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第七十四章

【原文】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我得执而杀之……孰敢?
        常有司杀者杀。
        夫代司杀者杀,是代大匠斫。
        夫代大匠斫者,鲜有不伤其手者矣。
【解释】
      (1)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对此句,通常都解释为"如果人民恒常怕死,对那些捣乱的人,我就把他们抓来杀掉,谁还敢再捣乱?"这样杀气腾腾的语句与本章上下文的不以死惧民,不代司杀者杀的主张不相统一,也与老子的不争、不弃而以慈临民的一贯原则不相谐和,倒酷似一个对老子之说很不以为然的暴君的插入语。从文义的承继关系看,这样的解释是欠妥的。
        也许,"若使"的意思应该是"诸如那些使……"而不是"如果";"孰"应该是指代人君,而不是指代"为奇者"。这样,文义就变为"像那些想要让人民恒常怕死,为奇者就抓来杀掉的政策,哪个人君能敢呢?"这就是说:"哪个统治者能够无所顾忌地维持使人民永远怕死,稍有出格者就随意抓来杀掉的高压恐怖政策呢?"这样的含义与上下文严丝合缝,应该是更为可取的。       (2)司杀者:专管杀人的存在。老子道论所提及的神、鬼、帝、君、圣人等都不具备为主伤人的权力,因而"司杀者"的具体所指引人猜测。大致看来,"司杀者"应是喻指某种自组织的汰劣机制。社会系统的"司杀者"大概是指一台独立于君主而自动运行的司法机器。不代司杀者杀就是要构建这样的机器并放任它独立运行。 【译文】
        人民都已经不怕死了,为什么还要拿死来恐吓他们呢?像那些想要让人民恒常怕死,稍有出格者就随意抓来杀掉的政策,哪个能无所顾忌地强硬坚持呢?要知道,自然会有一种汰劣机制来司杀,俎代这汰劣机制而妄动杀戒,那就像俎代高明的木匠砍木头。俎代高明的木匠砍木头,是很少不砍伤自己的手的。
【评析】
        本章表示了对仗恃威权的高压恐怖政策的贬斥,同时也表示了对一个脱离统治威权而相对独立的司杀机制的信赖,可以看成是老子的司法独立思想的隐晦表露。
        老子指出"正复为奇,善复为妖",这说明正直的人也会有出格的举措,良善的人也会有不好的行为,为奇即杀不但不胜其杀,而且必将伤正,所以他主张"慈"。但这样的慈并不意味着对某一相对独立的司法机器的否弃,所,他又肯定"司杀者"存在的必要性。老子的"慈"原则、贬威崇道之说,以及容让司杀者杀的主张使得他堪称中国文化中贬斥人治而崇尚宽宏法治的第一人,虚权弃威以便全法因道成了道家思想的基本主张。

posted on 2007-09-04 19:03  代码泪  阅读(185)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