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码改变世界

电力电子设备绝缘分级

2022-12-04 18:12  斑鸠,一生。  阅读(2125)  评论(0)    收藏  举报

        做了几年的电源设计了,竟然连电源设备分类都混淆。实在汗颜,为了以后回顾,将个人对电源系统绝缘分类记录如下,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未完待续~~~


 电源防止触电的绝缘方式,主要分为Class I,Class II,和Class III。有些资料存在Class 0 类设备,不过,这类设备通过不了安规认证。

一、所有的保护措施的目的

  1、是是避免人体接触到高于42.4Vac 或者60Vdc的电压。

  2、采用双重保护,如果一重绝缘破坏后还有另外一重绝缘作为保护,金属外壳接地算是一重保护。

  3、为了满足认证需要,在开关电源中,防触电设计安全等级类型是CLASS I的产品必须接PE,如果类型是CLASS II的产品则无需接PE。

二、防触电电源设备的分类

1、Class I

  Class I 设备使用使用基本绝缘做为基本防护,使用接地保护作为附加绝缘。此类设备是指通过使用基本绝缘来预防触电的保护,另外也提供连接到建筑大楼的保护接地阻抗。当基本绝缘故障时,此接地阻抗会将危险电压通过大地回路降至安全范围。

  部分Class I 设备也采用Class II类的双重绝缘或者加强绝缘,并具有保护性接地(属于设计)。

  Class I 设备使用金属外壳接地作为一种绝缘,在金属外壳与危险电压部分需要基本绝缘就行了。

  eg:

  • 一个电源具有保护性接地,并且原副边采用加强绝缘(基本绝缘就足够)。
  • 金属外壳并具有接地线的电源设备。

2、Class II

  Class II 使用双重绝缘或者加强绝缘作为绝缘保护。没有保护性接地。 此类设备不仅只是依靠基本绝缘来预防触电的保护,另外必须额外提供双重绝缘或加强绝缘的安全保护措施,同时也没有依赖接地保护。

  Class II 使用双重绝缘和加强绝缘代替了对金属外壳接地和插头接地的需求,

  eg:

  • 塑料外壳并且没有接地线的电源设备。

3、Class III

  Class III 内部仅存在SELV等级的电压,仅需功能绝缘。Class III设备供电电压为SELV等级。

  电源设备本身没有产生危害用户的危险电压。

  eg:

  • 输入电压小于SELV等级的CPU,FPGA类供电电源。

三、绝缘

   功能绝缘:电子产品最基本的绝缘,电路中导电部件之间的绝缘,这是电路正常运行所必须的,但不能提供电击保护。功能绝缘不是为了防止点击而设立的绝缘体系,即使它也有一定的耐压强度。

       为了完成器件/设备本身功能而设置的导电部件之间的绝缘,例如:PCB上的绿油,漆包线的外漆,电解电容的塑胶外壳等,

 

        目前,功能绝缘电气间距的考虑主要有以下两种方式:

        方式一:在PCB 表层上,一般2oz的铜厚,按200V/mm 的闪距进行layout。

        方式二:根据IEC62368 的瞬态电压的基本绝缘/附加绝缘的Clearance 值和海拔系数进行设计。

            例如:三相电源考虑2500V的过电压,海拔3000m,电气间距:1.8mm*1.14 = 2.1mm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

            IPC9592B 推荐的距离,指的是爬电距离,而不是电气间距。

 

  基本结缘:对带电部件进行绝缘,提供一定的绝缘防护。

  附加绝缘:除基本绝缘外,独立的附加绝缘,在基本绝缘失效时提供电击保护。附加绝缘一定是依赖基本绝缘而存在的,不可能独立存在。

  双重绝缘:基础绝缘+附加绝缘设计,等效为加强绝缘

  加强绝缘:等效为双重绝缘效果的绝缘。

 

  注意:

    功能绝缘没有闪距的要求,不同电压走线的距离影响的是产品品质,跟认证无关。

    基本绝缘和加强绝缘有爬电距离和闪距的要求,而且还是强制性的,不可逾越。否则,过不了认证。

 

四、总结

  1、一个金属外壳的电源设备,是必须要接地的,这里的接地值的是接大地PE。

  2、一个塑料外壳的电源,可以接地,也可以不接。

  3、Class I类设备具有保护性接地,原副边也可以采用加强绝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