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费力心思买有风险的品牌还不如自创品牌

  据媒体报道,法国皮尔卡丹公司日前宣布,将旗下在中国的成衣和衣饰业务卖给两家中国公司,总价2亿欧元。87岁的皮尔卡丹说,在过去两个月内,该公司一直就出售32种产品授权与中国公司谈判,很快就将签署出售合同。

  消息传出,迅即引来一片质疑声。皮尔卡丹在欧美国家已是人老珠黄的没落品牌,我们的民企却奉若珍宝,甚至不惜花大价钱购买,难怪让人侧目。

  收购皮尔卡丹是场冒险之举,且不说“亲爹都养不好的儿子,继父接着养更有难度”,也不说豪斥巨资2亿欧元收购一个日薄西山的品牌是否有烧包之嫌,单单审视这种花钱买品牌的思路,就值得商榷。一个素朴的道理是,收购品牌不如打造品牌,何况花2亿欧元买到的只是皮尔卡丹成衣及饰品的中国生产许可证,换言之,皮尔卡丹此次出售的只是整体打包的中国区业务而已。

  收购品牌只是拾人牙慧,而且能够收购的往往只是过气的品牌,这样的品牌“含金量”并不高,继续开发的价值并不大。即便如此,要顺利收购还要付出一笔不菲的花销,真是何苦!打造品牌则不然,自己打造的品牌具有原创性和独特性,品牌一旦形成规模效应和深入人心的美誉度,不仅能够赚个盆满钵溢,对树立企业形象、国家形象也大有裨益。

  众所周知,我国拥有的全球性知名品牌并不算多。多年来我们以来料加工闻名于世,坊间一直流传着“出口8亿件衬衫才能换回1架飞机”的说法,这说的正是让人倍感沉重的现实——由于缺少全球性品牌,由于没有自主知识产权,我们处于国际分工的低端,是为世界品牌打工,赚的只是寒酸的辛苦钱。

  中国人不能永远为世界打工,我们不能老是依靠微薄的加工费维持生存。没有民族的就没有世界的,如果没有自己的品牌,我们就摆脱不了“别人吃肉、我们喝汤”的尴尬。为此,无论民企还是国企,都要加大投入,下决心自主研发品牌。2亿欧元,折合人民币20亿元左右,这已是一笔不小的数字,如果潜下心来,用心经营,打造一个自己的品牌并非奢想。

  当然,打造品牌远不如收购品牌轻松,打造品牌势必需要筚路蓝缕的过程,但是,无论结合目前形势还是为长远打算,打造自己的品牌都是必须要走的道路。

                                                                                  [品牌日报]

posted on 2009-11-01 21:37  CKway  阅读(147)  评论(0)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