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软件业的现状浅析

中国软件业的现状浅析

  要:本文介绍了我国软件业的发展现状,并从横向与纵向角度进行了粗浅的分析,中国软件业在生产模式、企业管理、市场定位、产品结构、人才培养等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前 言
  软件产业是我国面向21世纪生存发展的战略性产业。在国民经济体系和社会生产中具有广泛的渗透性和增值性,软件产业以高附加值、高科技水平的特点在信息产业中占据重要地位,能够极大地推动传统产业的改造、产业结构的发展。然而进入2003年我国软件产业的利润开始明显下滑,业界普遍认为中国软件业在经历了快速繁荣之后进入了调整期。这样一个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如何?造成今天的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应该怎样解决这些问题?笔者试图作一些粗浅的分析和探讨。
一、我国软件产业的发展现状
1
、我国软件业起步较晚,发展非常迅速,但与软件强国相比仍有相当大的差距。
我国软件产业发展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但真正形成规模只是近几年的事。从2000年以来,软件产业总销售额几乎每年以比GDP3-4倍的速度增长,根据中国软件行业协会(CSIA)的调查,2003年软件产业的销售额达到1600亿元人民币,2000年到2002年分别是593亿、796亿、1100亿元人民币。年均增长30%以上。软件出口额,2003年达20亿美元左右,2000年到2002年分别是4亿、7.2亿、15亿美元,年均增长30%以上。虽然如此,我国软件产业总额在国内生产总值(GDP)中的比重只占1%-2%,远远低于现代发达国家平均6%的比重;在国际市场上,我国软件产业占全球软件份额也远低于美国软件产业40.2%的水平,甚至连爱尔兰、印度和韩国在国际市场所占比重都比我国大。进入2003年中国软件产业利润开始明显下滑落,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软件业进入调整期。事实上,我国软件产业随着发展的加快,已经逐步暴露出了很多问题,有些甚至开始影响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2
、国产软件公司的规模太小,难以打造有国际竞争力的知名品牌。
我国到2003年,超过1000人的软件企业只有25家,产值超过10亿元的只有19家。而国外大型软件公司软件与服务销售额均以10亿美元计算。例如,全球十强中最大的IBM软件销售额2003年为494亿美元,第十的德国SAP公司的销售额为77亿美元。
中国软件虽然发展快,但是在国际上仍是一个跑龙套的,世界软件市场规模按12%增长率增长到2002年已达到1520亿美元,中国只占其中2%左右,所以软件产业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二、造成我国软件产业落后的几点看法
1
、中国软件业是作坊式的生产模式
中国软件业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有较强的自发性。目前中国有80009000家软件公司,但平均规模都很小;另外大部分软件针对特定的产业或地区需要,按照自己的习惯编制,目前尚未形成分工有序的产业链,这显然缺乏竞争力。再者企业内部缺乏协作开发大型软件的经验,而是普遍采用作坊式的产品制作方式,来一个项目接一个项目,而且最重要的是软件工程质量得不到保障,产品的可靠性无法得到保证,更无法走向国际市场。据估计全球软件市场的规模已达2000亿美元,而我国软件企业能够达到国际认证指令标准的太少,无法承接国外的外包软件,自然不能分享全球外包软件市场这块大蛋糕。
2
、中国软件业的瓶颈在于应用
就国内而言,目前制约中国信息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在于应用,而应用问题的提高则有赖于软件产业的进步和发展。国内高等院校、科研设计单位每年都开发出不少软件,863高科技基金会每年投入资金支持各种软件开发,但这些科研开发成果很少形成商品化的产品,也就是说,科研成果的产业化问题尚待解决,其中缺乏环节是对科研成果产业化的投资。因此,只有大力扶植软件产业,形成一批代表国际先进水平和主流技术的中坚软件企业群,才能支撑起中国信息产业的自主意识,并建立真正的市场规范。
3
、中国缺乏有战略眼光的软件企业
大多软件企业产品结构不合理。无论从低端到高端,还是从应用到开发都少有真正产品化了的系统整合级产品,因而不能形成总体利润水平的最大化,也不具备与国外厂商竞争的实力。
软件产品研发前瞻性和创新性不足。不能及时面对Internet /Intranet/Extranet、多媒体、系统整合等技术和应用趋势的挑战,缺乏对软件技术和概念的革命性创新,特别是对软件产业环节中处于上游基础产品的创新力不足,已经极大地影响我国软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企业的服务和市场运作跟不上发展。目前仍然主要以硬件市场操作方式为蓝本,且软件经销、支持和服务渠道的发展也相对滞后。同时,在中国软件产业中,商品软件所占比例较小,大量的工作仍然采用比较原始的方法,难免会出现效率低、速度慢等问题。因此,要想使我国软件产业能够进一步发展,无论是硬件和软件的比例,还是软件中商品软件和项目软件的比例都亟待改革和调整。
4
、软件人才流失严重,高级人才匮乏。
中国的软件公司人员流动率很大,在中国IT人员的跳槽几乎成为一种时尚,一般大中小型企业人员流动率每年在20% 以上是非常普遍的。相比之下国外软件公司的人员就相对稳定。当前许多国外大型软件企业来中国设立分公司甚至研究院,更加剧了中国软件人才流向国外软件公司的趋势,同时也就削弱了中国软件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中国软件业缺乏两种人才:一是符合的软件设计人才,他们激动软件设计又懂行业业务,这样设计的软件才容易被行业用户接受;二是能与国际接轨的软件企业管理人才,他们肩负着中国软件走向世界的使命。
三、对中国软件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1
、软件产业发展需要政府大力支持
政府的大力支持可以为软件产业提供新的发展平台。面对日益激烈的国内国际竞争环境,切实有效地落实相关政策和解决产业发展中所提出的新问题是加快软件产业发展的当务之急。20006月政府颁布的《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了各地政府加快相关软件产业建设的制度建设。从投资融资、税收、产业技术、出口、软件企业认定、知识产权保护等多个环节上对软件产业给予优惠政策和极大支持。进一步完善和落实软件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法规,特别是加入WTO后,各种政策中不适应产业国际化要求的条文亟待改进。从印度软件业的发展我们应该得到很好的启示:印度软件企业加入软件技术园区后能够得到很多优惠政策,诸如进口完全免税,本地采购完全免税,允许外资百分之百地进入,创办软件企业10年免交公司所得税等。相比之下我政府对软件企业还按17%的税率征收增值税,加上政府效率不高,也明显弱化了政府优惠的力度。
通过发展软件技术园区和工业园区来带动软件产业的发展可以说是一种有效手段,政府应该加大对软件产业发展的投入。对软件的关税、流通税和服务税实行优惠政策,在涉及到软件企业的海外投资、银行贷款和风险投资等方面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通过增加信息技术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的出口来繁荣中国经济,以准确的市场定位,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软件产业的发展模式。政府应该以扶植、发展的态度,为进入软件园的企业走向国际提供包括经济、法律等诸多方面的便利。应该说,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软件市场,同时我国企业携有中文信息处理的本土化优势,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结合市场进一步国际化的机遇,会给我国软件企业带来巨大商机。我们应该强调企业建设中技术、工业和贸易的相结合,克服一哄而上的盲目建设,企业园区建设以政府主导型向民间主导型、贸易主导型转变。
2
、软件企业发展需要完善企业管理体制
随着个人电脑的普及,特别是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我国出现了一大批软件企业和软件产品。国内大型软件企业拥有强大研发力量和资金实力,稳定地控制基础软件市场,诸如操作系统、大型商业应用系统、软件开发系统等。而国内软件企业则更多地凭借本土优势,定位于中低从事软件相关生产销售的企业已经在2004年增加到2万家左右,其中专业从事软件开发的企业达到5000多家,虽然这种分工易于在短期内取得一定的市场份额,但非常不利于国内软件企业长远发展,更难以树立良好的企业品牌形象。长此以往,企业会最终丧失走向国际市场的能力。我国企业真正走向市场的时间并不长,企业管理制度的发展和完善亟待加强。相当多的软件企业可以凭借刚起步时的冲劲和优势发展到一定规模,但紧接着就面临着管理体制与之不协调的尴尬局面。这种现象也造成了企业无法留住优秀人才,缺乏足够的人力资本来进行技术创新。加强企业市场定位的引导,改进软件传统开发方法和管理方式,加强企业能力过程的控制和提升,完善企业管理体制,就成为今天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必然要求。
3
、软件产业发展需要改变现有产品结构
首先,从基础软件来看,诸如操作系统、软件高级开发语言、大型数据库软件之类的基础软件现在基本上是由国外大型软件公司所把持,而国内企业现在尚未有能力与之抗衡,产品主要以应用型软件为主。从应用软件来看,国内软件产品往往重复生产,集中于企业应用软件、教育软件和杀毒软件等,特别缺少含有高附加值的通用软件和应用软件。对于热门的网络应用软件和多媒体应用软件,也缺乏相应的优秀产品。其次,国产软件市场占有率较低。企业市场意识不足,软件技术含量低,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够,都是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最后,在国内软件市场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产品较少,其市场占有率不足40%。在大型商用软件领域我国还缺乏自主设计的软件产品。这反映了我国软件开发水平与世界水平差距依然很大。
4
、软件产业发展需要大力培养各层次人才
人才是促进软件产业经济发展最重要的资源。培养合格、高素质的软件人才是加快我国软件产业发展的长远之计。2004年全国400多所高等院校培养的软件专业在校生共20.3万人。目前我国从事软件开发的人员约43万人,其中专业人员约29万人。尽管如此,市场对软件人员的缺口依然很大,特别是加人世贸组织后,发达国家凭借高薪和优厚待遇进一步吸引了我国软件优秀人才,造成我国人才竞争压力进一步加大。目前,我国每万人只有研究开发人员3.9名,不到美国的9%。我们在加大培养软件人员的同时,应该借鉴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尽快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人才政策。首先,应加大培养人才的力度。教育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应完善扶持国内高等院校的软件人才建设有关政策,支持试办示范性软件学院以加大软件人才的培养。其次,在人才流动方面我国需要制定相应政策。一方面要大力引进国外高级人才,另一方面要解决好本地人才的科研条件、工作待遇等问题,加大管理力度,留住人才。最后,我们在加大对高级人才培养的同时,应该加强培养初中级软件编程人员,普及计算机教育。
就中国软件业来说,必须遵循后发优势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战略性主张,应该站在巨人的肩上起步,对中国软件业进行客观定位。这是一种基于高起点的快速发展模式,除了在迅速推出较为成熟的产品同时,建立起研发部门的体系结构,进而在这个基础上推出有自主核心技术的产品,迅速建立许多成功的客户群,做好软件渠道建设。在系统软件领域开展研发是必要的,但更要从熟悉的应用领域入手,特别是企业重组、企业改造、安全、教育和政府应用等领域入手,培养和造就中国的优秀的软件队伍,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软件产业振兴之路。
参考文献:
1
、郑人杰. 实用软件工程. 第二版.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
2
Ian Sommerville. 软件工程. 第一版.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3
、国际数据集团. 计算机世界,2004.8

本文转自:www.ssfcn.com/wenzhang_detail.asp?id=149085

 

 

 

posted on 2010-12-23 19:36  分布式编程  阅读(203)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