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prunner测试平台用例前置模块开发

本文开发内容

现在正式进入测试相关功能开发。teprunner测试平台底层是pytest,中间层是tep,还没了解的朋友可以先看看tep的文章,整个平台的设计思路和后面用例的执行都会基于这个工具。tep的测试用例是放在.py文件里面的,全局变量或者说环境变量是引用的env_vars,公共函数和复用接口是引用的fixtures,在做成平台后,需要把这两个部分独立为两个功能模块。多个项目的接口自动化数据需要隔离开来,要有个项目管理功能。本文将开发四个用例前置模块:

  • 后台管理--项目管理
  • 接口自动化--语法说明
  • 接口自动化--环境变量
  • 接口自动化--fixtures

语法说明给出了环境变量、fixtures、用例示例(单个接口、多个接口--增删改查)、请求方法(get、post、put、delete)的使用方法。

编写后端代码

先创建名为teprunner的app:

django-admin startapp teprunner

在settings的INSTALLED_APPS中添加配置让app生效:

并在urls.py添加路由:

编辑user/fixtures/user.json,添加一个接口自动化的菜单:

截图只截了管理员,测试和开发角色,也需要添加上。access均为true,这三个角色都可以访问。添加后把数据同步到数据库:

python manage.py loaddata user

编辑teprunner/models.py,新增模型:

包括了项目、环境变量和fixture三张表。Project.env_config用于给项目配置多个环境。不同项目不同环境的环境变量不一样,在EnvVar中添加了project_id和env_name,并按("project_id", "env_name", "name")作为唯一键,不允许重复。不同项目的fixtures不同,不关心环境,在Fixture中只添加了project_id。

Fixture.code用于存放代码,字段类型为models.TextField,容纳更多字符。

models编写好后,迁移到数据库:

python manage.py makemigrations
python manage.py migrate

新建teprunner/serializers.py文件,新增序列化器:

数据库字段的命名是用的下划线,接口返回前端和前端传参是用的驼峰,所以这里通过source这种方式给env_config、project_id、env_name、creator_nickname进行了序列化器的重命名。为了前端更方便处理,使用serializers.CharField把int转化为了str,由于请求时id非必须,增加参数required=False。

teprunner会有很多视图,写在一个文件里面有点臃肿,这里创建views文件夹,新增views/project.py项目视图:

Django REST framework的ModelViewSet视图类能节省很多代码,只需要三行就把项目增删改查接口做了。project_env是函数视图,请求方法为GET,它的作用是返回项目环境列表,当前项目和当前环境,默认为第一个项目和第一个环境。

前端需要切换不同项目和不同环境,下拉框数据来源于这个接口。

新建views/envvar.py新增环境变量视图:

环境变量跟项目和环境是强关联的,需要根据项目环境进行过滤,所以重写了list方法,从前端请求拿到curProjectId和curEnvName,通过EnvVar.objects.filter进行过滤。from django.db.models import Q支持多种过滤条件,这在后面的代码中还能看到,比如模糊匹配。

新建views/fixture.py新增fixture视图:

fixture跟项目是强关联的,需要根据项目进行过滤,所以重写了list方法,从前端请求拿到curProjectId,通过Fixture.objects.filter进行过滤。Fixture有个creatorNickname字段,新增fixture时使用的是当前登录用户的昵称,修改fixture时需要用已保存的创建者,重写update方法来实现这个处理。

最后,新建teprunner/urls.py文件,把视图添加到路由中:

编写前端代码

编辑package.json,添加依赖:

fixtures是代码形式的,这是测试平台第一次使用代码编辑组件。添加依赖后记得执行npm install进行安装。

编辑router/index.js:

添加接口自动化的路由,并把home重定向改为语法说明路由。children表示子路由。path是路由地址。meta.title用于显示菜单名。

编辑views/console/index.vue:

添加项目管理菜单。新建ProjectManagement.vue和AddProject.vue,添加项目管理增删改查代码,跟用户管理类似,不再另加赘述。值得注意的是环境配置placeholder="请输入环境英文名(多个环境英文逗号分隔)",因为tep.env_vars.mapping会用到环境名作为key,所以只能用英文名!

编辑components/WrapComponent.vue,添加一个插槽:

用于切换项目和环境。新建components/ProjectEnv.vue文件:

定义了两个下拉框:项目和环境。v-if判断是否需要显示。@change在切换下拉选项时调用对应方法。@click.native指在点击打开时获取数据。然后用v-for遍历列表展示下拉选项。环境和项目数据是从localStorage中读取的:

可以打开F12切换到Application,点击左侧Storage/Local Storage检查是否有数据:

数据写入的地方稍后会讲到,先接着讲ProjectEnv.vue文件:

切换项目会更新环境列表和当前环境数据,这样就把这两个下拉框关联了起来。切换环境会更新当前环境数据。图中框起来的this.$emit是个重要知识点。ProjectEnv.vue是个子组件,它是要嵌套到其他组件去的,比如EnvVar.vue,它们是父子组件的关系。有这么个需求,切换项目时,执行一次查询操作,把查询结果更新一下。切换项目的代码是ProjectEnv.vue子组件提供的,执行查询操作的代码是EnvVar.vue父组件提供的,子组件就是通过this.$emit把这个消息通知给父组件的。

新建views/teprunner/index.vue文件,添加接口自动化菜单:

刚才说的项目环境数据的写入就是在这里进行的:

每次加载时,如果localStorage没有projectEnvList的话,就请求/teprunner/projects/env去拿。

新建Grammar.vue,语法说明是个硬编码的静态文件,纯展示,无交互。接着新建EnvVar.vue和AddEnvVar.vue,编写环境变量的增删改查,新建Fixture.vue和AddFixture.vue,编写fixtures的增删改查,比较类似,不再另加赘述。通过fixtures模块的代码,看看ProjectEnv.vue是如何用的:

:showEnv与ProjectEnv.vue子组件的属性对应,用来控制是否显示环境,Fxiture不需要显示。@changeProject与ProjectEnv.vue的this.$emit对应,接收子组件消息,执行查询列表操作:

AddFixture.vue用到了代码编辑器:

@init指定了初始化方法:

离代码完美显示还差最后一步:代码高亮。在assets/js添加highlight.js,并在main.js中导入:

小结

经过本文的开发,如何添加菜单,前后端如何完成基本的增删改查开发已经进行了很充分的展示。遇到不会写的代码,也都能从已公开源码中找到参考。行动起来吧!边学边练,动手试试把用例管理的增删改查写出来,等我把下一篇写出来后,比较比较,可能会有更深刻的印象。CRUD会了,定制化开发还会远么。

参考资料:

前端源码 https://github.com/dongfanger/teprunner-frontend

后端源码 https://github.com/dongfanger/teprunner-backend

posted @ 2021-03-25 13:14  测试开发刚哥  阅读(252)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