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博心得分享

大家好,我是对白。

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位清华计算机系庞天宇师兄的读博心得,他本科毕业于清华,之后直博计算机系并师从朱军教授,博士期间**共发表****20多篇顶会和顶刊**,**包含CVPR、ICCV、NIPS、ICLR和TPAMI等**,还获得了**百度、微软等奖学金**,科研能力在我认识的清华同学里,也是数一数二的。他将自己的经验分享了出来,相信一定会对很多人有所启发,以下为原文。

 

马上要结束五年的直博生涯了,在这个过程中对很多事情有了新的感悟和理解,写在这里作为一个记录,简单分享一下。

一、从竞争到合作

 

 


----------------

在小学、中学以及本科的时候,我们处于应试教育阶段。因此不论是多要好的同学同期,在每次考试的排名以及优秀率的限制下,隐性的竞争关系都无法避免。

然而,在研究生阶段,应试教育基本结束,转而进入科研阶段。这其中最重要的变化就是,**我们与周围人的强制竞争关系解除了,互利共赢的合作成为了主流。**因此,开始读研/读博之后,第一件事情应该就是心态上的转变:**周围的同学同事都是队友,而非对手**(避免内部消耗)。摒弃竞争关系中嫉妒、攀比的负面心理,乐于为他人做嫁衣。

 

二、知己知彼

 

 


--------------

在科研合作过程中,阵容搭配很重要。一篇论文从初始的idea,到理论上的验证,到实验coding,到论文写作,每个步骤需要不同的才能。因此,我们首先要做到**了解自己**(知道自己擅长什么),同时**了解周围的人**(知道队友们各自擅长什么)。互补的搭配可以最高效地完成合作,同时可以相互学习,弥补短板。

 

三、及时止损

 

 


--------------

科研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很多一开始认为不错的idea,随着后面的深入研究可能会卡在某些难点上。尽管从科学研究的精神上来讲,我们应该勇往直前地探索,一年不行就两年,两年不行就十年。业内也有很多耳熟能详的励志故事,例如哪个大佬潜心多年搞出个大成果。然而在现实中,更多的例子是在一个(自己选的或者学长学姐留下的)方向或者idea上闷头投入了好几年,**等快要毕业了依旧成果寥寥,内心压力极大**。此外由于长期缺乏正反馈,导致自信心被打击,陷入**自我怀疑的恶性循环**。

 

因此,当科研中遇到卡住的难点时,我建议:第一,评估**问题的难度和自己的解决能力是否匹配**,是否可能在利用自己能动用的资源下解决;第二,评估**这个idea是否足够新颖或者有前景**,从而值得投入更多的时间去解决遇到的难点;第三,也是最重要的,就是根据前面的评估来给自己设定deadline,若在deadline之前未能解决遇到的难点,则强制自己转向下一个课题,**及时止损。**

**博士生涯的五年说长很长,说短也很短**。在怀揣科研理想的同时,也一定要注重平衡实际的产出,不断给自己制造一些正反馈。心态良好的情况下才能顺利地科研。

 

最后欢迎大家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对白的算法屋duibainotes),跟踪NLP、推荐系统和对比学习等机器学习领域前沿,日常还会分享我的创业心得和人生感悟。想进一步交流的同学也可以通过公众号加我的微信,和我一同探讨技术问题,谢谢!

posted @ 2022-04-04 22:30  对白的算法屋  阅读(128)  评论(0)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