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形码编码规则简介:从黑白条纹到数字世界的转换密码

条形码的编码规则是将字符(数字、字母等)转换为特定黑白条纹或矩阵结构的标准化方法,核心目的是让机器能够快速、准确地识别和解析信息。以下是常见条形码编码规则的简介:


 

一维条形码编码规则

1. ​基本原理

  • 通过不同宽度的黑白条纹​(或空格)组合表示字符。
  • 每个字符对应一组条纹宽度的组合,遵循特定的编码标准。

2. ​典型标准与结构

标准用途结构特点
EAN-13 全球商品条码 13位数字,包含国家代码、厂商代码、产品代码和校验位。起始符为101,终止符为010101
UPC-A 北美商品条码 12位数字,无国家代码。起始符为101,终止符为010101
Code 128 通用物流条码 支持字母、数字及特殊符号,长度可变(2~64位)。

3. ​关键要素

    • 起始符/终止符:标识条码的开始和结束(如101010101)。
    • 数据字符:实际存储的信息(如商品编号)。
    • 校验位:通过算法生成,用于验证扫描结果准确性(如EAN-13的第13位)。
    • 静区:条码两侧的空白区域,帮助扫描器对齐。

二维条形码编码规则

1. ​基本原理

      • 使用黑白模块(像素)​的二维矩阵排列存储信息。
      • 支持文字、数字、图片、URL等复杂数据,容量大且容错率高。

2. ​典型标准与结构

标准用途特点
QR Code 互联网快速访问 黑白方块矩阵,支持横向/纵向扩展,最大容量约7089字节(版本40)。
PDF417 工业物流 热敏纸常用,支持加密和容错,可存储数千字符。
Data Matrix 小型标签印刷 高密度矩阵(如手机SIM卡),抗污损能力强。

3. ​关键要素

  • 定位图案:三个角落的方框(如QR Code的“回”字形),帮助扫描器定位方向。
  • 时间模式:黑白交替的条纹,用于同步扫描时机。
  • 数据区:模块矩阵中存储实际信息的部分。
  • 纠错机制:通过冗余数据修复局部损坏(如QR Code的LEC级别)。

编码流程

  1. 数据转换:将原始字符转换为对应的编码格式(如数字→条纹宽度/模块位置)。
  2. 纠错编码​(二维条码):插入冗余数据以提高容错性。
  3. 格式优化:调整条纹/模块密度、静区大小以适应印刷和扫描需求。
需要注意的是:
  • 兼容性:选择与扫描设备匹配的标准(如超市收银常用EAN-13)。
  • 打印质量:分辨率≥300 DPI,对比度清晰,避免污渍遮挡关键区域。
  • 尺寸规范:严格按照标准尺寸设计(如EAN-13的宽高比为3:1)

如果需要在线生成条码网站:https://www.ecjson.com/barcode

如果需要微信小程序生成条形码,可以用微信扫码:

 

posted @ 2025-02-25 18:06  飞翔的鱼1  阅读(700)  评论(0)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