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福州大学软件工程实践调查问卷报告

1.调查问卷概况

福州大学2016-2017学年软工实践经过一个学期,为了调研上课情况,更好的迭代升级本课程,设计包含15个问题的调查问卷,经过一个星期的收集,全班50人,收到有效调查问卷41份,现将调查问卷情况统计如下:

2.调查问卷情况

Q1:你有没有选修实践课

100%

Q2:请问你的学号是:

Q3:本学期你在软工实践课程平均每周花费多长时间?

说明:横坐标从左到右,从低到高按成绩排列。
平均计算18.35h

Q4:在这门课程中你大概写了多少行代码?

说明:横坐标从左到右,从低到高按成绩排列。
平均2396行。
从Q3和Q4发现,每周花费时间长度,本学期代码行数和最终成绩并不能成正比,计算他们的相关关系,成绩和每周小时数,代码行数的相关系数是分别是-0.00511和0.0839,属于不相关。代码行数和每周时长的相关系数是0.043,也呈不相关的关系。这种现象,应当和团队分工,效率高低不无关系。比如团队分工中做PM统筹项目方向,代码行数不多;如果团队时间规划恰当,每周需要花费的时间并不需要太长。按照分数段分组,计算平均每周时长和代码行数,更反映了成绩不是和代码行数和每周话费时间有关,我想,真正和成绩有关的就是学生的用心程度,和学生的有效投入时间。

分数段 每周时长(hour) 代码行数
90-100 16.5 1950
80-90 12 2959
70-80 13 2451
60-70 18.5 1310

Q5:请填写你上课前后的水平评估。 填 [1..10] 数字即可

数字参考:1: 最低水平; 3: 基本的书面知识;5: 基本的理论和实践知识, 可以通过企业的面试;6: 具有经实战考验过的技能;可通过最高水平企业的面试8: 可以像专业人士一样自如地运用; 能发表权威技术博客10: 全面精通理论和实践,成为公认的专家。
统计结果:

统计自我评估情况和最终成绩的相关性:
计算方法:自我评估情况取前后两次分数之间的差值,再分别和学生成绩计算、代码行数计算相关系数

首先说明一下相关系数的作用:相关系数是用以反映变量之间相关关系密切程度的统计指标,一般认为,0-0.09为没有相关性,0.3-弱,0.1-0.3为弱相关,0.3-0.5为中等相关,0.5-1.0为高度相关。从上表可以看出代码行数和自我评估变化程度基本不存在相关性。而除最后两项意外,自我评估变化情况和学生分数存在弱相关关系。
学生的自我评估能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学生水平的提高,但是自我评估并没那么准确,尤其是在更偏主观性的问题上体现的更为明显,如Presentation 和Work with others这两个项目上学生的自我评估和成绩呈不相关。在查看自我评估上还有评估偏低的情况出现,如取得100分的同学评估自己从没在4分以上,明显太谦虚了,尽管有明确的标准,但正是这种谦虚的态度使得学生不能准确的评估自己的水平。同时也注意到,代码行数和上述自我评估项目并无明显相关关系,但是有趣的是在最后一个项目Perentation上存在明显的负弱相关,直观判断这个组员角色分工有关,在Pesentation环节上担任PM角色的组员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但因为分工问题代码量并没有那么多。
建议:将数字参考说明修改的更为明晰,更为形象。

Q6:请填写你上课前后的水平评估:(未掌握的可空缺)

Q7:对这门课的教学方法评价

Q8:对这门课的教学方法评价,你觉得:

Q9:你对这门课助教(阿波罗_Z)的评价

Q10:总的来说,你推荐这个老师班级的课给你的低年级同学么?

Q11:请结合助教本学期的表现,对助教(阿波罗_Z)有那些建议?

Q12:软工实践中最让你感到骄傲的一件事是什么?

Q13:经过一学期的学习,你觉得老师应该继续做哪一件事情?

Q14:经过一学期的学习,你觉得老师应该停止做哪一件事情?

Q15:经过一学期的学习,你觉得老师应该开始做什么新事情:

3.总结

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大家都取得了很明显的进步,平均每周花费18小时左右,本学期代码数量人均2000余行,多则7000,少则500。让人意外的是每周花费时间和代码行数跟最终的成绩并不存在预想中的相关关系,并且在自我评估环节也出现了有意思的现象,在这里就不进一步阐述了。可见分数并不是跟你的“量”有关,最重要的还是“质”。在同学们的反馈中,以赞赏为主,可见同学们对这种教学方式的认可度之高。在给助教的建议是意外的少,大多数是表扬,这些建议中助教回复时间安排,内容增加一些企业内的例子,增加和班级群里同学的互动等这些对于我而言都是很好的意见。其中更新成绩快一些,是下次做助教最需要改进的地方。在同学给老师的建议中,增加的女生比例的建议似乎爱莫能助:) 此外,基础较弱的同学普遍反映入门较难的问题,个人这个问题只能依靠他们自己解决,教师的作用是带领他们发现自己的问题,帮助解决,而不是保姆。但是“组间增加联系和合作”“在实践课上自己讲课”等是可以考虑吸收的意见。
最后特别感谢张栋老师的信任,周老师的引荐,邹欣老师的指点。在此次调查问卷统计报告的撰写过程中,更体会到了要把一个事情做好,不断迭代是必需的环节。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这份报告也是在和邹欣老师邮件沟通中不断反馈修改完善的,在这里再次感谢您百忙之中的指点。

posted @ 2017-02-13 21:03  大史42  阅读(948)  评论(2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