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kedHashMap 的核心就 2 点,搞清楚,也就掌握了

HashMap 有一个不足之处就是在迭代元素时与插入顺序不一致。而大多数人都喜欢按顺序做某些事情,所以,LinkedHashMap 就是针对这一点对 HashMap 进行扩展,主要新增了「两种迭代方式」

  • 按插入顺序 - 保证迭代元素的顺序与插入顺序一致
  • 按访问顺序 - 一种特殊的迭代顺序,从最近最少访问到最多访问的元素访问顺序,非常适合构建 LRU 缓存

LinkedHashMap 的重点就是这两点,搞清楚了,也就掌握了。由于它继承自 HashMap,所以在分析源码之前一定要先看看 HashMap 的源码,可查看此文《深入分析 JDK8 中 HashMap 的原理、实现和优化》

在 JDK 8 中,因为 LinkedHashMap 子类的存在,HashMap 引入的红黑树,在普通模式和树模式之间的转换变得复杂,那么它是如何设计和简化的呢?接下来看看 JDK 8 中的 LinkedHashMap 源码的设计和实现。

1. 按插入顺序迭代

HashMap 为什么在迭代时就杂乱无章了?看下它在迭代时获取下一个元素的方式,你就明白了:

final Node<K,V> nextNode() {
  Node<K,V>[] t;
  Node<K,V> e = next; // 下一个元素要访问节点
  if (modCount != expectedModCount)
    throw new ConcurrentModificationException();
  if (e == null) throw new NoSuchElementException();
  // 首先迭代自身所在链表
  if ((next = (current = e).next) == null && (t = table) != null) {
    // 如果链表访问结束,遍历哈希桶数组中下一个非空元素
    do {} while (index < t.length && (next = t[index++]) == null);
  }
  return e;
}

可以看到,HashMap 是按照哈希桶数组中非空的槽依次遍历的,再加上哈希冲突(链表)的情况,与插入顺序相比,更加乱了。

那 LinkedHashMap 怎么解决的?它维护了一个贯穿所有元素的双向链表,遍历时,迭代器直接对双向链表进行迭代,从而保证了与插入顺序一致,关键成员属性和节点信息定义如下:

// 双向链表头节点,也是最久没有访问的元素
transient LinkedHashMap.Entry<K,V> head;
// 双向链表尾节点,也是最近刚刚访问的元素
transient LinkedHashMap.Entry<K,V> tail;
// 迭代方式,true-按访问顺序迭代,false-按插入顺序迭代,默认 false
final boolean accessOrder;
// 添加了构建双向链表的前驱和后继指针
static class Entry<K,V> extends HashMap.Node<K,V> {
  Entry<K,V> before, after; 
  Entry(int hash, K key, V value, Node<K,V> next) {
    super(hash, key, value, next);
  }
}

HashMap 在元素插入、删除和访问时定义并调用了一些 Hook 方法,这些方法使得 LinkedHashMap 内部保持有序的机制相对独立,降低了普通模式和树模式转换的复杂度。

此外,红黑树节点继承的是 LinkedHashMap 的 Entry,固然可能多了两个指针,但在实现时有助于避免操作指针出现混淆错误。

LinkedHashMap 在元素插入时,覆盖的回调方法主要有 newNode, replacementNode, replacementTreeNode, newTreeNode,主要就是保持双向链表,核心是下面两个方法:

// 插入到双向链表的尾部
private void linkNodeLast(LinkedHashMap.Entry<K,V> p) {
  LinkedHashMap.Entry<K,V> last = tail; // 临时记住尾节点
  tail = p; // 将尾指针指向新节点
  if (last == null)
    head = p; // 第一个插入的节点
  else { // 关联前后节点
    p.before = last;
    last.after = p;
  }
}

// 连接两个节点之间的前后指针
private void transferLinks(LinkedHashMap.Entry<K,V> src,
                           LinkedHashMap.Entry<K,V> dst) {
  LinkedHashMap.Entry<K,V> b = dst.before = src.before;
  LinkedHashMap.Entry<K,V> a = dst.after = src.after;
  if (b == null)
    head = dst;
  else
    b.after = dst;
  if (a == null)
    tail = dst;
  else
    a.before = dst;
}

迭代器的实现就比较简单了,直接对这个双向链表迭代即可,此时的迭代顺序就插入顺序。

2. 按访问顺序迭代

为了让元素按访问顺序排列,HashMap 定义了以下 Hook 方法,供 LinkedHashMap 实现:

void afterNodeAccess(Node<K,V> p) { }
void afterNodeInsertion(boolean evict) { }
void afterNodeRemoval(Node<K,V> p) { }

各个方法实现的原理如下:

  • afterNodeAccess 的原理是:访问的元素如果不是尾节点,那么就把它与尾节点交换,所以随着元素的访问,访问次数越多的元素越靠后
  • afterNodeRemoval 这个没有特殊操作,正常的断开链条
  • afterNodeInsertion 的原理是:元素插入后,可能会删除最旧的、访问次数最少的元素,也就是头节点

重点看下插入之后的实现:

void afterNodeInsertion(boolean evict) { // possibly remove eldest
  LinkedHashMap.Entry<K,V> first;
  if (evict && (first = head) != null && removeEldestEntry(first)) {
    K key = first.key;
    removeNode(hash(key), key, null, false, true);
  }
}

是否会删除头节点,是由 removeEldestEntry 方法决定的,默认返回 false。在覆盖这个方法时,不能简单的返回 true,因为这样可能会导致一个空的 LinkedHashMap,通常的做法是在插入指定数量的元素后再删除,具体见下面 LRU 缓存的实现。

3. 实现一个 LRU 缓存

借助 LinkedHashMap 可以很方便的实现一个 LRU 缓存数据结构,只需设置 accessOrder 为 true,并覆盖 removeEldestEntry 方法即可,代码如下:

final int MAX_CACHE_SIZE = 100;
LinkedHashMap<Object, Object> lru = new LinkedHashMap<Object, Object>(MAX_CACHE_SIZE, 0.75f, true) {
    private static final long serialVersionUID = 1L;
    protected boolean removeEldestEntry(Map.Entry<Object, Object> eldest) {
      return size() > MAX_CACHE_SIZE;
    }
};

4. 小结

LinkedHashMap 代码比较简单,难的都被 HashMap 实现了:),它们的异同点分别如下:

  • 底层都是数组+链表+红黑树(废话)
  • 迭代器都是快速失败的,都是非线程安全
  • LinkedHashMap 有按插入和访问两种迭代顺序,而HashMap 乱序,迭代顺序不可预测

看这个类的源码,最主要的还是看 HashMap 定义 Hook 方法,使得 LinkedHashMap 保持有序的机制相对独立的设计,这是模板模式的应用。

posted @ 2019-06-10 09:46  小创  阅读(1670)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