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安全系统设计基础 实验三

信息安全系统设计基础 实验三

标签(空格分隔): 20135321余佳源


课程: 深入理解计算机系统 班级: 1353
姓名: 余佳源 符运锦
学号: 20135321 20135323
成绩:
指导教师: 娄嘉鹏
实验日期: 11.24
实验时间: 15:30-18:00
实验密级:
预习程度:
仪器组次:
必修/选修: 必修
实验序号: 3
实验名称: 实时系统的移植
实验目的与要求:

  1. 根据实验指导书进行实时软件的安装。

  2. 尝试配置实验环境,并学会对软件进行测试。

  3. (要求)正确使用连接线等实验仪器,并注意保护实验箱。实验结束之后将实验箱送回。

  4. 掌握uC/OSII(uCLinux…)的移植过程

  5. 掌握C语言,汇编的混合编程

    实验仪器:
    名   称       型    号           数   量
    PC            Lenovo             1
    Laptop        Sony               1      
    ARM开发板     UP-NETARM2410-CL    1
    

一、实验内容及步骤

  1. 连接实验箱电源,用串口线、并口线、网线、连接实验箱和主机(同实验一)。
  2. 安装ADS(安装文件在00-ads1.2目录下,为setup.exe)。其中,在选择安装方式是“Install”,"Repair"还是"Remove"的选项卡中,选择remove选项,也就是要先删除旧版本的ADS。之后浏览并打开破解程序(位于00-ads1.2\Crack目录下的LICENSE.DAT)。
  3. 安装GIVEIO驱动(安装文件在01-GIVEIO目录下)把整个GIVEIO目录拷贝到C:\WINDOWS下,并把该目录下的giveio.sys文件拷贝到c:/windows/system32/drivers下(添加插件,使程序能够正常运行)。
  4. 在控制面板里,选添加硬件>下一步>选-是我已经连接了此硬件>下一步>选中-添加新的硬件设备>下一步>选中“安装我手动从列表选择的硬件”>下一步>选择-显示所有设备>选择-从磁盘安装-浏览,指定驱动为C:\WINDOWS\GIVEIO\giveio.inf文件,点击确定,安装好驱动。
  5. 安装JTAG驱动(安装文件在02-UArmJtag2.0目录下)。这里要注意,直接双击UarmJtag.exe并不能运行Jtag。按照使用说明中的步骤(如下)进行配置。
  6. 配置超级终端:波特率为 115200,数据位 8,无奇偶校验,停止位 1,无数据流控制。
  7. 之后开始测试基本安装是否正确。运行ADS1.2集成开发环境(在开始-程序-中)。按file-open-exp3-04-test的顺序打开exp11.mcp文件(事先准备好的测试程序,内有完整的程序)。
  8. 选中文件列表中的src,lib,startup,init文件,点击上方工具栏中的make进行编译链接(可以对程序初始化).
  9. 第一次尝试的时候,并没有出现正常的0错误界面,而是提示有错误。我们检查确认路径之中无中文之后,安装提示删除了位于04-test文件夹中的Exp11_Data文件夹。之后链接成功。
  10. 在进行下一步调试之前,首先打开Uarmjtag,点击初始化配置,选择处理器类型为ARM9,然后点击确定。
  11. 打开超级终端之后,拨动实验箱开关至on档位,稍等片刻之后应该显示平台已经连接。在出现下图所示界面之后,根据屏幕提示,立即按下键盘上(除ENTER之外的)任意键,使得超级终端进入vivi状态。
  12. 正常状态下,此时函数停在了main函数处,再次点击go,程序代码被完全执行;所绘制的正弦函数动态曲线被显示在实验箱的液晶屏上。

二、实验截图

安装好giveio驱动:

flash编程:

GO:

编译成功:

实验结果波形图:


三、相关问题的及解决

  1. 一切问题都以硬件为基础,实验箱再次拦住了我们。
    解决:我们借用同学做好实验的箱子来完成实验。
  2. AXD error,也就是如下图:

    解决:点击configure然后按照实验指导书上的要求,把name设置成以太网,configuration设置为127.0.0.1,然后保存设置后重启程序。
  3. 编译Excp11.mcp文件时出现了和实验指导书上不一样的编译错误或警告提醒。
    解决:把文件路径改为完全全英文的路径,然后删除掉编译后产生的DATA文件夹。

四.实验体会和总结

    这次的实验是本学期五个实验里号称——实际上也是难度最大的实验,因此各个环节都不能出现差错,很可惜一开始我们就没有一个相对良好的开端,当然了这并不是一件坏事。我们的实验箱成为了我们实验的拦路虎,我们抱着一个做不出图像的实验箱从头到尾做了两次完完整整的步骤。如果说第一次可能是驱动没有装好(JTAG驱动我装了三遍都是不行),那么第二次我已经跟着步骤甚至是在别的完成好的组别的同学的监督之下一步步操作,还是失败了。当然了这也让我更加深入理解了实验的步骤和过程。
    皇天不负有心人,我们更换了实验箱之后,进行了最后一次设置操作,这一次我几乎不用对照实验指导书就能完成很大一部分的设置操作,包括:驱动的安装、软件的安装设置以及文件的编译。到最后虽然也出了一点小差错,就是编译之前的设置没有设置好,第一次的GO并没有成功,用娄老师的话说就是程序“跑飞了”。之后我重新设置了AXD并保存重启,终于将文件编译成功,并成功在实验箱上呈现出了波形图像。
    这是相当令人激动的一次实验,因为我们是搭上了实验完成的末班车,因为那个时候已经是接近尾声了。这也让我明白了时间的宝贵。同样的,完成一个实验的确是需要相当严谨的合作的,在谨慎之余,运气也是难能可贵的。
posted @ 2015-12-01 10:48  20135321余佳源  阅读(173)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