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017 动态路由与 RIP 路由协议
本章目录
1. 动态路由
1.1 动态路由的特点
1.2 动态路由的度量值和收敛
1.3 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的比较
2. 动态路由协议的分类
2.1 按照路由执行算法分类
3. RIP路由协议
3.1 RIP基本概念
3.2 路由表的形成
3.3 路由环路示意图
3.4 RIP v1和RIP v2的区别
动态路由是指路由器能够自动地建立自己的路由表,并且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适时地进行调整。
(1)减少了管理任务;
(2)占用了网络带宽。

(1)度量值:
- 跳数:它可以简单的记录经过路由器的个数。例如,数据从路由器A发出,经过路由器B到达其他网络,那么其跳数为1,如果经过C到达其他网络,它经过的路由器为2,那么其跳数为2。在RIP中,跳数是衡量路径的主要标准,其最大跳数16,超过16即为不可达。
- 带宽:一般会选择带宽高的路径,但是不是主要标准,如果在T1线路上,链路带宽占用过多,那么它就可能不会选择这个链路了。
- 负载:负载反映了沿途链路的流量大小。最优路径应该是负载最低的路径。负载不会像带宽或者跳数那样,路径上的负载变化,那么度量也会跟着变化。这里需要当心,如果度量变化过于频繁,那么会引起路由振荡,路由振荡会对路由器的CPU、数据链路的带宽和拳王稳定性产生负面影响。
- 时延: 时延是报文经过链路经过的时间,使用时延作为度量的路由协议会使用时延较低的链路最为最佳路径。有多种方法可以计算时延,时延不仅要考虑链路时延,而且还要考虑路由器的处理时延和队列时延等因素。另一方面,路由的时延可能根本无法度量。因此,时延可能是沿路各个接口所定义的静态时延的总和。
- 可靠性:此独联是用以度量链路在某种情况下发生故障的可能性。可靠性是可以变化的或者固定的。可靠性高的链路将被优先选择。
- 成本:此度量有管理员设置,可以反映路由的登记。通过任何策略或者链路特性对链路的cost进行定义。同时也可以反映出网络管理员的主观意识。
一般以上几种度量不是单独使用,一般是综合使用,通过某种算法来计算最佳路径。大家在使用中应该灵活运用。
(2)收敛:
- 使所有路由表都达到一致状态的过程。
| 静态路由 | 动态路由 | |
| 定义 | 是指路由器中设置固定的路由表,除非网络管理员进行干预,否则静态路由项不会发生变化。 | 是指路由器能够自动建立路由表,根据网络中路由器之间通信,传递信息,利用收到的路由信息更新路由表。 |
| 优点 | 简单、高效、可靠、网络安全、转发效率高、不占用网络带宽。 | 灵活,能够自动适应网络结构的变化,无需管理员手工维护,减轻了管理员的工作负担。 |
| 缺点 | 网络管理员难以了解整个网络的拓扑结构、网络状态动态变化时需要大范围的调整、生故障时不能重选路由 | 占用网络带宽(用于传输路由更新信息)、安全性不如静态路由。 |
| 使用场景 | 网络规模小,拓扑固定的网络。 | 网络规模大,拓扑复杂的网络。 |
按照路由执行的算法分类:
(1)距离矢量路由协议
- 依据从源网络到目标网络所经过的路由器的个数选择路由
- RIP、IGRP
(2)链路状态路由协议
- 综合考虑从源网络到目标网络的各条路径的情况选择路由
- OSPF、IS-IS
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路由信息协议)是一种内部网关协议(IGP),是一种动态路由选择协议,用于自治系统(AS)内的路由信息的传递。
RIP协议基于距离矢量算法(DistanceVectorAlgorithms),使用“跳数”来衡量到达目标地址的路由距离。
(1)定期更新:路由器每经过一段时间周期-30S后,向邻居发送更新信息;
(2)邻居:与其相连的路由器
(3)广播更新:Rip v1 255.255.255.255
(4)组播更新:Rip v2 224.0.0.9
(5)泛洪路由表:路由器将从邻居学习到的路由放进自己的路由表中,然后将路由表所有路由信息再通告给其他路由器,直到整个网络学习到。
(1)路由器学习到直连路由;
(2)更新周期30s到时,路由器会向邻居发送路由表;
(3)再过30s,第二个更新周期到了,再次发送路由表。

| RIP v1 | RIP v2 |
|
有类路由协议 |
无类路由协议 |
|
广播更新(255.255.255.255) |
组播更新(224.0.0.9) |
| 不支持VLSM | 支持VLSM |
| 自动路由汇总,不可关闭 | 自动汇总可关闭,可手工汇总 |
| 不支持不连续子网 | 支持不连续子网 |
-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