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作业2
| 这个作业属于哪个课程 | https://edu.cnblogs.com/campus/gdgy/SoftwareEngineering2024/ | 
|---|---|
| 这个作业的要求在哪 | https://edu.cnblogs.com/campus/gdgy/SoftwareEngineering2024/homework/13139 | 
| 这个作业的目标 | 写出团队作业的需求规格说明书 | 
团队信息与选题
队名:软工团队6
选题:物理公式计算平台
团队人员
| 姓名 | 学号 | 
|---|---|
| 陈志豪(队长) | 3122004778 | 
| 谢建豪 | 3122004793 | 
| 谢李通 | 3122004794 | 
| 盘伟铖 | 3122004579 | 
| 陈嘉灏 | 3122004561 | 
| 黄冬炫 | 3122004570 | 
需求规格说明书
物理公式计算平台规格需求说明书
- 
引言 
 本文档旨在描述物理公式计算平台的规格需求,包括功能、性能、用户界面、数据管理、安全等方面的内容。该平台旨在为用户提供一个方便、高效的工具,用于进行物理公式的计算和模拟。
- 
项目概述 
 该项目旨在提供一个集成了一些大学常用物理公式和计算工具的平台,帮助大学生解决物理实验中繁琐的数据处理问题。主要功能是能进行物理公式的计算,目标人群是需要计算物理实验公式的用户。
- 
功能需求 
 1.可以仅通过下载一个安装包即完成全部部署工作,省去配置环境的心智负担
 2.提供可视化界面取代命令行
 3.提供强度较弱的指引提示用户无需看说明书即可完成数据填充的工作
 物理公式计算:提供常见物理公式的计算功能,包括力学、热学、电磁学等领域的公式。
 参数输入:允许用户输入物理问题的参数,如质量、速度、温度等。
 结果输出:显示计算结果,并提供可视化展示,如图表、曲线等。
 单位转换:支持不同单位之间的转换,如长度单位、质量单位等。
 保存与分享:允许用户保存计算结果,并分享给他人或导出为文件。
- 
性能需求 
 响应时间:规定平台对用户请求的响应时间,确保计算结果能够及时返回。
 计算速度:要求平台能够快速高效地进行物理公式的计算,提高用户体验。
 支持并发用户:要求平台能够支持多用户同时进行计算操作,保证系统稳定性。
- 
用户界面需求 
 界面设计:设计简洁清晰的用户界面,便于用户操作和理解。
 交互设计:设计友好的交互方式,如输入框、下拉菜单等,提高用户体验。
 可视化展示:提供图表、曲线等可视化展示方式,直观呈现计算结果。
- 
数据管理需求 
 数据存储:存储用户输入的参数和计算结果,确保数据安全可靠。
 数据备份:定期备份数据,防止数据丢失或损坏。
7.技术需求
- 前端页面开发
 1.界面设计
 2.功能实现
 3.前后端联调
- 后台程序设计
 1前端接口
 2调度平台接口
 3信息中转
- 计算程序调度平台
 1调度相应程序
 2接收程序信息流并处理
- 计算程序
 1.基于调度平台规范实现计算过程
 2.实现调度平台规范接收平台调度
给出预期的用户数量
预期用户:100人
阐述系统的:真实性、可用性 以及价值所在
真实性:以广东工业大学物理实验为背景,摘取主要物理公式并提供计算工具以简化学生耗费在计算上的时间
可用性:以java,vue等现代计算机技术为基础,构建无状态程序计算结果,结果可靠性由团队保证
价值所在:极大减少学生计算结果所用时间,并提供验证结果的工具
团队项目的码云链接
issues截图

团队项目的时间安排表
原有安排
- 第7周:完成团队组建,分配角色,确定项目方向。
- 第8~9周:搭建基本框架,完成个别物理实验的前后端基本功能。
- 第10~11周:收集物理公式资源,建立公式库。
- 第12~13周:实现基本计算功能,进行功能测试和修正。
校正后的安排
- 第7周:完成团队组建,分配角色,确定项目方向。(已完成,无修正)
- 第8~9周:(细分工作安排)
- 编写需求规划说明书
- 原型设计,估计任务难度并学习必要技术
- 设计并实现前端界面demo,包括用户交互和数据展示的测试。
- 实现java调用exe程序的功能,确定基本框架
- 构建后端逻辑,处理数据存储和处理,以及与前端的交互。
- 选取个别物理实验,分析实验方法与数据
- 根据项目需求,实现特定物理实验的功能,确保其前后端的基本功能正常运行。
 
- 第10~11周:收集物理公式资源,建立公式库。(待定)
- 第11~12周:实现基本计算功能,进行功能测试和修正。(待定)
校正方法
根据团队成员的技能和资源分配情况,对任务进行细化和分配。
| 任务安排 | 完成情况 | |
|---|---|---|
| 第7周 | 1.组队、博客随笔 | 已完成 | 
| 2.团队介绍、成员展示、角色分配、选题确定 | 已完成 | |
| 3.制定团队计划安排,团队贡献分的规定 | 已完成 | |
| 第8周 | 1.需求规划说明书 | 已完成 | 
| 2.原型设计,估计任务难度并学习必要技术 | 已完成 | |
| 3.编码规范完成、初步架构搭建 | 已完成 | |
| 第9周 | 1.原型改进,初步建立完善基础框架 | |
| 2.架构设计,团队成员估计各自任务所需时间 | ||
| 3.测试计划 | ||
| 第10~11周 | 1. 团队项目Alpha任务分配计划 | |
| 2. 连续7天的Alpha敏捷冲刺,7 篇 每日Scrum Meeting博客+代码提交 | ||
| 第12周 | 1.用户反馈+测试计划改进 | |
| 2. 团队Alpha阶段个人总结 | ||
| 3. 团队项目Alpha博客:发布说明、测试报告、展示博客、项目管理 | ||
| 第13周 | 1. 团队项目Alpha博客:事后分析 | 
团队本周的分工以及每个人完成的情况
- 面向用户分析:所有人
- 功能性需求分析:所有人
- 技术需求分析:所有人
- 分析预期用户数量:所有人
- 分析系统真实性、可用性:所有人
- 创建团队项目issues:谢建豪(已完成)
- 制作团队项目时间安排表:黄冬炫,陈志豪,谢李通(已完成)
- 博客排版:陈嘉灏(已完成)
- 需求规格说明书撰写:盘伟铖(已完成)
每个人的感想
- 陈志豪:体会到了在项目开发中进行需求分析的重要性,通过深入学习和实践,不仅加深了对需求分析方法的理解,还学会了如何有效地沟通、解决问题和管理时间,这些都是我在工作中不断提升的能力。
- 谢李通:体会到了在项目开发中进行需求分析与团队合作与时间安排的重要性
- 谢建豪:体会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只有团结一致、互相配合,才能顺利完成项目并取得成功。同时让我学会了如何有效地沟通、解决问题和管理时间,这些都是我在工作中不断提升的能力。这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收获的过程,让我不断成长和进步。
- 黄冬炫:体会到了在项目开发中进行需求分析的重要性,通过深入学习和实践,不仅加深了对需求分析方法的理解,还提高了遇到问题时的处理能力。这些收获让我在项目开发的道路上迈出了更加坚实的一步。
- 陈嘉灏:学到了如何与团队的其他人更好的交流和分析问题,以及如何更好的对博客进行排版,收获不少。
- 盘伟铖:需求分析是项目成功的基石,精确捕捉用户需求,转化为可实现规格至关重要。深入了解用户需求、细致分析细节,能减少后期修改,提高项目效率。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