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现上大学虚构痛苦是件非常愚蠢的事
最近在图书馆刷夜时突然想通一个道理:大学比高中焦虑,其实是因为选择太多了。高中时只有高考这一条路,而现在的我们,面前摆着无数条路,却不知道哪条能走通。
看着身边同学拿国奖、竞赛获奖,自己却普普通通;纠结考研还是工作,怕选错一步就万劫不复......但说真的,我们是不是把问题想得太严重了?
为什么总在自我折磨?
记得大一时的我,整天为社团面试、班委竞选、宿舍关系发愁,担心竞赛成绩,发愁医学专业的未来。直到有天在食堂遇到大四学长,他说:"你现在焦虑的事,三年后回头看都不是事儿。"
这话点醒了我。就像小时候总担心作业没写完会被老师骂,现在回想起来算什么大事?事情还没发生就焦虑,发生时又焦虑,结束后还懊恼——为同一件事焦虑三次,这不是自找苦吃吗?
行动起来,比胡思乱想强
想当班委?就去竞选!失败了又不会少块肉
想参加比赛?就去尝试!拿不到奖也能攒经验
想考研考公?就去准备!考不上又怎样?大不了找工作。人生容错率远比想象中大。
别被网上那些"大学生不值钱"的言论带偏。我大一室友天天早起学四级,结果我没怎么准备反而考过了。所以,别盲目比较,每个人节奏不同。
几个亲测有效的小建议
1.以考代学最实在
如果对数据分析感兴趣,可以花三个月备考CDA数据分析师证书。在CDA官网和网校找免费资料,系统学习SQL、Excel、Python等技能,既能拿证又能学真本事。
2.每周留出放松时间
周五晚上是我的电影夜,雷打不动。适当的休息能让学习更高效。
3.建立自己的节奏
有人大二就开始实习,有人大三才确定方向。我是慢性子,就按自己的步调来,不跟别人比速度。
4.善用免费资源
学校图书馆的数据库、知网论文都是免费用的,毕业后再想用可要花大价钱。
5.培养成长型思维
上学期参加创业比赛惨败,但却认识了现在的创业伙伴。每次失败都能学到东西。
6.定期整理心情
我习惯每周日晚写周记,记录这周的收获和不足。清空负面情绪,新的一周轻装上阵。
大学生最宝贵的财富是年轻,有的是试错资本。我学姐毕业后换了三份工作,现在照样发展得很好。重要的是保持思考和学习的能力。
人生除生死无大事。放轻松点,趁着年轻多做尝试,说不定哪天就找到属于自己的路了呢?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