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征程 5.11 组合数学(二)

组合数学

​ -- Cr_deviance

引入

加法原理:

定义:加法原理是分类计数原理,常用于排列组合。具体来说,就是做一件事,完成它有\(n\)类方式,第一类方式.\(M_{1}\)种方法,第二类方式有\(M_{2}\)种方法,...,第\(n\)类方式有\(M_{n}\)种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共有\(M_{1}+M_{2}+...+M_{n}\)种方法。
口诀:类类独立。
应用:在做一件事时,如果有几类不同的方法,而且每一类方法中又有几种可能的做法,那么要求完成这件事有多少种做法,就应当将各类方法中可能的种数加起来。

乘法原理:

定义:乘法原理是指做一件事,完成它需要分成\(n\)个步骤,做第一步有\(M_{1}\)种不同的方法,做第二步有\(M_{2}\)种不同的方法,...,做第\(n\)步有\(mn\)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共有\(N=\) \(M_{1}\)×\(M_{2}\)×...×\(M_{n}\)种不同的方法。
口诀:步步相关。
注意事项:运用乘法原理时,应确保各步骤依次完成,不得多余、重复或缺少某一步骤,以保证整个事件的完成。

概念

介绍完两个原理之后,我再引入两个概念:排列数和组合数。

1.排列数:

\(n\)个不同的元素中依次取出\(m\)个元素组成一列,产生的不同排列的数量为:

\(A_{n}^{m} =n×(n−1)×…×(n−m+1)=\frac{n!}{(n−m)!}​\)

注:\(A_{n}^{m}\)也可记作\(P_{n}^{m}\)

2.组合数:

\(n\)个不同的元素中取出\(m\)个组成一个集合(不考虑顺序),产生不同集合数量为:

\(C_{n}^{m} = \frac{n×(n−1)×…×(n−m+1)}{m×(m−1)×…×2×1} =\frac{n!}{m!×(n−m)!}​\)

显然,排列数和组合数的区别在于,排列数不考虑每一个集合中的顺序,而组合数则考虑。

所以,公式也可以这样理解:\(C_{n}^{m} =\frac{A_{n}^{m}} {A_{m}^{m}} =\frac{n!}{m!×(n−m)!}\)
\(\frac{1}{A_{m}^{m}}\)可理解为这\(m\)个数按不同顺序所能组成的方案数)。

计数方法策略

介绍完两个概念,现在我来介绍\(10\)个计数方法策略:

1.特殊元素和特殊位置优先策略

例题:
\(0,1,2,3,4,5\)可以组成多少个没有重复数字的五位奇数。

题解:

由于末位和首位有特殊要求,应该优先安排,以免不合要求的元素占了这两个位置。

首先考虑末位:\(1,3,5\)为奇数,我们要从中选出来一个方案数为\(C_{3}^{1}\)

然后考虑首位:\(0\)不能作为首位,所以首位的方案数为\(C_{4}^{1}\)

最后考虑中间三位:已经拿走了\(2\)个数,还有\(4\)个数,从这\(4\)个数中选出\(3\)个数,方案数为\(A_{4}^{3}\)

根据乘法原理统计答案为:\(C_{3}^{1}\)\(×\)\(C_{4}^{1}\)\(×A_{4}^{3}=288\)

练习题:

\(0\)\(9\)\(10\)个数字,可以组成多少个没有重复数字的三位偶数?

题解:

共有\(C_{5}^{1}​\)×\(A_{9}^{2}​\)种偶数,再减去首位为\(0​\)的情况,为\(C_{4}^{1}×C_{4}^{1}​\),注意\(0​\)在首位,末尾就不能为\(0​\),所以为\(C_{4}^{1}​\)

根据乘法原理统计答案为:\(C_{5}^{1}\)×\(A_{9}^{2}-\)\(C_{4}^{1}×\)\(C_{8}^{1}\)\(=328\)

2.相邻元素捆绑策略

例题:
\(7\)人站成一排,其中甲乙相邻且丙丁相邻,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

题解:

我们可以先将甲乙,丙丁分别看成是一个人,这时候的方案数为\(A_{5}^{5}​\)

然后在考虑甲乙,丙丁内部的方案数,各为\(A_{2}^{2}\)

根据乘法原理统计答案为:\(A_{5}^{5}\)×\((A_{2}^{2})^{2}\)=480。

练习题:

记者要为\(5​\)名志愿者和他们帮助的\(2​\)位老人拍照,要求排成一排,\(2​\)位老人相邻但不排在两端,求不同排法的数量。

题解:

还是将这两个老人捆绑在一起。

先考虑五名志愿者所能组成的排列数为\(A_{5}^{5}​\)

考虑老人不排能在两端,那么我们可以看成将这2个老人所组成的整体插入这5名志愿者所组成的4个间隙,方案数为\(C_{4}^{1}​\)

然后再考虑这两个老人内部的方案数为\(A_{2}^{2}​\)

根据乘法原理统计答案为:\(A_{5}^{5}×C_{4}^{1}×A_{2}^{2}=960​\)

3.不相邻插空策略

例题:
衡水二中的元旦晚会的节目有\(4\)个舞蹈,\(2\)个相声,\(3\)个独唱(不可能),舞蹈节目不能连续出场,则节目的出场顺序有多少种?

题解:

分两步计算:

首先,\(2\)个相声和\(3\)个独唱共有\(A_{5}^{5}\)种方案数。然后我们可以将这\(4\)个舞蹈不能连续出场看成将它们插入\(2\)个相声和\(3\)个独唱所产生的\(6\)个间隙中,方案数为\(A_{6}^{4}\)

根据乘法原理统计答案为:\(A_{5}^{5}\)×\(A_{6}^{4}=43200\)

提示:不相邻计数通常使用插空法。

4.定序问题倍缩空位插入策略(倍缩法)

例题:
\(7\)人排队,其中甲乙丙\(3\)人顺序一定,共有多少不同的排法。

解释一下题意,“甲乙丙\(3​\)人顺序一定”表示甲在乙前,乙在丙前,不需要连续。

题解:

先不考虑这三个人的顺序则有\(A_{7}^{7}\)种排法。然后考虑我们再除这三个人所能组成的\(A_{3}^{3}\)种排法。

根据乘法原理统计答案为:\(\frac{A_{7}^{7}}{A_{3}^{3}}\)=\(A_{7}^{4}=840\)

5.排列问题求幂策略

例题:

\(6\)名实习生分配到\(7\)个车间实习,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分法。

题解:

这道题的特点为:每个实习生的分配对下一个实习生的分配没有任何影响,每个人都有\(7\)
个车间可选,答案即为\(7^6\)

6.环排问题线排策略

例题:

\(8​\)人围桌而坐,共有多少种坐法?

题解:

这道题与坐成一排的区别在于坐成一圈没有首尾之分。

那么我们可以将这道题理解为:先固定一个人,然后让剩下的\(7\)个人随便坐即可。答案为\(A_{7}^{7}=5040\)

提示1:一般地,\(n\)个不同元素作圆形排列,共有\((n−1)!\)种排法。

提示2:如果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作圆形排列,共有\(\frac {A_{n}^{m}} {m}\)种排法。

7.多排问题直排策略

例题:

\(8​\)人排成前后两排,每排\(4​\)人,其中甲乙在前排,丙在后排,共有多少排法。

题解:

我们现将这个问题转化为\(8​\)个人做成一排,甲乙坐在前四个座位,丙坐在后四个座位。

前排有两个特殊元素,方案数为\(A_{4}^{2}\)

后排有一个特殊位置,方案数为\(A_{4}^{1}​\)

剩下\(5\)个人坐在剩下\(5\)个座位,方案数位\(A_{5}^{5}\)

根据乘法原理统计答案为:\(A_{4}^{2}\)\(×A_{4}^{1}\)\(×A_{5}^{5}=5760\)

8.排列组合混合问题先选后排策略

例题:

\(5​\)个不同的小球,装入\(4​\)个不同的盒内,每盒至少装一个球,求共有多少不同的装法。

题解:

依然是分两步处理:

1.从\(5\)个球中选出\(2\)个组成复合元共有\(C_{5}^{2}\)种方法。

2.把\(4​\)个元素(包含一个复合元素)装入\(4​\)个不同的盒内有\(A_{4}^{4}​\)种方法。

根据乘法原理统计答案为:\(C_{5}^{2}\)\(×A_{4}^{4}=240\)

那么,有的同学可能会有这样的思路:

首先,从\(5\)个球中选取\(4\)个共有\(A_{5}^{4}\)种方法。

然后将最后一个球放进这四个盒中的其中一个,共有\(C_{4}^{1}\)

然后根据乘法原理统计答案为:\(A_{5}^{4}×C_{4}^{1}=480\)

为什么答案会是\(2\)倍呢?

这么考虑一下,我们先将\(1,2,3,4\)\(4\)个球依次放进\(1,2,3,4\)这四个盒子,然后再将\(5\)号球放进\(1\)号盒子;然后下次再将\(5,2,3,4\)\(4\)个球依次放进\(1,2,3,4\)这四个盒子,然后将\(1\)号球放进\(1\)号盒子,这两种情况是一样的,但是我们重复统计了,所以再将答案除\(2\)即为得数。

9.平均分组问题除法策略

例题:

\(6​\)本不同的书平均分成\(3​\)堆,每堆\(2​\)本共有多少分法。

题解:

分三步拿书:先从\(6​\)本书中拿出\(2​\)本,共有\(C_{6}^{2}​\)种方法。

然后从剩下\(4\)本书中拿出\(2\)本,共有\(C_{4}^{2}\)种方法。

最后拿走剩下两本,共有\(C_{2}^{2}\)种方法。

然而每种方案又被计算了\(A_{3}^{3}\)次,所以要除掉。

根据乘法原理统计答案为:\(\frac{C_{6}^{2}×C_{4}^{2}×C_{2}^{2}}{A_{3}^{3}}=15​\)

10.重排列

例题:

由四面红旗,三面蓝旗,二面黄旗,五面绿旗排成的一排彩旗有多少种?

题解:

首先,不去考虑旗子的颜色,单纯去考虑\(14\)面彩旗所能组成的方案数共有\(A_{14}^{14}\)种。

然后依次考虑四面红旗会被重复统计\(A_{4}^{4}\)次,三面蓝旗会被重复统计\(A_{3}^{3}\)次,二面黄

旗会被重复统计\(A_{2}^{2}\)次,五面绿旗会被重复统计\(A_{5}^{5}\)次。

根据乘法原理统计答案为:\(\frac{A_{14}^{14}}{A_{4}^{4}×A_{3}^{3}×A_{2}^{2}×A_{5}^{5}}=2522520​\)

常用结论

现在介绍完了这\(10\)种技术方法策略,我们在来介绍两个比较常用的结论:

1.将一个长度为\(n\)的序列划分成\(m\)段非空子串的方案数为\(C_{n−1}^{m−1}\)
相当于在\(n−1\)个空位中选择\(m−1​\)个插入隔板的方案数 。

2.将一个长度为\(n\)个序列划分成\(m\)段可空子串的方案数为\(C_{m+n−1}^{m−1}\)
相当于在\(m+n−1个\)位置中选择\(m−1​\)个作为隔板的方案。

P2567 [SCOI2010] 幸运数字

P4071 [SDOI2016] 排列计数

鸽巢原理

鸽巢原理(又称抽屉原理)可以简单地表述为:把多于\(n\)个的物体放到\(n-1\)个鸽巢里,则至少有一个鸽巢里的东西不少于两件。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种形式

  1. 第一鸽巢原理:
  • 把多于\(n\)个的物体放到\(n-1\)个鸽巢里,则至少有一个鸽巢里的东西不少于两件。
  • 把多余\(mn+1(n!=0)\)个的物体放到n个鸽巢里,则至少有一个鸽巢里有不少于\((m+1)\)的物体。
  • 把无穷多件物体放入\(n\)个鸽巢,则至少有一个鸽巢里有无穷个物体。
  1. 第二鸽巢原理:把(\(mn-1\))个物体放入\(n\)个鸽巢里,其中必有一个鸽巢中至多有(\(m-1\))个物体。

此外,还有以下原理:

  • 若有\(n\)个笼子和\(n+1\)只鸽子,所有的鸽子都被关在鸽笼里,那么至少有一个笼子里有至少\(2\)只鸽子。
  • \((n+1)\)个物体任意放进\(n\)个抽屉中(\(n\)是非\(0\)自然数),一定有一个抽屉中至少放进了\(2\)个物体。

鸽巢原理是一个重要而又基本的组合原理,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P7107 天选之人

P8807 [蓝桥杯 2022 国 C] 取模

容斥原理

在计数时,必须注意没有重复,没有遗漏。为了使重叠部分不被重复计算,人们研究出一种新的计数方法,这种方法的基本思想是:先不考虑重叠的情况,把包含于某内容中的所有对象的数目先计算出来,然后再把计数时重复计算的数目排斥出去,使得计算的结果既无遗漏又无重复,这种计数的方法称为容斥原理。

P3197 [HNOI2008] 越狱

至于二项式定理和康托展开,不打算讲,想听的扣1

The End.

posted @ 2024-05-11 20:51  deviancez  阅读(116)  评论(0)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