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fs和raid的相似性
UFS(通用闪存存储)和RAID(独立磁盘冗余阵列)在根本目的上是相似的:它们都是通过管理多个独立的存储单元,来构建一个性能更好、更可靠的单一逻辑存储设备。
尽管它们的应用领域(UFS在嵌入式设备,RAID在服务器/PC)和技术层级不同,但设计哲学有显著的相似性。
核心相似性:殊途同归的设计思想
| 对比维度 | UFS | RAID |
|---|---|---|
| 根本目标 | 提升嵌入式存储的性能和可靠性 | 提升硬盘存储的性能和可靠性 |
| 核心方法 | 使用多个闪存芯片通道进行并行操作 | 使用多个物理硬盘进行并行或备份操作 |
| 并行处理 | 支持:通过多通道和命令队列实现 | 支持:通过条带化(如RAID 0)实现 |
| 冗余备份 | 部分支持:主要通过ECC校验,高级UFS可借鉴RAID思想 | 核心功能:通过镜像(RAID 1)或校验(RAID 5/6)实现 |
| 呈现给系统 | 一个高速、可靠的逻辑存储设备 | 一个高速、可靠的逻辑驱动器 |
深入解析相似之处
1. 并行操作以提升性能
-
RAID 0(条带化):这是最直接的类比。数据被分割成块,同时写入到阵列中的多块硬盘上。就像一条单行道变成了多车道高速公路,吞吐量急剧增加。
-
UFS:其内部同样基于多通道架构。一个UFS芯片内部封装了多个独立的闪存Die(晶圆),每个Die都可以通过独立的通道与控制器通信。控制器可以将数据拆分,同时写入这些Die,这与RAID 0的条带化思想高度相似。
比喻:
-
RAID 0 好比用多辆卡车同时运输一批货物的不同部分。
-
UFS 好比一个拥有多个装卸泊位的仓库,可以同时装卸多批货物。
2. 命令队列与乱序执行
-
RAID:在复杂的RAID级别(如RAID 5/6)中,控制器可以同时管理多个读写请求,并优化它们的执行顺序,以降低机械硬盘寻道的延迟。
-
UFS:它继承了SCSI协议的一套强大的命令队列机制(类似NVMe)。主机可以发送多达32个命令给UFS设备,设备控制器可以乱序执行这些命令,优先处理那些不需要“擦除”操作的读取命令,从而显著降低延迟。这种并发处理能力的思想与高级RAID控制器是相通的。
3. 增强可靠性与数据保护
-
RAID 1/5/6:通过镜像或校验位来提供冗余。当一块物理硬盘损坏时,数据不会丢失,可以从其他硬盘恢复。
-
UFS:其首要数据保护机制是强大的ECC(错误检查与纠正)码。但更有趣的是,一些高端UFS的设计已经开始借鉴RAID的思想。例如,UFS 3.1 规范中引入了 "Write Booster" 功能,它本质上是一块小区域的SLC缓存,其工作方式类似于RAID中的高速缓存,优化写入性能。
更进一步的例子:在某些企业级eMMC/UFS设计中,甚至出现了类似 RAID 5 的方案。控制器会将数据和奇偶校验信息分布到内部不同的闪存Die上。如果某一个Die完全失效,数据仍然可以从其他Die和校验信息中恢复出来,这极大地提升了嵌入式存储的可靠性。
关键差异:层级与侧重点不同
尽管思想相似,但它们的实现层面和首要目标有本质区别:
| 特性 | UFS | RAID |
|---|---|---|
| 集成度 | 极高:控制器和存储芯片封装为一体,是一个芯片级解决方案。 | 低:由独立的硬盘和RAID卡/软件组成,是一个系统级解决方案。 |
| 灵活性 | 低:出厂即固定,无法更换或扩展闪存芯片。 | 高:可以随时更换、添加或移除硬盘,动态调整阵列。 |
| 冗余重点 | 首要目标是纠错和延长寿命,通过ECC、磨损均衡等。数据恢复是芯片级别的。 | 首要目标是硬件容错,允许整块物理硬盘故障而不丢数据。数据恢复是设备级别的。 |
| 应用场景 | 手机、平板、嵌入式设备等空间和功耗受限的环境。 | 服务器、NAS、工作站等对容量、性能和可靠性有极高要求的场景。 |
结论
UFS和RAID的相似性,体现了计算机领域一个普适的设计理念:通过并行和冗余来克服单一组件的性能与可靠性瓶颈。
-
你可以把 UFS 看作是“芯片内部的微型RAID”,它为了适应手机等设备的苛刻要求,将并行、队列和可靠性技术做到了极致集成。
-
而 RAID 则是“系统级别的宏观并行”,它为用户提供了灵活、强大且可扩展的存储解决方案。
因此,说UFS借鉴或融合了RAID的核心思想是准确的。理解RAID有助于你洞见UFS这类高性能嵌入式存储为何能如此高效。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