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笔记】NOMURA Programming Competition 2020
C - Folia
不难想到自底向上确定树的形态。可能要多尝试一下
一开始想错了好几个地方,服了
假设某一层有 X X X个节点,那么上一层可能有 ⌈ X 2 ⌉ , ⌈ X 2 ⌉ + 1 , . . . , X \lceil\frac{X}{2}\rceil,\lceil\frac{X}{2}\rceil+1,...,X ⌈2X⌉,⌈2X⌉+1,...,X个节点(不包括叶子节点),那么我们可以很容易的递推求出每一层的 [ l i , r i ] [l_i,r_i] [li,ri]表示这一层点数的取值范围。但是并不是每一层的 r i r_i ri都是能取到的,因为 r i ≤ 2 i r_i\le 2^i ri≤2i,而且 2 i 2^i 2i比较大不太好处理。
基于上述两个理由,我们考虑自顶向下确定每一层点的取值,每一层贪心取最大点数即可。并且可以证明答案不会超过long long
#include<bits/stdc++.h>
#define ll long long
#define pb push_back
#define fi first
#define se second
#define inf 0x3f3f3f3f3f3f3f3f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n,a[100005];
ll l[100005],r[100005],res=1;
int main(){
	ios::sync_with_stdio(false);
	cin.tie(0),cout.tie(0);
	cin>>n;for(int i=0;i<=n;i++)cin>>a[i];
	if(n&&a[0]){
		cout<<-1;
		return 0;
	}
	l[n]=r[n]=a[n];
	for(int i=n-1;i>=0;i--){
		l[i]=a[i]+(l[i+1]+1)/2;
		r[i]=a[i]+r[i+1];
	}
	if(l[0]>1){
		cout<<-1;
		return 0;
	} 
	ll X=1;
	for(int i=1;i<=n;i++){
		X=min(r[i],2*(X-a[i-1]));
		if(X<l[i]){
			cout<<-1;
			return 0;
		}
		res+=X;
	}cout<<res;
}
D - Urban Planning
对于给定的 { p i } \{p_i\} {pi},贡献就是 n n n减去连通块的个数。
笑死,然而还是不会做
注意到 
     
      
       
       
         { 
        
        
        
          p 
         
        
          i 
         
        
       
         } 
        
       
      
        \{p_i\} 
       
      
    {pi}对应导出的图是一个基环树森林,因此环的数目等于连通块的数目,要算所有情况下环数目的和,可以对于每个环单独考虑它出现次数的方案数。该死,为什么我这一步都没转化出来就像计数了啊
然后先考虑 
     
      
       
        
        
          p 
         
        
          i 
         
        
       
         = 
        
       
         − 
        
       
         1 
        
       
      
        p_i=-1 
       
      
    pi=−1的情形。不过这道题的突破口好像不在这里,因为随便用组合数算算没啥难度
还是要考虑题目给定的 
     
      
       
       
         { 
        
        
        
          p 
         
        
          i 
         
        
       
         } 
        
       
      
        \{p_i\} 
       
      
    {pi}长什么样子。奇怪啊,竟然要对这一点特别提出来考虑 我们发现,其给出的图一定是由若干内向基环树和内向树构成 刚开始把内向树想成链了,真是奇怪。假设有 
     
      
       
       
         M 
        
       
      
        M 
       
      
    M个基环树,那么对答案造成的贡献是固定的 
     
      
       
       
         M 
        
       
         ( 
        
       
         N 
        
       
         − 
        
       
         1 
        
        
        
          ) 
         
        
          K 
         
        
       
      
        M(N-1)^K 
       
      
    M(N−1)K;假设有 
     
      
       
        
        
          K 
         
        
          ′ 
         
        
       
      
        K' 
       
      
    K′个内向树,那么只有根节点指向的边不是固定的,注意我们的目标还是数环。
为什么题解的式子这么简洁
定义环上的关键点为内向树的根节点以及 p i = − 1 p_i=-1 pi=−1的那些点。记这些点为 { a i } \{a_i\} {ai},子树大小为 { b i } \{b_i\} {bi},那么方案数为 ( n − 1 ) ! ( N − 1 ) K − n ∏ b i (n-1)!(N-1)^{K-n}\prod b_{i} (n−1)!(N−1)K−n∏bi,其中 n n n表示环上的点数。不难证明这个计数方式不重不漏。
复杂度 O ( n 2 ) O(n^2) O(n2)。代码非常简单,只需要一个简单的背包即可。
#include<bits/stdc++.h>
#define ll long long
using namespace std;
const int mod=1e9+7;
int n,m,K,fa[5005],p[5005],sz[5005],vs[5005];
ll fac[5005],F[5005],dp[5005],res;
int find(int x){
	return fa[x]==x?x:fa[x]=find(fa[x]);
}
int main(){
	cin>>n;
	for(int i=1;i<=n;i++)fa[i]=i,sz[i]=1;
	fac[0]=F[0]=1;for(int i=1;i<=n;i++)fac[i]=fac[i-1]*i%mod,F[i]=F[i-1]*(n-1)%mod;
	for(int i=1;i<=n;i++){
		cin>>p[i];
		K+=(p[i]==-1);
		if(~p[i]){
			int u=find(i),v=find(p[i]);
			if(u!=v){
				fa[u]=v,sz[v]+=sz[u];
			}
			else{
				vs[u]=1,m++;
			}
		}
	}dp[0]=1;
	for(int i=1;i<=n;i++){
		if(fa[i]==i){
			if(!vs[i]){
				res=(res+(sz[i]-1)*F[K-1])%mod;
				for(int j=n;j>=1;j--){
					dp[j]=(dp[j]+dp[j-1]*sz[i])%mod;
				}
			}
			else{
				res=(res+F[K])%mod;
			}
		}
	}
	for(int i=2;i<=K;i++){
		if(dp[i]){
			res=(res+fac[i-1]*dp[i]%mod*F[K-i])%mod;
		}
	}cout<<(F[K]*n-res+mod)%mod;
}
E - Binary Programming
姑且先把这套题做着吧,其他的题也没精力翻了
考虑倒着做,然后贪心 这个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一堆假做法,但是不要慌张 。
我企图直接贪心,然而产生了错误,我是joker,这里数据删除了
从何贪起呢,我们观察到 1 1 1一定是放在最后删的,事实上这也是一个非常显然的结论。另一个观察我没有注意到,那就是无论怎么操作,相邻两个 1 1 1对答案的贡献都是一样的,因此我们考虑把相邻的 1 1 1删去,这样就不存在相邻的 1 1 1了 。
然后就非常好搞了。设某个 1 1 1前面 0 0 0的个数为 x x x,后面 0 0 0的个数为 y y y,那么对于奇数位上的 1 1 1,贡献最大是 ⌊ x 2 ⌋ + 1 + y \lfloor\frac{x}{2}\rfloor+1+y ⌊2x⌋+1+y,对于偶数位上的 1 1 1,贡献最大是 ⌊ x − 1 2 ⌋ + 1 + y \lfloor\frac{x-1}{2}\rfloor+1+y ⌊2x−1⌋+1+y,显然这是可以取到的。
复杂度 O ( n ) O(n) O(n)。
做这种题比较爽的地方是只要有了正确的思路就很好搞,不然就会有很多种情况
#include<bits/stdc++.h>
#define ll long long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n;
ll res,zero,one,sum;
char s[200005];
int main(){
	scanf("%s",s+1),n=strlen(s+1);
	for(int i=1;i<=n;i++)sum+=(s[i]=='0');
	for(int i=1;i<=n;i++){
		if(s[i]=='0'){
			zero++;
		}
		else{
			one++;
			if(i+1<=n&&s[i+1]=='1'){
				res+=sum+1;
				one++;
				i++;
			}
			else{
				if(one&1)res+=zero/2+1+sum-zero;
				else res+=(zero-1)/2+1+sum-zero;
			}
		}
	}
	for(int i=1;i<=one;i++){
		res+=i/2;
	}
	cout<<res;
}
F - Sorting Game
该死,看到后面把前面的操作忘了,直接把 
      
       
        
        
          Snuke 
         
        
       
         \text{Snuke} 
        
       
     Snuke的操作搞忘了,怪不得做不出来,先数据删除一波
一看到这个邻值交换就感到非常亲切,序列 { a i } \{a_i\} {ai}合法等价于对于任意 i < j i<j i<j,从高往低位找到第一个 c i = 1 , c j = 0 c_i=1,c_j=0 ci=1,cj=0时,其后面数位上的数完全相同。
嗯,读错题过后少考虑了一些因素,反而有帮助?
但是这个限制显然不能拿来直接计数。因为是平时训练题所以也懒得打表
到这里能发散的点还是挺多的,直接猜结论可能不一定会导向正确的方向
这题好做的原因可能还是在于没有什么特殊的限制,因此大胆猜测最终 
      
       
        
        
          d 
         
        
          p 
         
        
       
         dp 
        
       
     dp式子并不复杂
观察这个限制有点像数位 
     
      
       
       
         d 
        
       
         p 
        
       
      
        dp 
       
      
    dp。那么最基础的想法就是从高到低位考虑,打个表观察一下,于是不难发现这个想法的动机 然而这不是我最初的思路。。。 :对于 
     
      
       
       
         i 
        
       
         < 
        
       
         j 
        
       
      
        i<j 
       
      
    i<j, 
     
      
       
        
        
          a 
         
        
          i 
         
        
       
      
        a_i 
       
      
    ai和 
     
      
       
        
        
          a 
         
        
          j 
         
        
       
      
        a_j 
       
      
    aj的最高位分别是 
     
      
       
       
         1 
        
       
      
        1 
       
      
    1, 
     
      
       
       
         0 
        
       
      
        0 
       
      
    0,那么其剩余的数位一定完全相同。首先我们要知道,对于不存在子串 
     
      
       
       
         10 
        
       
      
        10 
       
      
    10的情况,其方案数等价于 
     
      
       
       
         d 
        
        
        
          p 
         
         
         
           n 
          
         
           , 
          
         
           m 
          
         
           − 
          
         
           1 
          
         
        
       
      
        dp_{n,m-1} 
       
      
    dpn,m−1。其中 
     
      
       
       
         d 
        
        
        
          p 
         
         
         
           n 
          
         
           , 
          
         
           m 
          
         
        
       
      
        dp_{n,m} 
       
      
    dpn,m表示 
     
      
       
       
         n 
        
       
      
        n 
       
      
    n个数, 
     
      
       
       
         m 
        
       
      
        m 
       
      
    m个数位的方案数。
另一方面,如果存在这样的 
     
      
       
       
         i 
        
       
         , 
        
       
         j 
        
       
      
        i,j 
       
      
    i,j,我们猜测可以把 
     
      
       
       
         i 
        
       
         , 
        
       
         j 
        
       
      
        i,j 
       
      
    i,j以及它之间的东西一起压缩掉变成同一个数,假设中间有 
     
      
       
       
         K 
        
       
      
        K 
       
      
    K个位置最高位不确定那么剩下的方案数就是 
     
      
       
       
         d 
        
        
        
          p 
         
         
         
           n 
          
         
           − 
          
         
           K 
          
         
           − 
          
         
           1 
          
         
           , 
          
         
           m 
          
         
           − 
          
         
           1 
          
         
        
       
      
        dp_{n-K-1,m-1} 
       
      
    dpn−K−1,m−1 。中间 
     
      
       
       
         K 
        
       
      
        K 
       
      
    K个数最高位可以任取,方案数 
     
      
       
        
        
          2 
         
        
          K 
         
        
       
      
        2^K 
       
      
    2K。于是留给了我们一个艰巨的任务:证明这样的方案数是等价的。
至于这么压缩为什么是等价的,可以先写代码验证一番 ,或者更严谨地,因为后面数位的数都是复制粘贴所以可以只保留 
     
      
       
       
         i 
        
       
         , 
        
       
         j 
        
       
      
        i,j 
       
      
    i,j两个数,因为不存在 
     
      
       
       
         10 
        
       
      
        10 
       
      
    10所以都只能比后 
     
      
       
       
         j 
        
       
         − 
        
       
         1 
        
       
      
        j-1 
       
      
    j−1位,于是就是等价的。
综上所述, d p n , m = ( n + 1 ) × d p n , m − 1 + ∑ k = 0 n − 2 d p n − k − 1 , m − 1 × 2 k × ( n − k − 1 ) dp_{n,m}=(n+1)\times dp_{n,m-1}+\sum_{k=0}^{n-2}dp_{n-k-1,m-1}\times 2^k\times (n-k-1) dpn,m=(n+1)×dpn,m−1+∑k=0n−2dpn−k−1,m−1×2k×(n−k−1)。
利用换元把式子写成 d p n , m = ( n + 1 ) × d p n , m − 1 + ∑ k = 1 n − 1 d p k , m − 1 × 2 n − 1 − k × k dp_{n,m}=(n+1)\times dp_{n,m-1}+\sum_{k=1}^{n-1}dp_{k,m-1}\times 2^{n-1-k}\times k dpn,m=(n+1)×dpn,m−1+∑k=1n−1dpk,m−1×2n−1−k×k 就可以 O ( 1 ) O(1) O(1)转移了。
复杂度 O ( n m ) O(nm) O(nm)。
#include<bits/stdc++.h>
#define ll long long
using namespace std;
const int mod=1e9+7;
int n,m;
ll dp[5005][5005],sum[5005][5005],F[5005],F2[5005];
int main(){
	cin>>m>>n;
	F[0]=1;for(int i=1;i<=n;i++)F[i]=F[i-1]*2%mod;
	F2[0]=1;for(int i=1;i<=n;i++)F2[i]=F2[i-1]*(mod+1)/2%mod;
	for(int j=1;j<=m;j++){
		dp[0][j]=1;
		for(int i=1;i<=n;i++){
			if(j>1){
				dp[i][j]=((i+1)*dp[i][j-1]+sum[i-1][j-1]*F[i-1])%mod;
			}
			else{
				dp[i][j]=F[i];
			}
			sum[i][j]=(sum[i-1][j]+dp[i][j]*F2[i]%mod*i)%mod;
		}
	}
	cout<<dp[n][m];
}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