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空谈企业架构!TOGAF的4A模型让你的技术投入至少省50%!
文 / 勇哥
原创文章,转载请联系授权
在上一篇文章企业架构标准深度解析:TOGAF、Zachman、ArchiMate 实战指南中,我们讲述了常见的企业架构标准,这次我们说说TOGAF框架里面核心的4A架构(业务架构BA、数据架构DA、应用架构AA、技术架构TA)到底怎么落地?
作为深耕企业架构领域10多年的从业者,从参与集团级TOGAF落地到指导中小企业架构规划,我深知4A架构不是"孤立的四个模块",而是"从战略到技术的完整链路"——它是技术管理者把抽象战略变成可执行系统的"核心工具"。
核心观点:4A架构是技术管理者解决"系统混乱、业务脱节、数据不通"的实用工具。
一、TOGAF的4A架构:技术管理者的"数字化转型罗盘"
假设你要搭建一座"数字大厦":
没规划好"大厦要做什么用途"(缺业务架构),建完可能是"办公楼却没人办公";没设计"水管电线怎么布"(缺数据架构),后期加装会砸墙拆顶;没明确"房间怎么划分"(缺应用架构),办公区和机房混在一起;没选"用什么材料建地基"(缺技术架构),楼层高了会塌。
TOGAF 4A架构就是这座"数字大厦"的罗盘,帮你:
1. 定方向:让系统建设紧扣业务战略,不做"无用的技术投入";
2. 通数据:避免"数据孤岛",让数据在各系统间顺畅流转;
3. 拆模块:明确系统功能边界,实现"高复用、低耦合";
4. 固根基:选对技术栈和基础设施,支撑业务长期增长。
二、4A核心架构:各担其职的"专业模块"
01 业务架构(BA):架构的"顶层战略蓝图"
一句话概括:业务架构帮你明确"企业要做什么、怎么做",是所有架构的起点。
核心价值:
- 连接战略与落地:把"提升用户复购率"这类战略,拆解成"会员积分体系+个性化推荐"等具体业务流程;
- 梳理业务边界:划分"商品域、订单域、支付域"等业务域,避免跨域权责混乱;
- 定义业务规则:明确"满100减20""库存不足时自动取消订单"等规则,确保业务逻辑统一。
实战要点:
- 先做"业务流程画像":用流程图梳理从"用户浏览商品→下单→支付→物流"的全链路,标记出"库存不足""支付失败"等痛点;
- 对齐利益相关者:拉上市场和业务部门确认"哪些流程是核心"(比如电商的订单履约流程),避免IT自嗨地做设计,避免做出来的设计运营看不懂、业务用不上;
适用场景:企业战略调整、新业务上线、现有业务流程优化,尤其数字化转型初期必须先定业务架构。
02 数据架构(DA):架构的"数据流转管道"
一句话概括:数据架构帮你规划"数据从哪来、存哪、怎么用",解决"数据不通、用不起来"的问题。
核心价值:
- 统一数据标准:定义"用户ID""订单状态"等核心数据的格式(比如"订单状态"统一为"待支付/已支付/已取消"),避免各系统数据不一致;
- 设计存储策略:热点数据(如实时订单)放Redis,历史数据(如去年的交易记录)存MySQL分表,平衡性能与成本;
- 规划数据链路:明确"订单数据从订单系统产生→同步到数据仓库→统计、分析和展示”的全路径等,让数据产生价值。
实战要点:
- 先画"数据流转图":标记每个业务流程的"数据输入"(如下单时输入用户ID、商品ID)和"数据输出"(如生成订单号、扣减库存);
- 优先解决"数据孤岛":比如打通CRM和ERP的客户数据,避免销售和财务各用一套"客户信息";
适用场景:数据量激增、跨系统数据不通、需要用数据做决策(如BI报表、AI推荐)的场景。
03 应用架构(AA):架构的"功能实现载体"
一句话概括:应用架构帮你把"业务需求"变成"具体的系统模块",明确"用哪些系统、怎么协作"。
核心价值:
- 拆分应用模块:将电商系统拆分为"用户中心、商品管理、订单系统、支付系统",每个模块独立开发、维护;
- 定义接口规则:规定"订单系统通过RESTful API调用库存系统扣减库存",避免模块间交互混乱;
- 提升复用性:把"短信发送""日志记录"等通用功能做成独立组件,让所有系统都能调用,避免重复开发。
实战要点:
- 用"领域驱动设计(DDD)"拆模块:按业务域(如商品域、订单域)划分应用,不是按技术层(如前端、后端)划分;
- 避免"大而全":比如设计微服务的时候不要把"商品管理"和"订单处理"塞到一个系统里,否则后期改一个功能会影响整体;
适用场景:系统迭代慢、功能耦合严重、新业务需要快速上线的场景(如新增"预售"功能,只需扩展商品系统和订单系统)。
04 技术架构(TA):架构的"底层支撑地基"
一句话概括:技术架构帮你确定"用什么技术、建什么基础设施",保障系统"稳定、能扩展"。
核心价值:
- 选对技术栈:比如Java后端用 Spring Cloud,前端用 Vue或者React,数据库用 MySQL,记得优先选符合团队技术能力且能快速满足业务需求的技术栈;
- 设计部署架构:多服务器集群+负载均衡(如Nginx),能无状态的就进来设计成无状态的,这样一旦有服务器故障时就能自动切换,保障系统可用性;
- 制定技术规范:接口协议统一用RESTful,编码遵循Oracle、Google或者是Alibaba的Java 手册,让团队开发风格一致。
实战要点:
- 先评估"业务量级":比如用户量10万以内用单体架构,100万以上用微服务,避免"过度设计";
- 优先考虑"可扩展性":比如用云服务器,促销活动时能快速扩容,避免流量高峰时系统崩溃;
适用场景:系统性能瓶颈、需要上云、技术栈老旧需要升级的场景。
三、实战指南:按企业情况搭4A"组合方案"
3.1 不同规模企业的落地策略
大型企业(1000人以上,多业务线、多系统)
- 策略:4A全架构联动,按TOGAF的ADM流程落地(架构愿景→业务架构→数据/应用架构→技术架构)
- 重点:搭建“架构治理委员会”,制定统一的业务、数据、应用标准(如全集团统一的客户数据模型),避免各业务线“各自为政”;
- 实施:先试点核心业务(如零售或者电商企业先做“线上订单履约”的4A架构),跑通后再推广到供应链、财务等领域。
中型企业(100-1000人,3-5条核心业务线)
- 策略:"业务架构+应用架构"优先,数据/技术架构轻量落地
- 重点:先解决"业务与系统脱节"的问题(比如用业务架构梳理清楚"客户跟进流程",再用应用架构拆分为"CRM客户管理模块+销售跟进模块");
- 实施:轻量化工具(如用 ProcessOn、WPS、DrawIO等工具画架构图,用 云效、TAPD、Worktile等工具管理架构变更),不需要去买昂贵的企业级架构平台。
小型企业(100人以下,1-2条业务线)
- 策略:聚焦"核心业务+基础技术架构",简化数据/应用架构
- 重点:先做"最小可用架构",比如电商初创公司先搭"商品展示+订单下单+基础支付"的应用架构,用云服务器(如阿里云ECS)做技术支撑;
- 实施:避免“架构超前”,比如不用一开始就上微服务,单体架构能满足需求就先用单体,提前区分好业务模块,后期业务增长再拆分。
3.2 不同行业的应用重点
金融行业(合规严、数据敏感)
- 特点:监管要求高(如银保监会的合规检查)、核心数据(如用户账户、交易记录)不能泄露
- 重点:业务架构突出"风险控制流程"(如转账时的身份核验、额度限制);数据架构强调"数据加密存储""操作日志留痕";技术架构选"高可用集群"(如数据库主从备份,避免数据丢失);
- 工具:用TOGAF ADM完整流程,搭配Archimate画架构图,满足监管审计需求。
制造业(流程固化、跨厂区协作)
- 特点:生产流程固定(如"原材料入库→加工→组装→出库")、需要打通厂区系统(如上海厂区与广州厂区的生产数据)
- 重点:业务架构梳理"端到端生产流程";应用架构拆分为"MES生产执行系统、WMS仓储系统、ERP财务系统";数据架构打通"生产数据与财务数据"(如生产完工数据自动同步到ERP算成本);
- 工具:用Zachman矩阵帮忙协助检查架构完整性,确保生产、仓储、财务等环节无遗漏。
互联网行业(变化快、用户量大)
- 特点:新功能上线快(如每月迭代 2~3 次甚至一个星期1~2次)、流量波动大(如促销时用户量激增 10 倍)
- 重点:应用架构用"微服务+容器化"(如Docker+K8s),方便快速迭代;技术架构做"弹性伸缩"(如云服务器自动扩容);数据架构用"实时数据仓库"(如Flink+Kafka),支撑实时推荐、实时监控;
- 工具:用敏捷TOGAF,简化ADM流程,每个迭代周期(如2周)同步一次架构变更。
3.3 落地成功的4个关键
1. 业务驱动是核心:别先定技术架构再找业务场景,比如不要"为了上微服务而上微服务",而是"业务需要快速迭代,所以用微服务"。每次架构决策前问:"这能解决什么业务问题?"
2. 架构治理要跟上:建立"架构评审机制",新系统上线前必须过架构评审(比如检查是否符合数据标准、是否复用现有模块),避免"野蛮生长";
3. 工具赋能提效率:用架构设计工具(如ProcessOn、WPS、DrawIO)画架构图,用数据治理工具(如DataWorks)管数据标准,不能用Excel画架构、人工盯数据;
4. 团队共识是基础:给业务团队讲"架构能帮他们减少重复工作"(如数据通了不用再手动导表),给开发团队讲"架构能减少加班"(如模块解耦后改功能不牵一发而动全身),让大家愿意配合。
四、实战经验分享
做TOGAF的4A架构落地这些年,踩过"业务架构画完没人用""数据架构太复杂落地不了"的坑,总结3个最实用的经验:
经验1:不要追求完美
别追求"完美架构"——先做"能用的架构",比如数据架构初期不用覆盖所有数据,先打通核心的3-5个系统数据,跑通后再扩展;
经验2:持续迭代
架构要"持续迭代"——比如业务从"线上销售"新增"线下门店自提",就要同步更新业务架构(加"门店自提流程")、应用架构(扩展订单系统的"自提模块")、数据架构(新增"门店库存数据");
经验3:沟通比画图重要
架构图不是画给IT看的,要能让业务负责人看懂(比如用"业务流程图"代替"技术架构图"跟业务沟通),否则架构就是"纸上谈兵"。
五、总结与行动建议
TOGAF 4A架构不是"高大上的理论",而是技术管理者解决"系统混乱、业务脱节、数据不通"的实用工具——业务架构定方向,数据架构通流转,应用架构做实现,技术架构打地基,四者联动才能支撑数字化转型。
给技术管理者的3个行动建议:
- 立即行动:本周就做"架构自查",列出现有系统的“业务流程是否清晰”、“核心数据是否互通”、“应用模块是否耦合”、“技术架构是否合适”,找出最痛的1-2个问题;
- 选择合适的切入点:按规模选切入点,大型企业从"架构治理"入手,中型企业从"业务+应用架构"入手,小型企业从"核心系统技术架构"入手;
- 注重价值交付:别等"万事俱备",哪怕先画一张简单的业务流程图、梳理一个核心数据标准,也是在推进架构落地,比"只讨论不行动"强10倍。
记住4A的核心逻辑:业务架构拉着走,数据架构跟着走,应用架构贴着走,技术架构托着走——这样建出来的架构,才是能落地、有价值的架构。
关于作者:勇哥,10多年的开发和技术管理经验,从程序员做到企业技术高管。专注架构设计和人工智能应用实践。
互动话题:你在4A架构落地时,遇到过"业务不配合""技术落地难"的问题吗?欢迎在评论区聊聊怎么解决的。
原创不易,如果觉得有帮助,请点赞、在看、转发三连支持!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