 0) break;
并对其进行标记,表示以及被访问过了
vis[min_node] = 1;
遍历所有点,更新最短路径:
for (int i = 1; i <= n; i++)
if (dis[i] > dis[min_node] + g[min_node][i])
dis[i] = dis[min_node] + g[min_node][i];//如果当前点可以组成更短的路径,那就更新
//或写成
for (int i = 1; i <= n; i++)
dis[i] = min(dis[i], dis[min_node] + g[min_node][i]);
以上图为例:有参数如下
4 6 1 // 四个节点,六条边,从一号点开始
1 2 2
2 3 2
2 4 1
1 3 5
3 4 3
1 4 4
我们来逐步推导一遍
初始化:dis[]={1e9, 0, 1e9, 1e9, 1e9}
第一轮:
遍历所有未访问的点,\(1\)号点到自身的路径为 \(0\),为最短,min_node
为\(1\)
标记\(1\)号点,接着遍历所有节点并更新路径为:dis[]={1e9, 0, 2, 5, 4}
第二轮:
遍历所有未访问的点,\(2\)号点到\(1\)号点的路径为 \(2\),为最短,min_node
为\(2\)
标记\(2\)号点,接着遍历所有节点并更新路径为:dis[]={1e9, 0, 2, 4, 3}
第三轮:
遍历所有未访问的点,\(4\)号点到\(1\)号点的路径为 \(3\),为最短,min_node
为\(4\)
标记\(4\)号点,接着遍历所有节点并更新路径为:dis[]={1e9, 0, 2, 4, 3}
第四轮:
遍历所有未访问的点,\(3\)号点到\(1\)号点的路径为 \(4\),为最短,min_node
为\(3\)
标记\(4\)号点,接着遍历所有节点并更新路径为:dis[]={1e9, 0, 2, 4, 3}
第五轮:
遍历所有未访问的点,可以发现所有的点都被遍历过了,于是退出循环
Dijkstra是一种基于贪心的最短路径算法,但是他不能处理存在负边权的情况,这是因为如果存在负权边,那就有可能先通过不是距起始点最近的一个次优点,再通过这个负权边,使得路径之和更小
如上图所示,从S
点出发,贪心会选择S -> B
,而不是全局最优的S -> A -> B
,这就发生了错误
- 贪心的正确性这里不做赘述,详情可自行查看:
朴素算法如下:
bool vis[N];
int dis[N];
int g[N][N];//邻接矩阵存储路径
void dijkstra(int s) {
for (int i = 0; i <= n; i++)
dis[i] = 1e9;//赋值极大值
dis[s] = 0;//起始点被访问过
while (true)
{
int min_node = 0, min_mem = 1e9;
for (int i = 1; i <= n; i++) {
if (!vis[i] && min_mem > dis[i])
{
min_node = i;
min_mem = dis[i];
}
}//找到最短路径点,记录编号
if (min_node == 0) break;
vis[min_node] = 1;
for (int i = 1; i <= n; i++)
if (dis[i] > dis[min_node] + g[min_node][i])
dis[i] = dis[min_node] + g[min_node][i];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