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个模块开发完后,开发人员要整理这个模块的程序文档(涉及到哪些存储过程、哪些字段、流程图等)
- 每个系统有一份需求规格说明书,然后每个模块分析完后,文档人员将这个模块的需求规格整理到需求规格说明书
- 需求分析与业务原型确定后,先安排一次讲解,然后再进入计划、开发流程
- 当缺陷修复得差不多后,安排人员进行代码检查,检查完后进行复查(要保证业务逻辑不变)
- 开发时,界面整合、服务编码、存储过程编码之间要协调好,以便于开发时测试,各方有任何进展时,在项目群中及时公告和讨论
- 检查时发现,存储过程、表结构等修改完成后,及时加到升级包
- 检查存储过程概念设计方法:将存储过程概念设计与服务概念设计都拷贝到一个文件,然后针对每个服务去检查存储过程是否能够满足服务要求
- 及时检查任务,检查前先决定优先级(对后续任务影响最大的优先检查)
- 分析人员分析好需求后,及时与需求管理人员讨论,如果双方都感觉比较符合业务,那么由分析人员创建一个业务原型任务,并且由分析人员去检查业务原型(保证与 MM 一致),业务原型检查通过后,由项目经理或分析检查人员去复查业务原型(可以提前设置好业务原型任务的复查人,这样等分析人员检查完后可以及时提醒)
- 时刻关注每个成员的工作情况,如果有空下来没有任务做,应该及时安排新的任务
- 对于缺陷,实施完可以检查的时候,应该优先去检查(通过 Diff)
- 在开发过程中,发现一些经常会用到的技术时(通用的、不通用的都可以),可以安排人员进行培训
- 项目前期需要了解的信息:要求什么时候启动、完成期限、紧急程度、重要性、现场还是远程开发、按时间核算费用还是固定费用
- 项目调研期间,让需求管理、项目经理、需求分析、市场人员一起参与,同时对会议进行录音(便于拿回公司给整个项目组,便于大家详细了解需求)
- 要努力使项目成员养成实施任务前先取任务的习惯,这样可以避免其他人重取,也便于其他关心项目的人了解任务情况
- 文档:系统发布后网站上的新闻、系统总体设计文档、系统需求文档
- 尽可能早地让用户参与测试体验,并建立畅通的问题反馈机制,同时最好能够让用户直接参与需求疑问的讨论或解答
- 模棱两可的缺陷或需求,建议不要立即进行实现,可以在发布给用户后,根据用户的反馈进行决策
- 鼓励每个人大胆地测试并报告缺陷:当测试人问你要不要报告时,跟他(她)说放心大胆地报告,只要是自已觉得不合适的,哪怕最后不是缺陷也没有关系,报告得越多,系统的情况掌握得越清楚,系统的质量也会越好
- 为了便于管理,要求开发人员只能去实施分配下来的任务,不能去实施暂未分配下来的任务(可以去实验,但一定不能提交代码)
- 项目的分析、开发、调整过程中会有很多业务方面的问题需要用户确认,需要在项目之初确定业务方面的确认人员,这样可以避免业务方面的反复:疑问统一发到论坛上,需求管理人员及时关注最新疑问,一旦发现,整理成邮件并进行登记,发给项目经理审核,然后发给业务确认人员,有任何进展及时回复给项目经理
- 开发前先制定迭代计划(按相对标准的水平进行评估工作量),并登记到汉昌管理系统的迭代计划模块中,同时在任务管理中创建好任务并指派实施人员(召集项目组成员大概讲解一下需求),最后在论坛中开一个贴子并发给项目组成员,让大家在开发过程中有什么疑问直接回复到贴子上
- 开始开发时,修改管理系统中迭代计划的实际开始日期,开发结束时,修改迭代计划的实际完成日期和实际团队天
- 本阶段进行开发时,分析人员开始分析下一阶段的功能,其分析工作量为本阶段的开发工期
- 在开发过程中,测试人员要整理测试点,并让分析人员进行初审,通过后发给项目经理进行复审,复审通过后发给项目组成员,大家按照它进行测试
- 关于缺陷,尽量是解决了一些以后再决策其它缺陷
- 安排新的开发任务后,及时把需要测试的内容通知给测试人员,让测试人员提前熟悉准备
posted on
2008-08-15 09:37
恩恩爸爸
阅读(
181)
评论()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