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知识-构造器和隐式参数和显式参数

1.构造器
      写一个java类,首先要先从构造器开始,构造器与类同名,在构造类的对象
时会先从构造器开始。
      构造器总是伴随着new操作符的执行而被调用。
      构造器主要是用来初始化类的实例域。
      构造器的特点:
构造器与类同名。
每个类可以有1个或多个构造器。
构造器可以有0个或多个参数。
构造器没有返回值。
构造器总是伴随着new操作一起调用。
      如果在类中定义了一个final实例域,就意味着这个实例域只能被初始化一
次,那么它必须在构造器中给予初始化。
      如果在多个构造器中都需要给类的一个实例域初始化成同一个数值,往往会
在实例域处直接初始化。比如: private double salary = 100.0;
      构造器this方法:构造器可以有多个,如果在一个构造器中调用另一个构造
器,要用this(...)方法。比如:

public class Abc
{
  private double salary;
 
  public Abc(){
    this(100.0);
  }
  public Abc(double aSalary){
    salary = aSalary;
  }
}

 


      如果类中没有写构造方法,那么java会提供一个隐含的默认的构造器,默认
将类的实例域初始化为0、false或者null。如果在类中写了一个含参数的构造方法,就必须在类中同时也写一个不含参数的构造方法,否则java会提示出错。
      构造器是为了给类的实例域初始化,其实给实例域初始化还有其他的方法,
比如在类中写一个静态块或者初始化块(也叫非静态块),有人认为非静态块是
指构造函数,其实这是种错误的认识。
      静态块是这样写的:static{...},在一个类中只能有一个静态块,只能有一个
公有类。它会在对象装载到系统的时候执行一次,然后销毁,它可以初始化静态
变量。
      初始化块是这样的:{...},在一个类中可以有多个初始化块。它在每次构造
对象的时候执行一次,它可以初始化实例域。
      如果你要搞清楚静态块和初始化块的执行顺序,请搞清楚以下内容逻辑(来
自网络):
父类和子类中都要静态代码块,非静态代码块,构造方法时。
初始化子类对象时,调用的顺序是
调用顺序:父类静态,子类静态,父类非静态,父类构造,子类非静态,子
类构造
2.显式参数和隐式参数       显式参数,就是平时见到的在方法名括号中间的参数,就是所谓能看得见的参数。
      隐式参数,是在类的方法中调用了类的实例域。这个被调用的实例域就是隐式参数。在
以下的这个类中调用了a.ariseSalary(100),就用到了隐式参数。比如:

 

 1 public class Abc
 2 {
 3   private double salary;
 4  
 5   public Abc(){
 6     this(100.0);
 7   }
 8   public Abc(double aSalary){
 9     salary = aSalary;
10   }
11 }
12      
13 Abc a = new Abc();
14 
15 a.ariseSalary(100);

 


在上面的类中,如果调用了这个方法salary是实例域,ariseSalary方法中的salary就是隐式
参数。如果在隐式参数的前面加上this,隐式参数就更清晰:   

  public void ariseSalary(double em){
    double employ = this.salary * em;
    this.salary += employ;
  }
 

      推荐在隐式参数的前面加上this操作符。this操作符代表的是本类。

转载自:https://blog.csdn.net/zsk1196468672/article/details/51628145

posted @ 2018-06-29 14:50  流泉滴沙  阅读(363)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