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码、反码、补码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0159860/answer/71256667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尝试硬生生的把它们串起来哈
数字在自然界中抽象出来的时候,一棵树,两只猪,是没有正数和负数的概念的
计算机保存最原始的数字,也是没有正和负的数字,叫没符号数字
如果我们在内存分配4位(bit)去存放无符号数字,是下面这样子的

后来在生活中为了表示“欠别人钱”这个概念,就从无符号数中,划分出了“正数”和“负数”
正如上帝一挥手,从混沌中划分了“白天”与“黑夜”
为了表示正与负,人们发明了"原码",把生活应该有的正负概念,原原本本的表示出来
把左边第一位腾出位置,存放符号,正用0来表示,负用1来表示


我们希望 (+1)和(-1)相加是0,但计算机只能算出0001+1001=1010 (-2)
这不是我们想要的结果 (╯' - ')╯︵ ┻━┻
另外一个问题,这里有一个(+0)和(-0)
为了解决“正负相加等于0”的问题,在“原码”的基础上,人们发明了“反码”
“反码”表示方式是用来处理负数的,符号位置不变,其余位置相反

当“原码”变成“反码”时,完美的解决了“正负相加等于0”的问题
过去的(+1)和(-1)相加,变成了0001+1101=1111,刚好反码表示方式中,1111象征-0
人们总是进益求精,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 有两个零存在,+0 和 -0
我们希望只有一个0,所以发明了"补码",同样是针对"负数"做处理的
"补码"的意思是,从原来"反码"的基础上,补充一个新的代码,(+1)
我们的目标是,没有蛀牙(-0)

我们要处理"反码"中的"-0",当1111再补上一个1之后,变成了10000,丢掉最高位就是0000,刚好和左边正数的0,完美融合掉了
这样就解决了+0和-0同时存在的问题
另外"正负数相加等于0"的问题,同样得到满足
举例,3和(-3)相加,0011 + 1101 =10000,丢掉最高位,就是0000(0)
同样有失必有得,我们失去了(-0) , 收获了(-8)
以上就是"补码"的存在方式
结论:保存正负数,不断改进方案后,选择了最好的"补码"方案。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0159860/answer/119405396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所谓原码就是机器数,是加了一位符号位的二进制数,正数符号位为0,负数符号位为1,计算机中存储、处理、运算的数据通常是8位、16位、32位或64位的,这里以最简单的8位为例讲解。注意符号位是包含在8位中的其中1位,故可直观读出的数只有7位(只有后7位数可以按权展开)。有心人可能注意到原码是有缺陷的,它只能表示255种状态,因为00000000(+0)和10000000(-0)其实是一个数,因此原码的表示范围成了-127到+127,这个问题需要神奇的补码来解决,因为在补码中10000000被用来表示-128。
所谓反码,英语里又叫ones' complement(对1求补),这里的1,本质上是一个有限位计数系统里所能表示出的最大值,在8位二进制里就是11111111,在1位十进制里就是9,在3位十六进制里就是FFF(再大就要进位了)。求反又被称为对一求补,用最大数减去一个数就能得到它的反,很容易看出在二进制里11111111减去任何数结果都是把这个数按位取反,0变1,1变零,所以才称之为反码。用原码求反码的方法是,正数不变,负数保留符号位1不变,剩下位按位取反。
所谓补码,英语里又叫two's complement(对2求补),这个2指的是计数系统的容量(模),就是计数系统所能表示的状态数。对1位二进制数来说只有0和1两种状态,所以模是10也就是十进制的2,对7位二进制数来说就是10000000,这个模是不可能取到的,因为位数多一位。用模减去一个数(无符号部分)就能得到这个数的补,比如10000000-1010010=0101110,事实上因为10000000=1111111+1,稍加改变就成了(1111111-1010010)+1,所以又可以表述为先求反再加1。总结求补码的方法就是正数依旧不变,负数保留符号位不变,先求反码再加上1。
记住了怎么求补码,接下来讲讲运算。通过原码的符号位和数值,我们能迅速指出它代表的数,判断其正负并进行四则运算,相比而言反码和补码对于人则显得过于晦涩。如果说原码是给人看的数字语言,那么补码就是计算机的数字语言。计算机不需要知道什么是正负、大小,这些判断对它而言过于复杂。事实上它存储、处理、传输的数都只有补码一种形式,人所做的加减乘除,在计算机里只通过相加和移位就能解决,这都来自于补码系统的内在自洽和巧夺天工的神奇魔力,也是后文要阐述的重点。
对加法和减法,按上文的方法求得补码之后,直接相加就可以了,但相加的时候符号位一定要一起参与运算,有时候,两符号位相加或者接受来自低位的进位会发生溢出,就扔掉溢出的一位(稍后会解释为什么),由新的符号位决定结果的正负,如果是0表示正数,结果就是原码,如果是1表示负数,结果还要再求补数得到原码。
至此我介绍了原码反码补码的规定,以及如何求补码并进行加减法(乘除暂不涉及,事实上懂了加减法的奥秘,乘除很容易理解),对于一个工程人才来说,上面的内容已经足够应付所有具体问题。剩下的则是一些“无用”的思考,关于为何这套法则能够化减为加,以及人为规定的符号位在运算中为何总是能精确地指示结果的符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