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工那些事儿:血肉之躯?赛博大脑!🚀😅
秋风起,叶落黄,2024年的秋季学期也随之悄然落幕。回首这几个月的软工实践课程,真是五味杂陈,既有欢笑与成就,也有无数次想要摔键盘的瞬间。这篇总结,带你走进一个普通学生的软工课堂,看看那些令人又爱又恨的日子吧!
初识软工:GitHub与博客园的“初体验” 🐙📝
说好的“轻松上手”呢?
还记得第一次接触软工课程时,我满怀期待,以为这会是一场轻松愉快的编程之旅。第一次作业是熟悉GitHub和博客园,听起来简单,却仿佛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GitHub,这个开发者的天堂,承载着无数开源项目的梦想。然而,面对复杂的命令行和分支管理,我简直要崩溃了。每次提交、每次合并,总感觉自己像在玩一场高难度的解谜游戏。
与GitHub的初次邂逅
刚开始,GitHub的操作让我摸不着头脑,分支管理和冲突解决更是让我夜不能寐。记得有一次,因为一个小小的冲突,我的代码变得一团糟,那种无助感几乎让我想要放弃。然而,在gpt导师耐心的指导和不断的实践让我逐渐掌握了版本控制的奥秘。每一次成功的合并,都让我感受到团队协作的力量,那种成就感,至今难忘。
在博客园记录成长
与此同时,博客园成了我记录学习心得和项目进展的地方。最初,写博客对我来说也是一大挑战,如何将复杂的技术细节以简洁明了的方式呈现,简直是对我的文字功底的一次考验。每一次发布新文章,都是一次自我总结和反思的过程。通过博客园,我不仅提升了自己的写作能力,还收获了许多同学的反馈和建议,让我在分享中不断成长。
挑战自我:开发“羊了个羊”小游戏 🐑🎮
“羊了个羊”?更像“羊头猴脑”
第二次作业是开发一个类似“羊了个羊”的小游戏,这听起来挺有趣,但实际操作起来却是另一番景象。从设计游戏逻辑到实现动画效果,每一步都充满了挑战。刚开始时,我满怀激情,认为这会是一件轻松有趣的事情,没想到却遇到了无数技术难题。
从零开始的游戏开发
游戏逻辑的设计是最大的难点,如何让游戏既有趣又不失挑战性,成为我头疼的问题。动画效果的实现更是耗费了我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记得有一个晚上,为了让角色的跳跃更加流畅,我调试了无数次代码,眼睛都快睁不开了。每当看到角色顺利跳跃,那一刻的喜悦感让我暂时忘却了疲惫。
成功与收获
最终,当“羊了个羊”小游戏在浏览器中顺利运行时,那一刻的成就感无与伦比。这不仅提升了我的编程能力,更让我体会到了坚持与努力的意义。通过这个项目,我学会了如何独立解决问题,如何在挫折中寻找突破。尽管过程中充满了艰辛,但收获的经验和技能却是无价的。
携手同行:结对开发寻找队友的软件 🤝🔍
前后端分离?更像前后端斗争
第三次作业是与搭档一起开发一个前后端分离的帮助大学生寻找比赛队友的软件。这次结对编程的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然而,合作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前后端分离的架构设计更是给我们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分工合作,共同进步
与搭档的紧密合作,从需求分析到界面设计,再到前后端的对接,每一个步骤都需要我们默契配合。前端使用Uniapp负责用户界面的美化与交互设计,后端则利用Django处理数据存储与接口开发。刚开始时,我们的沟通并不顺畅,接口对接时频繁出现问题,让项目进展缓慢。每当遇到技术难题,我们都会花大量时间讨论,寻找最佳解决方案。尽管过程充满了摩擦,但通过这次合作,我学会了如何更有效地与人沟通,也深刻理解了前后端协作的重要性。
遇见问题,共同解决
项目开发过程中,数据库设计的复杂性和接口对接的难题几乎让我崩溃。使用MySQL作为数据库管理系统时,如何优化数据库结构以支持高效的数据查询,成为我们必须解决的问题。面对这些挑战,我们没有退缩,而是共同讨论,反复调试,终于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每一次问题的解决,都让我们的合作更加默契,也让我学到了更多实际应用的技能。
测试的挑战与收获
在测试阶段,我们使用了Postman进行API测试,确保每一个接口都能稳定运行。初次接触Postman时,我对其强大的功能感到震撼,但同时也被其复杂的界面所困扰。通过反复练习和团队成员的帮助,我逐渐掌握了如何高效地使用Postman进行接口测试。这不仅提升了我的测试能力,也确保了我们的软件质量。
团队协作:打造“Man游”旅行规划软件 🌍✈️
“Man游”带来的欢笑与泪水
第四次作业是整个学期的重头戏——团队开发“Man游”旅行规划软件。这是一个多人团队合作的项目,也是对我们三个月以来所学知识的全面检验。作为项目的前端开发和用户体验设计负责人,我既兴奋又紧张,期待能在这个项目中发挥自己的所长,但同时也担心团队协作中的各种问题。
从需求分析到系统设计
项目伊始,我们团队进行了详细的需求分析和系统设计。确定核心功能,如行程规划、路线优化、费用预算等,每一个功能的实现都需要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通过多次头脑风暴和讨论,我们最终确定了一个既实用又具有用户体验的设计方案。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将用户需求转化为具体的功能,并通过系统设计文档将团队的思路统一起来。
编码实现与测试部署
进入编码阶段,我们分工明确,前端使用Uniapp负责界面设计与用户交互,后端利用Django处理数据逻辑与数据库管理。整个开发过程中,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与协作至关重要。每当遇到技术难题时,我们都会及时讨论,集思广益,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通过使用React框架和Docker容器化部署,我们不仅提升了开发效率,也保证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可维护性。
Beta冲刺与答辩
项目进入beta冲刺阶段,面对大量的bug修复和功能优化需求,团队成员们加班加点,彼此支持,共同解决问题。记得有一次,我们发现一个严重的性能瓶颈,导致系统响应缓慢,团队气氛一度紧张。但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优化了算法,调整了架构,终于解决了问题。最终,在答辩时,我们自信地展示了“Man游”的各项功能,得到了评委们的高度评价。这不仅是对我们三个月努力的检验,也是对团队合作默契度的体现。答辩成功的那一刻,所有的辛苦和挑战都化作了无比的成就感,深深印在我的记忆中。
部署与上线的挑战
什么是真正的绝望!——在一群人熬夜到凌晨三点,发现部署上线的app点开是空白的!
Man!OUT!
但还好最终我们智慧的大脑——wzm同学解决了问题,成功捞了我们一把。
总结与感悟:收获满满,怨气全无(不信) 🎓✨
软工实践的各次作业分别花费的时间:
作业名称 | 花费时间 |
---|---|
第一次个人作业(熟悉GitHub和博客园) | 2天 |
第二次个人作业(开发“羊了个羊”小游戏) | 3天 |
第一次结对作业(前后端分离的队友匹配软件) | 7天 |
第一次团队作业(开发“Man游”旅行规划软件) | 30天 |
现场编程作业(实战演练) | 2天 |
团队作业beta冲刺(最终完善) | 10天 |
在软件工程课程上花费的时间:
累计时间 | 实际周均时间 | 预计周均时间 | |
---|---|---|---|
时间 (h) | 175小时 | 11小时 | 13小时 |
令你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一次作业或哪一场答辩?为什么这次作业或这场答辩令你印象深刻?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第四次团队作业——“Man游”旅行规划软件的开发过程。在这个项目中,我们不仅要实现基本的功能,还要注重用户体验和界面设计。整个开发过程中,我们团队经历了从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编码实现到测试部署的全流程。尤其是在beta冲刺阶段,面对大量的bug和功能优化需求,团队成员们加班加点,彼此支持,共同解决问题。最终在答辩时,我们自信地展示了“Man游”的各项功能,并得到了评委们的高度评价。这不仅是对我们三个月努力的检验,也是对团队合作默契度的体现。答辩成功的那一刻,所有的辛苦和挑战都化作了满满的成就感,深深印在我的记忆中。
新技术与工具的洗礼
这一学期,我学习并掌握了多项新技术和生产力工具,这些工具在项目开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 Git与GitHub:高效管理代码,进行多人协作开发,避免代码冲突。通过学习版本控制,我学会了如何更好地管理代码库,进行分支管理和代码合并,提高了团队协作的效率。
- React框架:构建动态和响应式的用户界面,提升前端开发效率。通过React的组件化设计,我学会了如何更好地组织代码,提升了项目的可扩展性和维护性。
- JIRA:进行项目管理和任务跟踪,合理分配任务,监控项目进度。JIRA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任务分配和进度跟踪,确保项目按时完成。
- Docker:容器化部署,提升项目部署效率和环境一致性。通过Docker,我们能够快速搭建开发环境,减少了环境配置的时间和成本。
- Figma:进行原型设计,确保设计与开发的顺畅沟通。Figma的协作功能使得团队成员能够实时协作,快速迭代设计方案。
技术之外的成长
除了技术上的提升,软工课程还在多个方面帮助我成长:
- 团队合作:学会了如何在团队中有效沟通,明确分工,协同解决问题。在“Man游”项目中,团队成员之间的默契配合和相互支持,使我们能够高效地完成任务。
- 时间管理:合理安排时间,制定详细计划,应对多任务的挑战。通过使用工具如JIRA和Trello,我能够更清晰地规划任务和进度,避免了时间的浪费和任务的堆积。
- 抗压能力:在高压环境下保持冷静,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面对项目的高压阶段,尤其是在beta冲刺期间,我学会了如何在压力下保持高效工作,调整心态,积极应对挑战。
- 问题解决能力:培养了系统性的问题解决能力,高效应对未来挑战。无论是代码中的bug还是团队协作中的沟通问题,我都能够冷静分析,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
- 沟通技巧:提升了表达和倾听能力,达成团队共识。在每次团队会议和项目汇报中,我学会了如何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倾听他人的意见,达成一致的决策。
个人反思与未来展望
回顾整个学期,虽然有许多让人抓狂的时刻,但这些经历让我成长了许多。与团队成员一起解决问题的过程,让我体会到了合作的力量;独立完成项目的挑战,锻炼了我的耐心和毅力。这门课程不仅提升了我的技术能力,更让我明确了未来的职业方向——前端开发和用户体验设计。
特别是在“Man游”项目中,我发现自己对用户体验设计有浓厚的兴趣,计划在未来进一步学习相关知识,提升自己的设计能力。此外,课程中的一些有趣片段,如深夜的代码调试、团队的创意讨论、答辩时的紧张与兴奋,都成为了我难忘的回忆。虽然在过程中也有一些遗憾,比如某些功能未能完全实现,或是在时间紧迫时的一些失误,但这些经历都让我学到了宝贵的教训。
面对未来的期待
这门课程对我的未来职业规划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通过实际项目的锻炼,我更加明确了自己在软件开发中的兴趣和方向,未来希望能在前端开发和用户体验设计方面深入发展。特别是在“Man游”项目中,我发现自己对用户体验设计有浓厚的兴趣,计划在未来进一步学习相关知识,提升自己的设计能力。
结束语:
致谢:感谢那些陪伴我度过艰难时刻的人 🙏❤️
一个学期的软工实践之旅,离不开许多人的帮助和支持。首先,特别感谢我们的O1导师,您的耐心指导和宝贵建议让我受益匪浅。在项目遇到困难时,您总是能够及时给予指导,帮助我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向。
感谢所有助教们在项目过程中给予的支持和建议,尤其是在答辩前的详细反馈和指导,使我们的展示更加完善和自信。感谢我的团队成员们,正是因为有你们的协作和努力,才能顺利完成项目。从需求分析到最终的答辩,每一个环节都有你们的贡献和付出,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的力量。
特别感谢“Man游”团队的每一位成员,与你们一起工作的日子不仅让我学到了很多技术知识,更让我感受到了团队合作的乐趣。我们一起讨论、一起解决问题、一起庆祝每一次进步,这些宝贵的经历将成为我未来职业生涯中不可磨灭的记忆。
最后,感谢所有帮助过我的同学和朋友。无论是技术上的交流,还是生活中的支持,你们的陪伴和鼓励都是我坚持下去的重要动力。与你们一起奋斗的时光,将成为我珍贵的回忆,激励我在未来的道路上继续前行。
写到这里,本学期的软工实践之旅,真的落下了帷幕。一路走来,风雨兼程,一篇篇博客见证了大家的泪水与汗水。希望大家能够带着从这门课程中获得的一切,或是新技术和生产力工具,或是结对的友情和团队的精神力量,继续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