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的格言

宁静来自内心,勿向外寻求!

放下过去的烦恼,不耽忧未来,不执著现在,你的内心就会平静。

不嫉妒、不贪婪、没有私欲,在所有情况下,内心都持有那份宁静,这就是高尚!

不要把所得的估计过高,也不要嫉妒别人、羡慕别人,就得不到宁静的心灵。

当一个人品尝到孤独与恬静的美味时,便不会产生恐惧的心理和犯罪的行为。

愿我努力精进,勤奋不懈。愿我能宽容,能容忍、宽恕别人的过失,愿我能信守自己立下的诺言。

愿我能坚决勇敢,有毅力和恒心。愿我能仁慈、友善、富有同情心。愿我能谦卑、平和、宁静、沉著、安详。愿我能迈向完美的道路,而且能完喜地服务别人。

寻找别人过失,而且容易发怒的人,苦恼越来越多。离开没有烦恼的境界也越来越远。

胜利者招来怨恨,失败者生活在苦恼中。宁静的人舍弃胜败,所以平安幸福。

常思索苦恼的来源,善于约束自己的感官,饮食有节制,充满信心和干劲,就不会被邪魔所击败,宛如大山岩不会被风所动摇。

没有信仰、不忠厚、爱撒谎、不考虑到来世的人,将可能做出种种邪恶的行为。

 

愁苦

执著自我的人,心智将会受到干扰。处处只考虑自我的人,将给自己带来忧愁。

对任何事物没有贪执的人,就没有苦恼。所以我说,在这种境界里没有忧愁,没有激烈的情欲,也没有失望。

贪爱一百件事物,就有一百个苦恼,贪爱九十件,十件,五件,两件事物,就有九十个,十个,五个,两个烦恼。

世界变迁不已,并非是常久不变的。

任何事物,有生必有灭。

生、老、病、死、忧伤和失望,跟自己不喜欢的人在一起,永不满足的欲望,这些存在的属性都是苦!

衰老和死亡驱逐众生的生命,宛如牧人手里拿著棍子赶著牛群到牧场。

变化和无常是生命的特征。

无常就是一种(很微细的)苦。译注:凡不是永恒的事物,终究会产生变质、变迁,消失的现象。所以感觉敏锐的人才能察觉出它的不完美。

甚至当一个人拥有快乐时,这快乐仍然无法永远持久。

‘一切有条件的事物都是无常的。’当一个人用智慧来观察这真理时,他便开始厌离种种的苦恼,这是达到清净的路子。

能真正洞悉苦恼的真相,也就能够知道苦恼的来源、没有苦恼的境界和消除苦恼的途径。

 

待人

待人热诚,举止文雅,只要每天充满著喜悦,苦恼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

平等地对待每一个人,而不论其贫富或贵贱。

服务社会有四项原则:慷慨施舍;体贴的言谈;互相合作;行为合乎时节而且彬杉有礼。这四项原则宛如车子的轴,能使车轮转动。

服务社会的人容易跟别人相处,乐于助人而且了解对方的需要,大方又有耐心地教导他人。这种大善人将来一定得到好报。

你们必须要有耐心、充满慈爱,而且具有服务的热诚。

 

心境

当一个人的言谈和举止怀著良善动机时,快乐便像影子般地跟随他。

所有的境界都是以心为引导者。心是主人,所有的境界都是由心造成的。假如一个人本著污秽的心去言谈举止,那么苦恼便立刻会跟随他,宛如车轮紧随著挽牛的足蹄。

接触世俗的事物,内心不被诱惑,没有忧愁,没有瑕疵,心灵安定,这是多么幸福啊!

聪明的人时常清除内心的污垢,就如同工匠清理银矿中的杂质。

 

行善

及时行善,以免你的心里再起坏念头。凡是做善拖延的人,内心不易与恶事绝缘。

人生难免一死,应趁有生之年多做一点善事,宛如从一堆花朵做成许多花圈。

莫轻视小善,以为我不会受报应。小水滴不断地落下,最后能灌满整个瓶子,所以聪明的人逐渐积集小善,而致使他整个人充满著福德。

在急躁的人群中要容忍,在凶暴的人群中要温和,在贪婪的人群中要慷慨。

不做任何坏事,培养所有的善行,清净自己的心念,这是佛陀的教诲。

 

省过

不应挑剔别人的过失,批评别人已做和未做的事情。应时常反省自己的过失,考虑自己所做和未做的事情。

智者每天检讨他自己的言行。

在战场上征服百万雄师,远不如战胜自己。战胜自己的人是最伟大的征服者。

克服自己确实比战胜别人要来得高尚!

别人的过失容易发现,自己的过失不易察觉。传布别人的过失如同去弃稻壳一般容易。可是隐藏自己的缺点却像赌徒隐藏骰子那般地狡滑。

认识你自己的弱点,而且力求改进。

假如一个人痛改前非而开始行善,就如同明月不受乌云的笼罩,能照亮大地。

你们应勇于向别人承认自己的过错!

忏悔包括改过!

 

言行

行为使众生产生低贱和高尚的差别。译注:这里所谓的‘行为’,包括了思想、言语、和身体的动作三种。

良好的行为可帮助人们将来诞生到更美好的境界,而且使他更接近自由和解脱。

有良好的品德和高超的见识,依照完美圣者所启示的教法去生活,而且了解真理,认真负责的人,永远受大家的爱戴。

一个人言谈时,应避免以尖酸刻薄的话去批评别人。

讲话有分寸,谈吐婉转,言之有理,那么你讲的话就会美妙动听。

不要在别人背后说他们的坏话。

 

学习

 

贪睡眠,爱闲聊,对所学的东西不感兴趣,做事情懒懒散散,急躁而没有耐心......是导致堕落的重大因素。

不及时努力学习,年轻力壮时就懒散不堪,生活没什么目标和思想,怠惰的人永远不能发现智慧之路。

 

 

 

 


快乐

有两种极端是修行人所不应做的。这两种极端是什么呢?‘贪图感官’的享乐是低级的、粗鄙的、俗气的、下流的,而且导致身心的损害;‘自我折磨’是痛苦的、 卑鄙的,也同样会给身心带来伤害。然而完美的圣者所发现的‘中道’,避免以上两种极端,而带给你敏锐的洞察力和知识,引导你走向平安、睿智、觉悟和永恒的乐境。

 

幸福

人是他自己命运的主人。

健康是最佳的利益;满足是最好的财富。守信的朋友是最好的亲戚;没有烦恼是最大的幸福。

 

智慧

不知道苦恼的真相、苦恼的原因、除去苦恼的境界和消除苦恼的方法——就叫做‘无知’。


容忍

假使有人说你的坏话,你不需要心怀恶意、愤恨、轻视或者对他们不满。

假如你心存怨恨,那么它不但会阻碍你心智的发展,而且使你无法判断那言论到底是对还是错。

莲花生在被人遗弃的废物和污泥中,仍然放出悦人的芳香,宛如佛弟子生在爱欲强烈的人群中,而能散发著智慧的光芒。

不是从今天才开始,早在古代就已经这样传说了:沉默的人受到毁谤;话太多的人会受到毁谤;话太少的人也受毁谤;世界上没有不被毁谤的人。

 

知足

健康是最佳的礼物,知足是最大的财富,信心是最好的品德。

过著粗衣淡饭的生活,节制你的欲望,减少你的需要,在这种没有烦虑的适度生活里,你将可以发现满足。

纵使天上下金雨,仍不能满足感官的欲望。感官的欲望没什么快乐可言,只有痛苦。

人们总是随著自己的信心和喜好而施舍。嫉妒别人的饮食和所有,白天和夜晚都得不到安宁。

 

健康

情绪不稳定,不能被人信赖又不善待朋友的人,健康情况将大打折扣。

好人不贪执任何事物。他只谈论高尚的事,而不追求爱欲和享受。无论他遇到快乐或痛苦,智者总是不过于得意或哀伤。

 

 

友谊

朋友的谄谀会败坏一个人的品德,同样的道理,敌人的侮辱有时也能矫正你的错误。

你们应当知道下面这四种人是真正的朋友:第一、帮助和支持你的朋友;第二、同甘共苦的朋友;第三、能使你得到益处的朋友;第四、具有爱心的朋友。

宽容和忍耐的人,将可得到朋友、财产、名誉和长久的安乐。

 

财富

一个人用钱应该合理,并且跟他的收入成比例,不可浪费也不可吝啬。不可处心积虑贪图财富,也不可挥霍奢侈。

 

信心

信心是智慧的根本,能够产生、良好的德行。

内心不安定,不明白好的教诲,信念动摇的人,无法成就圆满的智慧。

聪明的人不为赞誉和毁谤所动摇,如同坚硬的岩石不被风所动摇。

 

解脱

除去自私的欲望,便可以治好痛苦。

这就是达到自由和解脱的途径——帮助别人而不贪求名利和果报,不存伤害别人的意念,而且本著理智去做事。

就如同棕榈树被连根拔起一样,永远不会再生长;当一个人的行为(包括思想和言语)没有丝毫的贪爱、憎恨和无知时,他将来也就不会再受生、老、病、死、的折磨了。

 

精勤

从今天开始,一个人应当努力改进他的心智,因为我们从来不知道什么时候死亡。

不背诵是读经的污垢;不勤勉是持家的污垢;懒惰是皮肤的污垢;放荡是启发心智者的污垢。

 

posted @ 2008-08-26 00:55  RealmOfWind  阅读(336)  评论(0)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