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产品纲要

1.熟练掌握神策分析常用基础指标配置

1.1 基本概念

指标:具体的数值,如访客,页面浏览量,停留时长等

计数指标:访客、访问、展示和点击、页面浏览量、停留时长等
复合指标:跳出率、交互深度、转化率等

跳出率:该页面跳出的访问次数占该页面总访问次数的百分比
交互深度:用户在一次浏览中访问的页面越多,交互深度就越深。
转化率:目标转化的次数或人数除以进入目标转化漏斗的人数或次数。

虚拟事件:多个原事件或可视化埋点组合,可以为他们单独设置过滤条件

session:访客从进入网站/ App 到离开网站/App 的一系列活动记为一次访问,也称会话。

1.2 基础指标配置

1.2.1 Web 端日活跃用户数 (UV)

  • 定义:1 天(00:00-24:00)之内,访问网站的不重复用户数,一天内同一访客多次访问网站只被计算 1 次。
  • 操作:
      1. 选择“事件分析”功能。
      1. 选择事件:Web 浏览页面。
      1. 选择指标:用户数。

1.2.2 App 端日活跃用户数 (UV)

  • 定义:一天内访问app不重复的用户数
  • 操作:
    • 事件:启动app

1.2.3 页面浏览量(PV)

  • 定义:网页浏览是指浏览器加载(或重新加载)网页的实例。页面浏览量可以定义为网页浏览总次数的指标。
  • 操作:
    • 事件:浏览页面
    • 指标:总次数

1.2.4 新增注册用户数

  • 定义:当天注册的用户数
  • 操作:
    • 事件:注册
    • 指标:用户数

1.2.5 Web 端新用户数

  • 定义:当日的独立访客中,历史上首日访问网站的访客定义为新用户。
  • 操作:
      1. 选择“事件分析”功能。
      1. 选择事件:Web 浏览页面。
      1. 选择指标:用户数。
      1. 添加筛选条件:是否首日访问为真

1.2.6 App 端新用户数

  • 定义:首日启动 App 的用户
  • 操作:
    • 事件:app启动

1.2.7/8 Web/App 端新用户比例

  • 创建虚拟事件<首次访问的用户>
    • 操作:
      • 数据管理——>元数据——>虚拟事件——>创建虚拟事件
      • 取虚拟事件名称、虚拟事件显示名称
      • 事件选择web访问界面/App启动
      • 限制条件首次访问为真
  • 切换自定义指标
    • 操作:
      • 添加自定义指标
      • 选择创建的虚拟事件进入公式
      • 重命名并保存

1.2.9 启动次数

  • 操作:
    • 选择事件:启动 App。
    • 选择指标:总次数。

1.2.10/11 Web/app 端新用户留存率

  • 定义:经过一段时间后,仍然继续使用该应用的用户,被认作是留存用户。这部分用户占当时新增用户的比例即是留存率。
  • 操作:
      1. 选择留存分析功能。
      1. 初始行为:选择 Web 浏览页面/app启动。
      1. 添加筛选条件:是否首日访问为真。
      1. 后续行为:选择任意事件。
      1. 选择日留存、周留存、月留存

1.2.12 购买转化率

  • 定义:当日访客中,有多少比例的客户购买。
  • 操作:
      1. 点击左侧的事件分析功能。
      1. 点击添加自定义指标,输入公式:支付订单.用户数/ Web 浏览页面.用户数。
      1. 命名为“付费率”。
      1. 最后点击保存即可

1.2.13 访问次数

  • 创建session操作:
    1. 输入 Session 名:session。
    2. 输入 Session 显示名:全站 Session。
    3. 选择事件:选择 Session 包含的事件,如全选。
    4. 设置切割规则:30分钟。
    5. 点击保存,即创建成功。
  • 操作
      1. 选择事件分析,切换分析规则为 Session。
      1. 选择 Session:全站 Session。
      1. 选择 Session 总体。
      1. 选择指标:Session 总次数。

1.2.14 平均交互深度

  • 定义:所有session内事件数之和除以总的session数
  • 操作:
      1. 选择事件分析,切换分析规则为 Session。
      1. 选择 Session:全站 Session。
      1. 选择 Session 总体。
      1. 选择指标:Session 深度的均值。

1.2.15 平均使用时长

  • 定义:所有用户的 Session 时长之和除以 Session 数。
  • 操作:
      1. 选择事件分析,切换分析规则为 Session。
      1. 选择 Session:全站 Session。
      1. 选择 Session 总体。
      1. 选择指标:Session 时长的均值。

1.2.16 页面平均停留时长

  • 定义: 页面停留时长的总和除以页面被浏览的触发数
  • 操作:
    1. 选择事件分析,切换分析规则为 Session。
    2. 选择 Session:全站 Session。
    3. 选择 Session 内事件:Web 浏览页面。
    4. 选择指标:Session 内事件时长的均值

1.2.17 跳出率

  • 定义:当一个 Session 仅有一个事件时,即视为跳出,一般情况这个事件以浏览页面居多。跳出的 Session 数除以 Session 总数,而具体事件或页面的跳出率
  • 操作:
    1. 选择事件分析,切换分析规则为 Session。
    2. 选择 Session:全站 Session。
    3. 选择 Session 总体。
    4. 选择指标:跳出率。
    5. 按“总体查看”即为网站整体跳出率,按“网页URL”查看,即页面跳出率。

1.2.18 页面退出率

  • 定义: 当用户在某个页面结束了该 Session 时即视为退出,所以页面退出率等于退出的页面数除以该页面的总浏览次数。
  • 操作:
    1. 选择事件分析,切换分析规则为 Session。
    2. 选择 Session:全站 Session。
    3. 选择 Session 内具体事件:Web 浏览页面。
    4. 选择指标:退出率。
    5. 选择属性分组:网页 URL。

2.事件分析、漏斗分析和留存分析的使用

2.1 事件分析

  • 事件定义:是追踪或记录的用户行为或业务过程。对事件的用户触发数进行分析。

2.1.2 操作

  • 选择事件分析
  • 选择事件
  • 选择指标

2.1.3 常规指标

  • 总次数: 在选定时间范围内,该事件触发的次数。
  • 触发用户数: 在选定时间范围内,触发该事件的独立用户数。
  • 人均次数: 在选定时间范围内,独立用户触发该事件的平均次数。
  • 预定义指标:只能在按天查询下使用,根据事件发生时间或选定时间范围进行汇总统计,稍后在自定义指*标的使用示例中会详细介绍。
  • 对于所有类型的属性,都可以将如下值作为分析指标:
    • 去重数:在选定时间范围内,该属性出现的独立去重个数。
  • 对于有数值型属性的事件,还可以将数值型属性作为分析指标:
    • 总和: 在选定时间范围内,该属性的取值求和。
    • 均值: 在选定时间范围内,该属性取值的算术平均值。
    • 最大值: 在选定时间范围内,该属性取值的最大值。
    • 最小值: 在选定时间范围内,该属性取值的最小值。

从神策分析 2.1 开始,事件分析支持预定义指标作为分析指标

2.1.4 添加筛选条件

在需要用组合条件来筛选的属性后点击来增加嵌套筛选

2.1.5 按分组(维度)查看

可以将提交订单的用户按国家、省份、城市来进行分组,以便对比不同地区的提交订单的用户数情况。

2.1.6 时间组件

查询的时间粒度:

  • 按分钟:按照分钟聚合,即查看 2020-09-10 日这一天每一分钟的数据,比如,2020-09-10 00:00的数据的查询时间范围为2020-09-10 00:00:00:000 到2020-09-10 00:00:59:999。0分到59分为一小时的60分钟,最多可展示 1 天的数据。
  • 按小时:按照小时聚合,即查看 2020-09-10 日这一天每一小时的数据,比如,2020-09-10 00:00的数据的查询时间范围为2020-09-10 00:00:00:000 到2020-09-10 00:59:59:999。0时到23时为一天的24小时。最多可展示 30 天的数据。
  • 按天:按天聚合,即查看 2020-09-10 日这一天的数据。
  • 按周:按周聚合,即查看 2020-09-10 日这一天所在一整周的数据。
  • 按月:按月聚合,即查看 2020-09-10 日这一天所在一整月的数据。

2.1.7 静态时间和动态时间

  • 静态时间:设置成固定时间,日期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
  • 动态时间:设置成动态时间,日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

2.1.8 时间对比

  • 支持选择「上一段时间」「去年同期」「自定义」做为对比日期。

2.1.9 图表类型切换

  • 线图:所有的查询场景均支持线图预览。
  • 柱状图:所有的查询场景均支持柱状图预览,柱图支持数值类型和百分比类型两种展示形式.
  • 饼图:有分组的查询场景支持饼图预览。查询中使用了预定义指标时不支持饼图预览。
  • 累积图:查询指标中只有总次数、总和时支持累积图预览。查询中使用了预定义指标时不支持累积图预览。

2.1.10 图表中的筛选

图表有四个维度支持筛选:

  • 通过点击来选择需要在图中展示的指标
  • 通过筛选调整展示的分组
  • 通过选择 TopN 调整图中的线条数
  • 通过图例的点击进一步调整图表中展示的项

2.1.11 表格

表格可以将数据分层 / 平铺进行展示,表格所提供的分析能力更强了

  • 分层展示:两个以上分组的查询支持分层表格。
  • 平铺展示:平铺下可以点击右上角的展开 / 收起日期切换行列,来支持数据的按日期展开 / 按指标展开查看。
  • 导出数据 Excel
  • Excel 文件中的内容分类
    「汇总数据」对应的是表格按分层展示时的格式,不包含展开的每个日期的明细。
    「明细数据」对应的是表格中的原始明细数据,支持通过该数据快速添加透视表。
    「横向日期数据」对应的是表格横向日期展示时的数据。
  • 「透视表」如果表格中数据支持生成透视表则出现此 Sheet ,生成透视表需要满足三个条件:
    • 未开启时间对比。
    • 查询条件中至少有一个分组。
    • 查询条件中至少有一个有可用于在 Excel 透视表中进行后续计算的指标,例如:「总次数」「总和」「最大值」「最小值」。
  • 各场景下导出 Excel 文件格式
    • 无分组、任意指标个数

    导出 Excel 文件包含「汇总数据」+ 「明细数据」+「横向日期数据」。

    • 一个或多个分组,指标中有非去重的计数型指标

    导出 Excel 文件包含「汇总数据」+ 「明细数据」+ 「横向日期数据」+「透视表」。

    • 一个或多个分组,指标中无非去重的计数型指标

    导出 Excel 文件包含「汇总数据」+ 「明细数据」+ 「横向日期数据」。

2.1.12 重置和切换计算精度

  • 重置:配置了大量的条件后,需要重新配置新条件时操作比较繁琐,需要先删除已有配置,本次更新中我们提供了重置功能。
  • 切换计算精度:可以加快计算速度。

2.1 事件分组

  • 概述:在使用神策事件分析,留存分析,分布分析等功能的时候,部分用户对事件的分组和排序方式会有不同的需求,为满足不同账号自定义下拉面板的展现效果的需求,神策提供的个性化事件分组的功能。
  • 默认看板:神策同样提供了「默认」看板作为企业所有成员初始化的看板,便于企业标准化一套统一的事件分组归类。对于「默认」分组,仅有「管理元数据」权限的成员方可进行修改,修改后对全企业成员均立即生效。
  • 自定义看板:每个成员均可创建自己的看板,用户可点击「默认」呼出下拉气泡后,点击「新建面板」开始自定义的设置。
  • 管理看板内容
    • 修改自定义面板名称
    • 修改面板内分组名称,需要注意的是「默认分组」不可修改其名称。
    • 批量操作
    • 「置顶」、「置底」、「整组隐藏」、「删除当前组」的操作
    • 批量勾选要操作的事件
    • 可以显示或不显示隐藏的事件
    • 默认分组不可删除
    • 可添加分组
    • 可以拖动排序

2.1 session分析

  • 定义:Session分析是基于会话的分析,将用户单点发生的行为串联成整体进行分析。
  • 第一次进行 Session 分析之前,首先需要创建 Session
  • 时间切割:时间切割是指,当相邻事件间的时间间隔超出此时长,则进行一次切割
  • 开始事件、结束事件切割:开始事件非必选,结束事件必选。
    • 使用场景:当我们对我们的会话有明确的开始和结束事件的定义时,可以使用开始和结束来让我们切割出来的会话更加符合预期。
    • 实现:
      • 事件由远到近排列
      • 第一个个行为作为起点,向后匹配
      • 遇到开始事件则会切断回话,向后第二个session的匹配
      • 遇到结束时间会划入当前会话,以结束事件作为起点,向下匹配第二个session
      • 若没有匹配到任何事件,就会切断回话,以下一个事件作为起点进行匹配
  • session指标:
    • 跳出率: Session 中只发生一个事件的 Session 个数除以总 Session 数。比如有三个 Session,第一个 Session 事件序列为 A,B;第二个 Session 事件序列为 A;第三个 Session 事件序列为 A,C,B;则 Session 总体的跳出率为 1/3。
    • 退出率: Session 的退出率包括 Session 中某个事件的退出率 和 Session中任意事件的退出率。某个事件的退出率指该事件作为 Session 的结束事件的次数除以该事件发生次数,任意事件退出率指 Session 数除以 Session 中所有事件发生次数。比如有三个 Session,第一个 Session 事件序列为A,B;第二个 Session 事件序列为A;第三个 Session 事件序列为A,C,A;则 Session 中A事件的退出率为 2/4, 任意事件的退出率为 3/6。
    • Session 时长: Session 内最后一个事件触发的时间减去 Session 内第一个事件触发的时间。
    • Session 深度: Session 内触发事件的次数。
    • Session 内事件时长: 假如某 Session 内事件触发顺序为 a > b > c > d,则事件 a 的时长为 b 减去 a,事件 d 的时长未知。
    • Session 初始事件: Session 内第一次触发的事件。
    • Session 属性: d 处的 Session 属性是指一个 Session 中初始事件的属性。比如一个 Session 的事件序列为 A,B,C;A 事件的操作系统为 iOS,B 事件的操作系统为 Android,C 事件的操作系统为空,则这个 Session 中的 Session 属性操作系统应该是 iOS,是第一个事件对应的操作系统属性值。
    • Session 内事件发生次数:分析Session内具体事件时,可以计算Session内事件发生次数。
    • 同时并发人数:分析 Session 总体时,可以使用 Session 同时并发人数来计算该时间点同时存在的会话数。我们认为一个会话是一个持续的时段,那么在计算同时并发人数的时候,就判断该时间点有多少个会话同时在线即可。

2.2 漏斗分析

2.2.1 基本概念:

  • 步骤:由一个 元事件/虚拟事件 加一个或者多个筛选条件组成,表示一个转化流程中的一个关键性的步骤。
  • 时间范围:在界面上选择的时间范围,是指漏斗的第一个步骤发生的时间范围。
  • 窗口期:用户完成漏斗的时间限制,即只有在这个时间范围内,用户从第一个步骤,行进到最后一个步骤,才能被视为一次成功的转化。

2.2.2 漏斗分析:

漏斗模型主要用于分析一个多步骤过程中每一步的转化与流失情况。

2.2.3 漏斗界面功能简介:

  • 选择漏斗分析
  • 创建漏斗并取名
  • 窗口期:只有在这个时间范围内,用户从第一个步骤,行进到最后一个步骤,才能被视为一次成功的转化。
  • 漏斗步骤:由一个 元事件/虚拟事件 加一个或者多个筛选条件组成,表示一个转化流程中的一个关键性的步骤。一个漏斗中至少包含 2 个步骤,每个步骤对应一个事件(可附带一个或多个筛选条件)
  • 增加步骤
  • 漏斗关联属性:漏斗不同步骤关联的属性可以是相同属性,也可以是不同属性,但是要求属性的类型必须一致。

2.2.4 切换漏斗,查看分组,筛选

  • 分组规则:
    • XX 步骤的 YY 属性:按照每个用户首次最长转化状态中的第 XX 步骤的 YY 属性值进行分组 ,一个用户只会出现在一个分组中,如果用户没有转化到该步骤则分到未知组。
    • 用户属性:按照用户属性筛选。
  • 筛选规则:
    • XX 步骤的 YY 属性:以每个用户首次最长转化状态中的第 XX 步骤的 YY 属性值进行筛选。
    • 用户属性:按照用户属性值筛选。
  • 选择查询的时间范围,展示漏斗图表
    • 限制窗口期在时间内
  • 查看漏斗总体,或每个步骤的转化详情
    • 趋势:可以查看每个转化流失、转化、转化时间、转换率等。
    • 对比:可以在“显示设置”中设置对比的两个指标。
  • 漏斗图展示
  • 总览或对比
  • 浏览用户详情。
  • 修改、删除漏斗
  • 另存
posted @ 2023-02-22 14:59  忙碌的陈瑟儿  阅读(89)  评论(0)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