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信服的这三年
真快,啪的一下,毕业后已经工作近三年了,就在上周五(2017.5.12),已经正式告别第一份工作,有些怀念有些不舍,但更多的是对未来的期许!这三年,见证了深信服的发展壮大,也见证了自己的成长,这三年的经历,辛苦是没得说,但起码是充实的,有味道的,一路走来,从懵懂、模糊到清晰,渐渐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以及该如何去得到它,不管怎样,这三年没白活,未来的路还很长,我很期待!
关于这三年的点点滴滴,包括公司发展变化、心路历程、领悟总结等,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记录下来!
2013年夏季校园招聘,腾讯到了二面被刷了,而深信服则在简历阶段就被无情pass掉,于是硬着头皮混进去深信服校招笔试专场,笔试通过后经历两轮技术面试成功拿到offer,年薪10w,拿到offer后,当时内心还是蛮激动的,我的大学四年,大一大二可以说是虚度过去了的,基本就是一个技术渣渣,连门槛都没踏进去。到了大三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开始静下心一门心思学习技术,每天养成了习惯,起床会给自己大概制定一天的学习计划,到了晚上睡觉前回顾总结一天的学习情况并思考下一步的计划。这一年,技术书籍没少看,图书馆没少跑,开发版没少折腾,视频教程没少翻,代码没少写,睡眠不足黑眼圈没少出现,另外,关键是球也少打了,一年下来,靠的是信念与坚持不懈啊,最后也验证这一年的付出都是值得的,一个人,当他敢于坚持做一件认定的事情的时候那种威力是可怕的,当时曾经深刻的觉得这段经历刻骨铭心,想要把它记录下来,后面给忘了,现在回想起来味道当然没那么浓了,只是依稀记得当时的感受,但还是这么简单的记录下吧,希望这样的经历自己不会忘记,在以后的成长道路上敢于去坚持、去突破一些当前看来不太可能越过的屏障!
2013年末,接到了实习的通知后,很快过来深圳这边实习,被分配到了子公司信锐,做的产品是企业级无线网络设备,当时子公司还没正式成立,开发人员也就接近20个人吧,年前年后共实习了四个月,算是工作的初体验,这四个月印象中表现中规中矩,基本上就是上头安排什么就低着头把它做好,没有太多想法,每天都加班到9点,周六还加班,当时就觉得很累,开始体验到了工作的辛苦!这段过程得到的收获主要还是适应工作的节奏和了解公司的一些内部情况吧!当时的深信服,总共接近1500号人,云计算,虚拟化,桌面云等产品线才刚种下种子,而信锐则正处于萌芽蜕变期!
到了2014年6月底,毕业后正式到了工作岗位,一来就被安排进了2.4版本项目组,那时公司还处于早期阶段,产品功能还未完善,版本规划得比较大,周期较长,人均工作量大,开始我是负责某个模块的编码工作,项目经理催的很紧,慢慢的开始感受到了压力,一个任务快完成马上就会有另外一个新的任务过来,开始意识到任务是做不完的,于是,加班加点变得习以为常起来,在版本后期,更是连周天都没得休息,完全就沦为了加班狗了,不过,经历了这个项目后,自己还是明显感觉到了成长,编码水平在架构师的指点下有了提升,对业务理解掌握的也比较快,还接触并掌握了不少网络方面的知识,包括路由、vlan、pppoe、nat等,另外,排查问题、解决问题、阅读代码能力也随着经验的增长和不断总结有了质的提升。工作之余,会抽时间研究一些内部代码,以让自己在有些问题上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到了2014第四季度,开始参与绩效考核评审,得到了一个A,老胡单独找我谈了话,夸赞并激励了我,当时觉得开始有了一些成就感,默默希望自己能够为公司带来更多价值!
跨入了2015年,2.4版本发布后,先后被安排了一些比较小而有挑战的工作,包括了ap模拟工具问题、隧道类nginx多进程改造预研、mac地址库设计编码,以及版本性能问题排查,这几个小的工作让我对隧道逻辑、数据库、性能问题排查几个方面有了一些认知和技术积累。之后,开始被组长施伟安排进了3.0控制器集中管理版本,负责其中两三个模块的设计、编码整体工作,其中一个是版本里边非常核心的,自打这时开始,又进入了一个水深火热的长达半年多的项目开发期,项目自打一开始就把预发布时间定的特别的紧,在当时看来,有点脑残。一个模块,在编码之前要做一系列工作,对于一个还是新员工的我来说,也是一次不小的挑战,需要在短时间内整出两三个模块的正常、异常场景,详细设计文档,细化各个流程,而事实证明,时间预估确实是存在问题的,经历了多次评审与修改,花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才把最终的设计确定下来,这个过程,与架构师的沟通交流学习学到了不少东西,评审过程面对老大们的表述也锻炼了勇气和表达能力,随后,开始进入了编码、调试阶段,很快,将近一周的时间写完了代码,并花了几天时间将基本的文件同步过程调通了,但还有很多问题,就在这时,施伟被调离到另一个产品线去了,他手头上的工作,另一个核心模块交接给了我,一下子,重担来了,没办法,只能扛起来,这几个核心模块涉及的东西还是比较多的,前期没有足够的时间做足基本自测,导致后面出现了不少bug,不少还是比较疑难的,曾经一度bug累积近40个,每天都是加班到接近11点,累的跟狗似的,就在这个时期,新的重梁又挑了起来,接手施伟担任资源组组长,这就意味着除了做好自己手头上的事情之外,还得兼顾起组内相关的一些工作,每个月汇报组内工作时还要面对老大的一番番训话,可谓亚历山大,到了最后阶段,还因需求改动导致又延期了一个月发布,异常艰辛的一个版本!不过,整个过程下来,脑细胞死的多,收获也多,遇到不少问题需要自己去思考解决方案,开始需要主动去承担一些事情,开始尝试去做一个leader,开始有了独挑大梁的感觉,一切似乎在往好的方向走吧!
3.0发布后,开始更多的参与版本的设计工作,先是做了3.2 ap易部署版本总体设计并完成了一个模块的编码后就交给其他人做,接着就被老大安排去搞wcloud4.0版本,主要是将软件部署于云平台,在原有基础上虚化出虚拟控制器来实现客户隔离,即访客分权、推送分权等,这一个版本的难点在于几点,如何将软件支持云化部署,访客数据库改造以支实现支持分权的同时提升性能,还有如何实现ap端管理员简易接入管理,这个项目相对顺利的完成了。之后,4月中的时候,老大安排负责用户画像版本的整体工作,当时觉得真是头疼,从规划人员交过来的只是一个很初步的需求,还得花很多时间去细细整理需求,组织多次评审,前期都是基本一个人在搞,到了设计阶段,项目经理才开始介入,负责协调人员以及与我讨论工作分工,慢慢的,项目就进入了开发阶段,大部分工作分配给到底下的人员去负责了,而我主要负责数据库查询性能问题的处理以及跟进每个人的进展,帮助解决遇到的问题,而从整个版本来说,性能是一大关键难题,起初感到手足无措,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摸索、测试比较,主要从几个方面去优化:1、实现中间表,以查询条件做为key,滤出mac进行数据聚合,大大减少数据量 2、数据源头上提前滤出大量无效数据,降低后续模块的开销 3、sql表结构和sql语句优化。解决了这么一个问题后,项目进展开始顺利起来,很快到了转测试阶段,每天能量满满,朝着版本按期发布的目标迈进着。就在这时,不幸打球扭伤了右脚踝,住院手术,一休息就是两个月,虽然一定程序影响了项目的进展,但后面投入了大量的人手到该项目中,保证了项目基本按期发布,最终也获得了年度优秀项目称号,每个人奖励双倍旅游经费。
在受伤之后的两个月里,从忙碌的工作中突然停了下来,多少有点不适应,也正是这样一个机会,让我有了足够的时间去充分思考这两年的得与失,未来的路该怎么走。在信锐的两年,基本都是这样一个无休止加班的节奏,忙完一个项目接着另外一个,丝毫没有喘气的机会,很多人把很多精力花在了公司上面,沦为加班狗,却未曾或极少想过,付出这么多辛勤的汗水你的水平得到了提升了吗,你想要的是什么,这里是否能够给你,外面的世界是怎样的?你的职业生涯又该怎么去规划?两个月的时间里,想明白了一些事情,也学习了不少新知识。想明白什么事情呢?首先,必须肯定的是,在这里,自己的技术水平得到了成长,沟通表达、管理能力也都得到了一些锻练,但换个角度想想,即便你在一个平台做出了一些努力并收获了一些成绩,也不一定代表这里适合你,能让你的价值最大化。必须承认,这两年,技术成长速度在经历一段时间的快速提升后开始提升的越来越慢,后期很多业务都是在做一些重复性的技术活,技术成长随着产品的成熟、自身能力的提升变得越来越慢,甚至空间受限。另外,过多的加班占据了你思考总结的时间,久而久之容易把你当初的一些激情和想法渐渐磨灭了,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在这么一个小的圈子里边转动,很少接触外面的圈子,这本身就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技术演变如此之快,做为一个技术人不保持与时俱进如何能行。那未来的趋势会是怎样的呢?相信,未来几年,云计算势必将发展成为成熟的基础设施,带动传统IT转型升级,推动整个社会更高效的运转,容器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乃至区块链技术将伴随云计算发展而开疆拓土,引领整个社会进入一个智能时代。在我看来,选择很重要,而选择必须紧跟时势,在国内,BAT三大互联网巨头无疑代表或引领着未来的趋势,在这样的时势下,企业应当营造一个开放、自由活跃的平台,去激励、迸发更多的创新,我渴望参与其中,去为之做一些努力与坚持,并在这样一个大方向上去规划自己的职业道路!这两个月,在想明白这些事情的同时,也通过上网、看书、实践等方式了解掌握了docker go语言 微服务 云计算等相关技术,收获的主要不是技术,更重要的是认知和思维!
经历了两个月伤愈恢复后,回到工作岗位,先后又经历了云控制器、poe供电控制器、性能优化&运维监控三个版本,在这个阶段里,从工作上学到的技术已经越觉有限,在一个单机的嵌入式设备上做开发真没什么搞头,发挥空间太小,而且就算云化也远远比不上互联网的复杂性,还是互联网高并发分布式的架构更具挑战,再加上前面对于趋势的一些理解和判断,心里头的那杆秤愈发的倾向了离职,于是工作之余开始将触角伸展到了这个领域,学习研究互联网方面的一些技术,参加一些技术交流活动,通过一些方式认识越来越多这个圈子的人,而对于目前公司的一些情况,看得越来月清楚,也更坚定的做出了最终的选择!
最后,不得不说,这几年,信锐以及整个深信服从经营成果看发展的都还不错,目前整个集团也已经发展到了3000多人,云计算、虚拟化这些巨头角逐的技术也已经播下了种子并有一定收获,而信锐也已经跻身国内企业无线市场前四,人员规模已有四五百号,未来物联网将成为另一个增长点。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发展思路和价值观,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对于员工来说,则需要综合的去做判断适不适合你!希望深信服、信锐未来发展越来越好,也希望在几年后回过头看,自己这一次的选择是正确的!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