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律詩

格律的起源

徐健順老師在“【吟诵】徐健顺吟诵教程(39集)教程9 詩詞格律”說古詩在武則天之後出現格律詩,稱為近體詩,主要是沈佺期宋之問的作用。武則天以前的詩叫古體詩,武則天之後有的詩有格律叫近體詩,沒格律的稱為古體詩。

 

以下所有的詩詞的分析需基於中古音,即《辭源》中定義的音,始於隋朝字典《切韻》,之後還有《唐韻》《廣韻》,流傳至今的最早的字典是金的字典《平水新刊韵略》(作者是金人王文郁,家乡平水),稱為平水韻。因為一直是科舉考試的依據,所以也是全國各地方言文讀的音。(《說文解字》是漢朝的,定義的是上古音。)

對詩詞來說,平仄和韻是核心。幸運的是,我們可以認為從中古音到普通話韻不變。(因為上古音的《詩經》從普通話看是押韻的,所以我們還可以安全地說:從古至今字的韻不變。)學習詩詞只需要恢復中古音的平仄。主要是恢復仄聲字,感謝方言,南方人使用方言文讀,可以將仄聲字標註出來,仄聲字可視為拼音不變,但讀得短促(“往死裡短”——拼東話Alex Chen老師語)。

平仄的定義:普通話的陰平、陽平為平聲字,上聲、去聲為仄聲字。若讀出中古音的入聲,亦為仄聲。

中古音和普通話平仄變化有兩類:

1)中古音平声->普通話仄声。只有幾個字,有的是多音字,窮舉:看kān(執手相看淚眼),忘wāng(不思量,自難忘),漫mán,歎tān,跳tiáo,醒xīng,叟sōu(释之叟叟,烝之浮浮),泡pāo,望wāng,場cháng(醉臥沙場君莫笑),論lún(論語),教jiāo(意為使,平聲,意為教育,去聲,不教胡馬度陰山),勝(意為承受,平聲,其他意思還是去聲,高處不勝寒),禁,任。

2)中古音仄聲->普通話平聲。中古音仄声且非入聲字的只有兩個:思sì(天淨沙•秋思),騎jì。其餘均為中古音入聲在普通話中消失了:“入派三聲”。但也是有規律的,除了用方言識別,平水韵入声字表一文列出一些規律,例如,凡b、d、g、j、zh、z六母的第二聲字(陽平)在中古音均為仄聲字,b拔跋白帛薄荸別蹩脖舶伯百勃渤博駁,……。如果是北方人,那麼一開始需要查平水韻入聲字,有一個在線工具“入声字自动标注工具(入声字查询) - 程序员小辉”。

下面談格律。

 

格律詩的要求有4:

1)齊言。五言則每一句五個字,七言則每一句七個字。

2)只押平聲韻,一韻到底,不可換韻。就是偶數句的最後一個字要押韻。

3)除了第一句、最後一句可以對仗,可以不對仗,必須對仗。比如排律100句,中間98句必須對仗。

如果是絕句,只有四句,因為第一句和最後一句可以對仗,可以不對仗,所以有全都對仗的絕句:

全都對仗的七絕如杜甫《絕句》:

兩個黃鸝鳴翠柳,

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

門泊東吳萬里船。

 

全都不對仗的七絕如杜牧《清明》:

清明時節雨紛紛,

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

 

還有一半對仗,一半不對仗的七絕,如韋應物《滁州西涧》:

獨憐幽草澗邊生,

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

野渡無人舟自橫。

4)平仄格律

 

平仄格律

平仄格律的要求亦有4:

1)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

七律是最完整最標準的律詩。以七律為例,寫七律的平仄格律矩陣。

忽略一三五,只畫二四六七。

2)同句相間。

3)同聯相對。

每兩句為一聯,平仄相反。

4)臨聯相粘。

第2句和第3句是相鄰相粘,就是平仄一樣。

 

按照上面格律詩的規定“只押平聲韻”,那麼二、四、六、八句最後一個字是韻字,必須平。又按照“同聯相對”原則,三、五、七必須是仄聲字。只有第一句的最後一個字可以是平聲,也可以是仄聲;如果它是平聲的話,必須跟後面押韻。

這樣可以寫七律的平仄格律矩陣。

如果第一句第二個字是平聲字,稱為平起格律,反之為仄起格律。
 
平起七律的格律:
 平起  2  7
 1 ——   |  ——  +
 2  | ——   |  ——
 3  |  ——  |  |
 4 —— |  ——  ——
 5 —— |  ——  |
 6 ——  |  ——
 7 | —— |  |
 8 ——  |  ——  ——
 
舉例:《長征》《春望》《钱塘湖春行》。
 
仄起七律的格律
 仄起  2  7
 1 |  ——  |  +
 2  —— |  ——  ——
 3  ——  |  ——  |
 4 | ——  |  ——
 5 | ——  |  |
 6 —— |  ——  ——
 7 —— | ——  |
 8 |  ——  |  ——
 
 
 
 
刪第一列(刪除第一第二個字),即五律。仄起五律《春望》《春夜喜雨》。
取一半(前四句),即為七絕。平起七絕例如《早發白帝城》《清明》。
七絕再刪一列(刪除第一第二個字),即五絕。 仄起五絕例如《登鸛雀樓》《絕句(遲日江山麗)》。
 
格律有沒有不合格律的東西?有的,基本符合格律,有個別地方不符合格律。分兩種:
 
1)唐詩特格。三連平難聽。改韻。
例如最后一句最后三个字为平平平,就改成仄平平。虽然一三五不论,但这句第五个字必须仄。
 
再比如,在句中:仄仄平平平仄仄,改成把第五第六换过来,仄仄平平仄平仄。例如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是平平仄平仄。“无为在歧路”也是平平仄平仄。“羌笛何须怨杨柳”平仄平平仄平仄。这种传统上算合乎格律。
 
2)拗体诗。不符合格律,如果大原则违背格律规则,称古体诗,违反小原则称为拗體。拗体有救,有不救。救,一个字仄变平,就近将另一个字平变仄,以此平衡。拗体不救是真正的拗体诗,杜甫黄庭坚是写这种诗的高手。
 
拗体诗举例:《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posted @ 2021-12-28 16:30  Dersu  阅读(603)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