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二)智者派和苏格拉底

智者派

智者派的总体情况

希腊哲学的转向

BC450年前后,“人”成为关注的中心,希腊哲学进入了“人类中心论”时期:

  • 从是论转向知识论,从观察世界得出结论到考察知识的获得这一过程;
  • 伦理-政治问题被提起:能否找到普世的道德和政治概念?

转向的背景:

  • 希腊社会的变化:殖民地的蓬勃发展让希腊人开始接触具有各种风俗和习惯的异乡人;
  • 早期希腊哲学对世界本源解释的不一致促使人们反思知识的获取过程,150年的哲学讨论让希腊人具备理性思辨能力;

智者派

产生背景:
雅典的直接民主制需要参与者具备一定的政治知识与思维、辩论能力,智者派的学者们承担着启蒙人民的工作。

智者派的统一观点:
不存在公认的道德标准,正当和正义(right&just)就是强权。
由于持有类似的观点,智者派也被称为诡辩派。

高尔吉亚

高尔吉亚在巴门尼德关于运动的自相矛盾上得出结论:

\[\begin{aligned} &存在不是从非存在中派生出来\\ &一切运动和变化都是由非存在派生出来的\\ &一切现象是从运动变化中派生出来的\\ &=>任何现象都非存在 \end{aligned} \]

因此,高尔吉亚提出了他对哲学的否定:

  1. 无物存在;

  2. 如果有物存在,也不可知;

  3. 即使可知,也不能把知识告诉他人;

既然真知无法获得,高尔吉亚就把修辞学当做是说服术,不再关注对错而注重影响他人。

色拉叙马霍斯

权力观:正义就是满足最强者的利益。

普罗泰戈拉

“人是万物的尺度”

认识论解释:展现在人面前的事物一直被人在特定的时候身处的环境或职责决定。(即 视角主义:知识以视角为前提)

视角主义的暗示:

  • 认识论的多元论:观察事物的方式是多样的;
  • 认识论的相对主义:认识是相对于情境而言的;

不同视角的认识的同一性:
一种观点是不同视角之间有重叠和互相转化的部分,因此能从不同视角认识同一事物;

认识的正确性:
同一视角下对事物的认识有对错之分;

视角主义本身的正确性:

视角主义本身的正确性是否依赖特定视角?

如果是,则所谓的正确性就是相对的;如果不是,那么视角主义就局限在对事物的认知上,无法承受理论反思。

视角主义的社会解释:

  • 不同社会团体间开放的政治交流是难以实现的,因为对同一事物的理解受到视角的约束而大相径庭;

  • 不同的社会中的规范和价值体系是不同的;
    (两种法律观:实证法和有效法(自然法)是否有区别)

“每个问题都有两个对立方面”

苏格拉底

“知识即美德“

苏格拉底所谓的美德:尽其所能实现自身的潜能;

苏格拉底所谓的知识:

  1. 有关是什么的知识;
  2. 对应当是什么的规范性洞见;(存在普适的道德)
  3. 对真正自我的洞见;

知识的获得:

  1. 依靠澄清概念和理性;
  2. 通过神灵(朝内心说话的声音);

苏格拉底与人的交流方式:澄清概念(谈话),区分理性的交谈与通过修辞术获得的说服:
理性的交谈:
1. 在讨论中每个人都获得知识;
2. 每个人的观点要符合他认为的绝对真理;
通过修辞术获得的说服:
1. 交谈双方是不平等的;
2. 目的是说服对方而不是讨论命题的正确性;

在参与讨论者智力受教育程度不一或自身地位声望不同时,如何进行理性讨论:

可以使用一些修辞技巧来营造尽可能平等的环境(就像心理医生会使用药物或谈话技巧让病人能够交流),苏格拉底自己就经常解构对话者已有的各种概念来试图让人获得合理的认知,他也因此受到不少人的反感乃至恐惧。

知善即行善

如果在理性的讨论中获得的知识都是用对话人的价值观进行保证的,那么正当的知识逻辑上一定会导致正当的行为。

正当行为使人幸福

苏格拉底的幸福:心灵的平静、良知和自尊;
幸福始于德行和善联系在一起的,其他任何事情与幸福无关。

posted @ 2024-02-16 00:26  daizhuo  阅读(96)  评论(0)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