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项目前期工作:需求调研->整理业务需求、确定系统目标(要标明优先级)->设计解决方案
  • 功能调整的开发计划让开发人员进行评估,评估好后项目经理作相应调整
  • 项目管理中要重视纪律,决策只能由项目经理来,其他人不能替项目经理进行决策,每个人把本职工作做好
  • 有可测试的功能后,最好及时发布给测试人员进行测试,这样可以避免最后一天测试时间紧张、工作强度大、可能造成工期延误
  • 测试人员需要及时关注论坛、任务管理、缺陷管理中的动态,不理解的需求要搞懂或问同事,只有理解了需求才可能把测试做好
  • 将需求或功能调整统一放到某个地方(比如:论坛),然后让开发人员、测试人员、检查人员上去熟悉需求并可以进行讨论,便于开发、测试、检查
  • 开发组长整理完项目周报后,再发给需求管理人员对项目周报进行完善后再发给用户
  • 在开发过程中,要把需求提前发给测试人员,让测试人员做好测试准备
  • 先进行完整安装测试,通过后,再进行上一版本的升级测试
  • 先进行集成测试,集成测试没功能上的问题后进行代码检查,代码检查完后需要再进行集成测试
  • 在项目的调研、分析、开发过程中,需求调研、需求分析、文档人员尽量能够长期在客户处(便于熟悉业务,及时得到用户反馈,关注用户使用情况)
  • 努力想办法让各方面人员(客户方、开发方、合作方等)都有成就感
  • 在项目调研阶段,由分析人员(分析人员尽量能跟调研人员一起去用户处调研)负责完成系统的功能模块分析,由调研人员整理需求说明书、概要业务流程PPT,调研完成开始立项时,由项目经理根据功能模块分析、需求说明书、概要业务流程PPT评估开发计划及费用,调研阶段与开发阶段的分析人员允许不是同一个人(一般调研阶段的分析人员比开发阶段的分析人员水平高)
  • 系统上线后需要安排调研人员定期或不定期以不同的形式(电话、现场或组织讨论会)去了解用户使用情况和改进建议,并及时反馈(哪些是在下个迭代就可以加进去的,哪些会在哪个迭代中做,或者哪些是将来的目标等)
  • 认真听取用户对系统的建议或要求,努力想办法去解决好
  • 充分授权和信任,不去干涉过多的细节,做好团队鼓励与支持
  • 每个迭代的开发过程:需求分析->业务原型、数据库设计(需求分析人员负责)->用户确认->界面制作(界面编码人员负责)、服务设计、存储过程设计(存储过程编码人员负责)->服务编码、界面整合、存储过程编码、测试文档、用户手册->集成测试->迭代发布->迭代验收
  • 迭代时间评估由下列部分组成:界面制作、开发、集成测试
  • 服务设计完后先生成服务代码(生成一个就登记到《服务定义.txt》),然后生成服务接口对象
  • 角色:项目经理(开发任务安排;检查需求分析、数据库设计、服务设计;复查业务原型、界面制作、存储过程设计、服务编码、界面整合、存储过程编码、测试文档、用户手册、需求规格说明书)、需求调研(检查界面制作、业务原型、测试文档、用户手册、需求规格说明书)、需求分析(出 MindManager 分析文档;检查存储过程设计、存储过程编码)、设计人员(数据库设计、服务设计、存储过程设计)、编码人员(检查服务编码、界面整合)、文档人员(编写业务原型、需求规格说明书、测试文档、用户手册)
  • 成员:项目经理(1人)、需求调研(1人)、需求分析(1人)、编码人员(2人)、文档人员(1人)、测试人员(1人)、代码检查人员(1人),如果项目需求多时间紧,可以按比例增加需求分析、编码人员
  • 编码人员分存储过程编码、界面编码,比例大概为 1:1
  • 本迭代业务原型确认后,需求调研及分析人员就开始着手进行下一迭代的分析及原型工作,要求在本迭代发布前完成下一迭代的分析及原型工作
  • 在迭代发布时,需要派需求调研人员去现场对用户进行操作培训,同时利用该时机去确认下一个迭代的业务原型
  • 技术人员的发展轨迹:界面编码->存储过程编码->存储过程设计->数据库设计->需求分析->项目经理
posted on 2008-08-15 09:34  恩恩爸爸  阅读(341)  评论(0)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