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3D仿真新平台MuJoCo技术解析
应对3D仿真联赛的技术挑战:专访Klaus Dorer与Stefan Glaser
将于RoboCup2025特别挑战赛中试用的新型仿真器截图
仿真联赛技术架构
RoboCup足球3D仿真联赛采用11对11Nao机器人仿真系统。与注重团队策略的2D仿真联赛不同,3D联赛的控制器层级更接近真实机器人,需要控制腿部、手臂等每个电机的运动来实现动作。
新一代仿真器的技术突破
物理引擎升级
新型仿真器基于MuJoCo物理引擎构建,解决了原有SimSpark仿真器的两大核心问题:
- 复杂度问题:采用Python开发降低开发门槛
- 标准化问题:采用社区广泛接受的机器人模型规范
通信协议设计
仿真服务器需要同时处理22个智能体连接,每个智能体:
- 仅接收自身机器人的传感器信息
- 通过服务器进行通信(禁止智能体间直接通信)
- 支持选择不同机器人模型
物理仿真改进
新型仿真器提供更真实的电机控制方式:
- 支持速度、力、位置多种控制模式
- 地面接触物理模型更加真实
- 机器人跌倒行为更接近真实情况
视觉管道技术实现
服务器端模拟虚拟视觉管道:
- 水平与垂直视角限制为±60°
- 检测对象包括其他球员的头部、手臂、脚部及球场特征
- 每个检测包含标签、方向向量和距离信息
- 添加与实际机器人相似的噪声模型
2025年技术挑战赛安排
本届RoboCup将举办特殊技术挑战:
- 使用基于MuJoCo的新仿真器
- 任务:让机器人完成最远距离踢球
- 采用T1人形联赛机器人模型
- 自愿参与性质,旨在测试仿真器性能
Sim2Real技术路径
仿真器设计注重仿真到现实的迁移:
- 仿真中的运动和行为可移植到真实机器人
- 硬件团队可使用仿真器训练高层决策能力
- 支持团队配合、球员站位等高级技能训练
裁判系统技术方案
当前仿真联赛采用内置裁判系统:
- 基于世界真实状态进行判罚
- 越位、球门线判断等实现零失误
- 未来计划引入AI判罚模型处理争议性犯规
下一步技术开发计划
物理仿真优化
- 完善球体物理参数
- 通过实验确定最佳参数值
- 邀请社区共同参与参数调优
自动裁判系统开发
- 第一阶段:基于专家系统的犯规判断
- 第二阶段:集成AI驱动的犯规检测模型
- 适配仿真联赛的犯规条件规范
技术推广计划
新仿真器旨在成为跨联赛通用平台:
- 支持3D仿真联赛、人形联赛和标准平台联赛
- 采用统一协议减少团队适配成本
- 长期目标实现不同联赛间的技术融合
了解更多技术细节请访问项目网页和文档
Klaus Dorer
某机构人工智能、自主系统和软件工程教授,机器学习与分析研究所成员,自1999年起领导多个RoboCup仿真联赛团队,2014年加入人形成人组联赛团队。
Stefan Glaser
某机构人工智能和智能自主系统助教,2009年加入RoboCup仿真联赛团队,2014年加入人形成人组联赛团队。
更多精彩内容 请关注我的个人公众号 公众号(办公AI智能小助手)或者 我的个人博客 https://blog.qife122.com/
公众号二维码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