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数据库规格变更失败后的回滚机制应该如何测试?

云数据库规格变更失败后的回滚机制是保障数据安全和服务连续性的核心能力,其核心测试目标是验证:当规格变更(如升配、降配、扩缩容)失败时,系统能否自动/手动触发回滚,且回滚后数据库的状态(数据、配置、服务能力)与变更前完全一致。以下从回滚机制的关键验证点具体测试用例设计两方面展开:

一、回滚机制的关键验证点

回滚机制需通过以下维度的测试验证其可靠性:

  1. 触发条件有效性:是否在所有预期失败场景下(如资源不足、网络中断)自动触发回滚;
  2. 数据一致性:回滚后数据无丢失、损坏、重复;
  3. 配置完整性:回滚后数据库规格(CPU/内存/存储)、参数配置(如连接数、缓存大小)恢复到变更前状态;
  4. 服务可用性:回滚完成后,数据库能正常提供读写服务,无连接异常;
  5. 回滚完整性:无“部分回滚”状态(如规格已变更但参数未恢复);
  6. 日志可追溯性:回滚过程的日志完整记录(失败原因、回滚步骤、耗时),便于问题排查;
  7. 边界场景容错性:回滚过程中再次发生故障(如节点宕机)时,能否继续或重试回滚。

二、回滚机制测试用例设计

1. 自动回滚触发条件验证

测试用例ID 测试目标 前置条件 测试步骤 预期结果
RB-001 资源不足导致变更失败时的自动回滚 1. 云数据库实例(如MySQL)当前规格2核4GB;
2. 目标规格需4核8GB,但集群可用CPU资源不足(如仅剩2核)
1. 发起规格升级(2核4GB→4核8GB);
2. 监控变更状态,等待系统检测到资源不足;
3. 观察是否触发回滚,记录回滚后状态
1. 变更失败,系统自动触发回滚;
2. 回滚完成后,实例规格仍为2核4GB(无中间状态);
3. 控制台显示“变更失败,已回滚”
RB-002 网络中断导致变更失败时的自动回滚 1. 实例运行中,主节点与控制节点(调度服务)网络正常;
2. 准备网络中断模拟工具(如tc
1. 发起存储扩容(100GB→200GB),待进入“数据迁移”阶段;
2. 用tc模拟主节点与控制节点网络中断(丢包率100%,持续30秒);
3. 恢复网络,观察变更及回滚状态
1. 网络恢复后,系统检测到变更超时,自动触发回滚;
2. 回滚后存储仍为100GB,数据与中断前一致
RB-003 配置冲突导致变更失败时的自动回滚 1. 实例开启“只读”模式(read_only=1);
2. 目标变更涉及需写权限的操作(如调整innodb_buffer_pool_size
1. 发起规格变更(如内存从4GB→8GB,需重启生效);
2. 系统执行时因只读模式无法写入新配置,导致失败;
3. 观察回滚行为
1. 变更失败,自动回滚;
2. 实例保持只读模式,原内存配置(4GB)未变

2. 数据一致性验证

测试用例ID 测试目标 前置条件 测试步骤 预期结果
RB-011 回滚后数据无丢失(变更中持续写入) 1. 实例中有测试表test_rollback(含自增ID、随机字符串);
2. 启动脚本A:持续插入数据(每秒10条,记录变更前总条数N1)
1. 发起规格变更(如节点扩容);
2. 变更过程中,脚本A继续写入(预计新增M条);
3. 人为触发变更失败(如模拟存储故障);
4. 等待回滚完成,查询表总条数N2,对比N1+M
1. N2 = N1+M(无数据丢失);
2. 随机抽样100条记录,字段完整(无空值、乱码)
RB-012 回滚后数据无重复(主从架构) 1. 主从复制架构实例,主库有表order(含唯一索引order_id);
2. 记录主从同步位点(主库binlog_pos=P,从库relay_pos=S)
1. 发起主库规格变更,变更中在主库插入10条带唯一索引的记录;
2. 模拟主库磁盘IO错误,导致变更失败并触发回滚;
3. 回滚后,检查主库数据及从库同步状态
1. 主库无重复记录(唯一索引未冲突);
2. 从库同步至主库回滚后的位点,数据与主库完全一致

3. 配置与规格恢复验证

测试用例ID 测试目标 前置条件 测试步骤 预期结果
RB-021 规格参数完全恢复(CPU/内存) 1. 实例原规格:2核4GB,记录参数(如MySQL的max_connections=500innodb_buffer_pool_size=2G);
2. 目标规格:4核8GB(预期参数max_connections=1000innodb_buffer_pool_size=4G
1. 发起规格升级,在“参数更新”阶段触发失败(如模拟配置服务宕机);
2. 等待回滚完成;
3. 查看实例规格及参数
1. 规格恢复为2核4GB;
2. 所有参数恢复原值(max_connections=500innodb_buffer_pool_size=2G
RB-022 自定义配置保留(回滚不覆盖用户设置) 1. 实例有用户自定义参数(如slow_query_log=1long_query_time=2);
2. 发起规格变更(如存储扩容)
1. 变更中触发失败(如网络中断),触发回滚;
2. 回滚后查询自定义参数
自定义参数保持不变(slow_query_log=1long_query_time=2

4. 服务可用性与性能恢复验证

测试用例ID 测试目标 前置条件 测试步骤 预期结果
RB-031 回滚后服务可正常访问 1. 实例回滚前可正常连接(如mysql -h xxx -u root成功);
2. 准备连接测试脚本(每秒10次连接+简单查询)
1. 触发变更失败并回滚;
2. 回滚完成后,执行连接测试脚本,持续5分钟;
3. 记录连接成功率及查询响应时间
1. 连接成功率100%(无“拒绝连接”“超时”);
2. 查询响应时间与回滚前一致(如平均≤50ms)
RB-032 回滚后性能与变更前一致 1. 回滚前用sysbench压测:OLTP读写场景QPS=1000,响应时间=80ms;
2. 记录CPU/内存使用率(如CPU 50%,内存30%)
1. 触发变更失败并回滚;
2. 用相同参数压测,对比性能指标
1. QPS=1000±5%,响应时间=80ms±5%;
2. 资源使用率与回滚前一致

5. 异常叠加场景下的回滚容错性

测试用例ID 测试目标 前置条件 测试步骤 预期结果
RB-041 回滚过程中节点宕机的容错 1. 实例为单节点(如MySQL单实例);
2. 发起规格变更,触发失败并进入回滚阶段
1. 在回滚执行到“数据文件恢复”步骤时,强制重启实例节点;
2. 节点恢复后,观察回滚状态
1. 节点重启后,系统自动续接回滚流程;
2. 最终回滚完成,实例状态正常
RB-042 多次失败后的回滚有效性 1. 实例连续2次发起规格变更均失败(如第一次资源不足,第二次网络中断) 1. 第一次失败后触发回滚;
2. 回滚完成后,立即发起第二次变更并触发失败;
3. 观察第二次回滚结果
1. 两次回滚均成功;
2. 实例最终状态与初始状态一致(无累积异常)

6. 日志与监控验证

测试用例ID 测试目标 前置条件 测试步骤 预期结果
RB-051 回滚过程日志完整性 1. 实例开启详细日志(变更日志、错误日志);
2. 触发一次变更失败并回滚
1. 回滚完成后,查询变更日志(如控制台事件记录)和实例错误日志;
2. 检查日志内容
1. 日志包含:变更开始时间、失败原因(如“资源不足”)、回滚触发时间、回滚步骤(如“恢复配置→恢复数据”)、回滚完成时间;
2. 无日志缺失或乱码
RB-052 回滚状态监控告警准确性 1. 配置监控告警(如“回滚中”“回滚完成”“回滚失败”) 1. 触发变更失败,观察监控面板及告警通知;
2. 回滚完成后,检查状态更新
1. 回滚开始时,监控显示“回滚中”,并触发“回滚中”告警;
2. 回滚完成后,监控显示“正常”,触发“回滚完成”告警;
3. 无虚假告警(如误报“回滚失败”)

三、测试工具与环境建议

  1. 故障模拟工具

    • 网络中断:tc(Linux流量控制工具,模拟丢包、延迟);
    • 资源不足:stress(压测CPU/内存,耗尽目标资源);
    • 节点故障:reboot(强制重启实例节点)、kill(终止数据库进程)。
  2. 验证工具

    • 数据一致性:自定义校验脚本(计算表行数、随机记录哈希值);
    • 服务可用性:mysqladmin ping(MySQL连通性)、telnet(端口探测);
    • 性能对比:sysbench(OLTP性能)、nmon(系统资源监控);
    • 日志分析:grep(筛选关键日志)、ELK(日志聚合分析)。
  3. 环境准备

    • 测试实例需与生产规格一致(如相同CPU/内存/存储类型);
    • 提前备份数据(避免测试数据污染);
    • 搭建监控面板(实时跟踪变更、回滚状态)。

通过上述测试用例,可全面验证回滚机制在各种失败场景下的可靠性,确保规格变更失败后,数据库能安全、完整地恢复到初始状态,保障业务连续性。

posted @ 2025-08-02 23:55  程煕  阅读(20)  评论(0)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