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s集群理解
Redis在3.0中也引入了集群的概念,用于解决一些大数据量和高可用的问题,但是,为了达到高性能的目的,集群不是强一致性的,使用的是异步复制,在数据到主节点后,主节点返回成功,数据被异步地复制给从节点。
对于Redis的集群分片机制。Redis使用CRC16(key) mod 16384进行分片,一共分16384个哈希槽,比如若集群有3个节点,则我们按照如下规则分配哈希槽:
-
A节点包含0-5500的哈希槽;
-
B节点包含5500-11000的哈希槽;
-
C节点包含11

图中共有3个Redis主从服务器的复制节点,其中任意两个节点之间都是相互连通的,客户端可以与其中任意一个节点相连接,然后访问集群中的任意一个节点,对其进行存取和其他操作。
那Redis是怎么做到的呢?首先,在Redis的每个节点上都会存储哈希槽信息,我们可以将它理解为是一个可以存储两个数值的变量,这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0-16383。根据这些信息,我们就可以找到每个节点负责的哈希槽,进而找到数据所在的节点。
Redis集群实际上是一个集群管理的插件,当我们提供一个存取的关键字时,就会根据CRC16的算法得出一个结果,然后把结果除以16384求余数,这样每个关键字都会对应一个编号为0-16383的哈希槽,通过这个值找到对应的插槽所对应的节点,然后直接自动跳转到这个对应的节点上进行存取操作。但是这些都是由集群的内部机制实现的,我们不需要手工实现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