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协议
软件开发架构
cs 客户端 服务端
bs 浏览器 服务端
ps:bs本质也是cs
浏览器窗口输入网址回车发生了几件事
""" 1 浏览器朝服务端发送请求 2 服务端接受请求(eg:请求百度首页) 3 服务端返回相应的响应(eg:返回一个百度首页) 4 浏览器接收响应 根据特定的规则渲染页面展示给用户看 """
浏览器可以充当很多服务端的客户端 百度 腾讯视频 优酷视频.... 如何做到浏览器能够跟多个不同的客户端之间进行数据交互? 1.浏览器很牛逼 能够自动识别不同服务端做不同处理 2.制定一个统一的标准 如果你想要让你写的服务端能够跟客户端之间做正常的数据交互 那么你就必须要遵循一些规则
HTTP协议
""" 1 浏览器朝服务端发送请求 2 服务端接受请求(eg:请求百度首页) 3 服务端返回相应的响应(eg:返回一个百度首页) 4 浏览器接收响应 根据特定的规则渲染页面展示给用户看 """ """ 超文本传输协议 用来规定服务端和浏览器之间的数据交互的格式... 该协议你可以不遵循 但是你写的服务端就不能被浏览器正常访问 你就自己跟自己玩 你就自己写客户端 用户想要使用 就下载你专门的app即可 """ # 四大特性 1.基于请求响应 2.基于TCP/IP作用于应用层之上的协议 3.无状态 不保存用户的信息 eg:一个人来了一千次 你都记不住 每次都当他如初见 由于HTTP协议是无状态的 所以后续出现了一些专门用来记录用户状态的技术 cookie、session、token... 4.无/短链接 请求来一次我响应一次 之后我们两个就没有任何链接和关系了 长链接:双方建立连接之后默认不断开 websocket(后面讲项目的时候会讲) # 请求数据格式 请求首行(标识HTTP协议版本,当前请求方式) 请求头(一大堆k,v键值对) /r/n 请求体(并不是所有的请求方式都有get没有post有 存放的是post请求提交的敏感数据) # 响应数据格式 响应首行(标识HTTP协议版本,响应状态码) 响应头(一大堆k,v键值对) /r/n 响应体(返回给浏览器展示给用户看的数据) # 响应状态码 用一串简单的数字来表示一些复杂的状态或者描述性信息: 1XX:服务端已经成功接收到了你的数据正在处理,你可以继续提交额外的数据 2XX:服务端成功响应了你想要的数据(200 OK请求成功) 3XX:重定向(当你在访问一个需要登陆之后才能看的页面 你会发现会自动跳转到登陆页面) 4XX:请求错误 404:请求资源不存在 403:当前请求不合法或者不符合访问资源的条件 5XX:服务器内部错误(500) # 请求方式 1.get请求: 朝服务端要数据 eg:输入网址获取对应的内容 2.post请求: 朝服务端提交数据 eg:用户登陆 输入用户名和密码之后 提交到服务端后端做身份校验
# url:统一资源定位符(大白话 网址)

总结
"""
学习前端就是死记硬背 思想观念一定要改变
学习HTML的时候 它是一门标记语言
你在学的时候 你就记每一个标签到底表示什么意思
"""
http四大特性
1 基于请求相应
2 基于tcp/ip协议,作用于应用层之上的协议
3 无状态
-不保存用户信息
4 短链接
-接收到马上断开
-长连接...
http请求格式
1 请求首行(http版本,请求方式)
2 请求头(一堆kv键值对)
3 /r/n
4 请求体
http响应格式
1 响应首行(http版本,响应状态码)
2 响应头(一堆kv键值对)
3 /r/n
4 响应体
响应状态码
1xx:已接收到请求,可以继续发送请求
2xx:接收请求成功
3xx:重定向
4xx:请求错误
-404 请求资源不存在
5xx:服务器错误
请求方式
1 get (向服务端要数据)
2 post (向服务端提交数据)
url:统一资源定位符(网址)
愿君前程似锦,归来仍是少年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