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思考力-学习笔记

结构思考力-学习笔记

近期学习了一门《结构思考力》,讲师是李忠秋老师,本文将结合书籍 《透过结构看世界》以及学习笔记,梳理总结学习心得。

序言

人生有两大主题,一是做人,二是做事;做人要有德,做事要有才;人贵有德,做事先做人。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德才兼备”。

人类大脑具有认识事物的能力,人们从实践中获得感性认识,经过认真思考,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然后回到实践中,如此循环往复,逐渐深化认识,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并以此指导实践。

世上万事万物,除了事物本身之外,它们之间的关系更为重要。凡事三思而后行,不管是从解决问题、决策、写作还是从沟通、辅导学习等活动,有结构地思考,才能更有效地行动,结构化思考可在传达信息和决策领域发挥作用:

* 传达信息
    * 写作:主题明确,结构严谨,层次清楚
    * 表达沟通:语言准确,思路清晰,能快速总结说话要点
    * 辅导:快速确定辅导目标,制定明确计划,理清核心
   
* 做出决策
    * 解决问题:快速抓住主要矛盾,忙而不乱应对问题
    * 决策:快速梳理重点,科学做出决策

结构思考是一种帮助人们察觉并改善思考结构的方法,通过“理解”、“重构”和“呈现”三种方法,从更全面的视角,更清晰地看待和认识事物,思考清晰,表达有力。

同样的内容,以不同的结构传递给对方,会达到不同的效果。信息的传递者不做结构化的话,信息接受者会很痛苦。

表达的方式,不外乎写作和演讲,善于用文字表达思想见解,把深邃的道理讲得深入浅出,把繁杂无章的事情梳理得清清楚楚,把冗长烦琐的过程归纳得简明扼要,这是硬功夫。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即使在各种正确理念指导下对事物做出判断,提出解决问题措施,仍需要关注实践结果,在实践中修正我们的认识,提升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把学习到的知识转变为解决问题的能力,才是真才实学。

理解:对输入内容进行理解

此处的“理解”,可以是一段文字或一种解决方案,目的在于弄清楚这段文字的核心含义,这段文字内在的证据链条或者解决方案的内在逻辑,更进一步地说,是将隐藏在文字/观点/方案背后的思路找出来,这个叫 隐形思维显性化

可通过以下三个步骤,来对内容进行梳理:
1.  识别观点和事实
    区分一段文字中,哪些是事实,哪些是观点。
    * 事实是客观的,自然存在的,可被证实或证伪,可进化的,包括以下几种:
        * 显而易见的事实。比如我是男的,小孩5岁等。
        * 历史性事实。比如中国于1949年10月1日成立等。
        * 科学常识。比如地球是圆的;人需要氧气生存等。
        * 数据统计事实。比如按美元计算GDP,美国GDP总量全球第一等。
    特别提到的是上面的数据统计事实,数字本身不会撒谎,但对数据的统计维度,对数据的解读等是主观的,是观点,因人而异。

* 观点是主观的,带有个人感情的,有偏好的,因人而异的,以下举例:
        * 关于人。比如张三长得丑。
        * 关于历史事实。比如中国唐朝衰落于安史之乱。
        * 关于科学。比如新冠病毒是从自然产生的。
        * 关于政治。比如社会主义比资本主义好。

2.  判断观点和事实的关联关系,判断不同观点的层级
    * 在已确定的众多观点中,找出层级关系。确定哪些是核心观点,哪些是子观点。
    * 核心观点由哪些子观点来支撑
    * 子观点由哪些事实来支撑

一般来说,在符合结构化的描述中,没有事实证实的观点,可作为序言。

核心观点是全文的重点,后续分为几个子观点进行展开论述。

3.  概括,一句话概括所有内容

可套用如下结构:在 【序言】 的基础上,从 XX、XX和XX等几个方面,说明 XX 核心观点。

重构:对观点和事实进行重构

这一步对上面提取到的观点和事实,按照“论、证、类、比”四个维度进行重构,更科学地组织观点和事实,达到“显性思维结构化”。

重构的四个原则:

* 站在全局看局部:从整体上看待事物,鸟瞰式观察。认识事物的过程是从整体到局部,再从局部到整体的过程。
* 透过现象看本质:要通过种种现象找到背后的根源,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 站在未来看现在:眼光要长远
* 逻辑思考要验证:逻辑结构通常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依次回答这些问题,一环套一环。

从整体上看,有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

纵向维度

* 结论先行:一次表达只支持一个思想,必须出现在开头
* 以上统下:任何一个层次的观点都必须是下一个层次的汇总
* 上面有结论,下面有理由。结论概括理由,理由支撑结论,上下一一对应。

横向维度

* 分类归组,每一组论点和论据要属于同一类范畴,把同类事物分组归类,便于找出其共同点,使结论有较充足的理由支撑。
    * 归类分组的 MECE 原则,它按照相互独立,完全穷尽的方式来分类事物。这是对分类结果的评判标准,但具体要怎么做?课程中没有提及。
        * 有三种切入视角:
            1. 流程框架,按照事物发展的先后顺序进行分解
            2. 逻辑框架,将对象按照逻辑进行分解
            3. 矩阵框架,用纵轴和横轴将两个关联变量进行拆分组合
            
* 逻辑递进,整个结构中各层各组的信息逻辑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逻辑递进有两个维度,纵向和横向:
    * 纵向维度,用于从论据推导出论点,具体有两个方向:
        * 从特殊到一般的演绎模式,演绎有两种子结构:
            * 结构一:大前提,小前提,然后结论。
               * 例如:人会死,我是人,所以,我会死
            * 结构二:发现问题,分析现象,找出原因,提出解决方案
        * 从一般到特殊的归纳:从许多事物中去概括总结共性,找出一般性的规律、结论或方法
               * 喜鹊是鸟,喜鹊会飞,乌鸦是鸟,乌鸦会飞。凡是鸟,都会飞。

归纳推理有强弱之分,如果证据太少,很容易以偏概全,陷入幸存者偏差陷阱。世界上成功案例千千万,并不能依据个例来推出结论。这种方法可以得到一个猜想的方向,之后再通过实验和实践来验证。
  
   * 横向维度,用于组织各个论据的顺序:
       1. 重要性顺序。按事实的重要性排序,比如最重要的理由或事实放在最前面。
       2. 时间顺序。按事实的发生时间,前因后果来陈述。
       3. 空间顺序。有多种划分方法,比如按地理空间,按逻辑空间,先说内部,再说外部;先整体,再局部;先远再近等。       
        同一个论点下,建议只使用一种组织方式来组织论据。

纵向分析使得事物步步深入,横向展开使事物各部分之间关联分明。

从整体上看,这个金字塔结构,这代表了一种富含说服力的观点。对核心论点进行拆分,分解成若干独立又有关联的子观点,寻找依据来论证各自观点。比如:在会上发表观点,我的观点是XXX,理由有三,一是XXX,二是XXX,三是XXX,然后展开各点结论,说明事实、理由以及依据,最后用一两句话将开始的结论再次概况或强调。

每一级都是结论先行,直到最底层的数据和事实。

行文结构

上面提到的是逻辑结构。从行文结构上,一般遵循总分原则,文章的题目是核心观点,下面的每个段落均用于支持一个子观点,每个段落群内部,具体到每个段落中,第一句话是这段文字的观点,后续列举的数据、事实等作为论据用于支撑,论据和论点相互照应。最后的结论,提炼汇总上述各自观点,并重申核心观点。

呈现,对结构化内容进行呈现

结构化呈现,主要在前面两步的基础上,根据论点和论据关系,找到对应的图示,并加以包装。

课程中给出的图示,有一些不好理解,此处只给出好理解的数据比较用图。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除了图形之外,还需要对结论进行包装,使之更容易记忆。比如,出门四件事,身手钥钱,也就是身份证、手机、钥匙、钱包。通过要点浓缩,可以加深记忆。

在金字塔原理中,将已搭建好的子论点,通过类比、引用和整合的方式进行包装,让对方更容易记忆并接受你的观点。

这里提供四种要点包装方法:  
1.  简化:从各分论点中提取关键词或者关键字

image.png

2.  整合:对色彩、词语、数字进行整合

image.png

3.  类比:运用形象或行为类比

image.png

4.  引用:通过广告、歌曲或名言

image.png

实践总结

如何练习思考结构

1.  培养意识
要有结构化思考意识,面对一个问题,要想到分而治之,寻找已知和未知之间的桥梁。

2.  掌握方法
第一步:隐形思维显性化
通过文字或者口头描述,将内心所想描述出来,将隐藏在大脑中的思考写出来,可以想到什么就写什么,不需要顾及章法、位置等因素。
在工作沟通中,为了提高效率,思考和表达不能只是意会,必须清晰明了。

1. 识别。识别观点和事实。在一段论述中,可以有很多观点,这些观点都为了中心思想服务。一般有一些指示词来引出结论,例如:
* 因此、表明
* 由此可知、由此得出
* 因此可以断定,我要说的重点是
* 显示出,证明了
* 告诉我们,问题的实质是
* 所以

结论一般出现在文章的头尾部,也有段落的头尾部。可以通过询问:“所以呢”,“你说了这么多,所以呢?”来寻找结论。

2.  判断。判断哪些观点被哪些事实支撑。结论由几个理由来支撑,解释为什么结论可以被认可,可以相信它。理由是对结论的解释,一般由一些理由提示词引出,如:
    * 由于,因为这个原因
    * 因为这个事实,由于
    * 有以下材料支撑,因为证据是
    * 调研显示,第一,第二,第三。

可以自我发问,为什么呢?为结论寻找理由和依据。事实用来支撑理由,理由用来支撑结论。事实一般有具体的数据,具体实例,逻辑推理等。

3.  一句话概括,用 在XXX的基础上,分别从XX、XX和XX等几个方面,说明了XX 的句式来概括主要内容。我们接受信息的最终目的是听清楚、说明白,用最精练的语言进行概括。

练习方式:看一个文章的片段,画出该文章的金字塔结构,试图用一句话,完整全面地概括片段内容。

如何讲解一件事情

按照以下框架来搭建:
* 情景(Situation):原本的状态描述
* 冲突(Complication):发现问题,破坏现状
* 疑问(Question):提出疑问
* 回答(Answer):提出假设解决方案

以上简称为:SCQA
表达时,先有目标,才能有的放矢,以集中听者的注意力。所以说,在表达前,先确定目标,然后才能确定主题、搭建结构,才有努力的方向。

如何描述一个问题

描述问题定方向,使用 5W2H 框架来描述问题。
* What:什么事情出了问题?
* Why: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结果?
* When:什么时候发生的?
* Where:在哪里发生的
* Who:是谁的问题,谁负责?
* How:是如何发生的?
* How much:有多少事物出了问题,涉及的数量如何?

在 5W2H 模型中,最常用的是 2W1H,既“是什么”、“为什么”和“如何做”?

如何在会议中达成共识

1.  识别每个人的观点
主持人引导发言者围绕主题进行论述,在最后小结每个人的论点。用提问的方式,如“所以呢、怎么样”来引导对方的主张。用“为什么”引出理由,依次帮助对方明确论点。

2.  将团队每个人的观点重新分类梳理
可以用便签纸记录每个人的观点,这样便于可视化整理。

3.  搭建每个观点的结构和证明链,由团队讨论决定

目标原则

用于管理期望或目标的 SMART 原则:
* Specific 目标必须是具体的
* Measurable 目标必须是可衡量的
* Attainable 目标必须是可达到的
* Relevant 目标必须和其他目标具有相关性, 还有现实性的解释。
* Time-based 目标必须具有明确的截止期限

说服力是什么

提问:当我们说一个人有说服力时,指的是他的论点有说服力,还是他的论据有说服力,还是其他什么?

解答:这两点都重要,按照重要性排序的话,论据的合理性比观点本身更重要。观点一定是一个确定的倾向,例如,增加这个功能是一种观点,不增加是另一种观点,而增不增加这个功能,是一个问题。比如,以增加这个功能作为观点,不同的论据可以带来不同的说服力,有人的论据是 我喜欢、李四喜欢 等,有人的论据是 市场调查结果、消费者反馈统计、研发成本、对现有产品的影响 等,很显然,后者的说服力是强于前者的。

说服力是存在在论据中的,越是客观事实、统计数据等,证明力越强,再配合合理的逻辑,可大大增强论点的说服力。

提问:当你提出一个观点,还没有举出论据时,就有人支持和认可你。
解答:他不是在认可你的观点,而是认为你说出了他的心里话,你的观点和他的内心观点是一致的,你在帮他进行表达。

认知心理学研究的是人的心理过程,研究信息在大脑中是如何获得、存储、加工和使用的。每个人在生活中需要记住大量的信息,我们怎么才能记住,并在需要的时候迅速找到它们呢?我们大脑有一个长时记忆网络,它由无数个概念与关系组成。每个人在数十年的成长、学习和生活中,在大脑中积累了数千个网络模型,这些模型紧密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人们的思考结构。

这种思考结构在人脑中形成了对事物判断的标准,有了标准,对外来刺激的反应更迅速了。每个人都有心智模型,它决定了我们观察事物的视角,指导思考行为方式,影响着行为结果,它不会轻易改变。

生活中的思维方向

生活中一般有两种思维方向:一种是从诸多事实中归纳总结,提炼出观点,例如查找问题,从众多蛛丝马迹中找出问题根源是哪个。还有一种是,自己奇思妙想/拍大腿出一个点子,然后找各种证据来支撑这个点子。

专业解答:前者从诸多事实中分类归组,组内逻辑递进,得到各个子观点,由各子观点再提炼出中心观点,思考顺序是从下往上,书写顺序是从上往下。后者可类比为定计划,先定一个计划,然后列举各种行动和方案来证明该计划可行。

自上而下做分解:
image.png

自下而上,概括事实,总结子观点,聚合成核心观点。
image.png

设想问题,要换位思考。比如谈加薪,设想一下,当提到加薪 20% 之后,领导会关心哪些疑问?为什么你要求加薪?加薪方式如何?从什么时候加薪?给你加薪后,其他员工怎么办?不给加薪会如何?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事前有答案,做好准备。把对方最关心的问题放在关键位置。

PPT应用

结论先行:每一页PPT只表达一个观点,并出现在标题中。每一页PPT标题都需要有具有中心思想的主题句。
以上统下:每页PPT的主体都是下面要点的概括
归类分组:每页中的要点,要相互穷尽、又要相互独立
逻辑递进:每页的要点,都必须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进行组织。

每张PPT上的文字尽量简短,最好大写,在演示时,不要一个一个地读上面的文字,而是对文字内容进行解释和论证。对表达的内容要熟练牢记心中。期间可以穿插一些小故事,将小故事和待阐述的观点联系起来,达到吸引观众的目的。

结束前要做精练的总结,对结论的重复可达到强调和加深记忆的效果。

小结

本文从金字塔原理出发,通过理解、重构和呈现三个步骤,将论点和论据进行结构化组织,达到思考清晰,表达有力的效果。

posted @ 2022-12-27 10:22  浩天之家  阅读(117)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