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算法作业

一、编码规范
1.命名规范
命名需要见名知意,需要全程使用英文单词,杜绝拼音和用简单字母表示的无意义命名。具体要求为:变量采用小写加下划线或小驼峰命名(如 student_age 或 studentAge),函数和类名用大驼峰命名(如 calculateArea 或 UserInfo),函数名尽量体现 “动作 + 对象” 的逻辑;常量需全大写(如 MAX_NUM),确保不同类型的标识符一目了然。
2.格式规范
格式统一能大幅提升代码可读性。缩进缩进,一行仅写一条语句,if、for、while 等控制语句需单独占一行,无论执行语句多少,都必须加大括号 {} 包裹;操作符前后和逗号后需加空格,关键字(如 if、for)后留空格,大括号 {} 各独占一行且对齐,形成相对独立的程序块。
3.函数设计规范
函数需遵循 “单一职责” 原则,一个函数只完成一件事。参数顺序按 “输入在前、输出在后” 排列,内置类型或小对象按值传递,大对象或输入型对象用 const 引用,输出型参数用指针并做有效性校验;处理 switch 语句时,必须包含 default 分支,每个 case 结尾需加 break,同时要考虑异常输入和边界情况,避免程序崩溃。

二、《数学之美》阅读感悟
翻开《数学之美》,我彻底打破了对数学 “枯燥公式” 的刻板印象,发现这门学科早已悄悄融入语言、科技和日常生活,用简洁逻辑解决了无数复杂问题。书中最让我震撼的,是其介绍语言的本质就是一场编码游戏,而数学正是这场游戏的底层规则。从古代象形文字到现代自然语言,再到计算机语言,看似毫无关联,实则都遵循 “有限元素 + 固定规则承载无限信息” 的逻辑:中文用笔画、拼音组合成汉字,英语用 26 个字母搭配语法构成句子,计算机用 0 和 1 的二进制组合转化万物。而数学,正是串联起这些编码的隐形纽带。计算机语言里的列表、递归,本质是数学中的集合与归纳推理;汉字的笔画组合、成语中的数字表达,也暗藏着分类、量化的数学思维。

posted @ 2025-10-18 15:06  lnole  阅读(2)  评论(0)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