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y“No”,你学会了吗?


Say“No”,你学会了吗?

2004年,当萧圣璇刚回国加入微软亚洲工程院时,有一个现象让他难以适应:开会讨论时,大家要么三缄其口,要么发表的意见不温不火,会议结束后,大家却接二连三地来到他的办公室,开始对会议上的问题发表看法。在萧圣璇看来,这些原本要在开会时解决的问题,为什么非要留到会后才提出来?

萧圣璇不是不理解大家的行为,因为他也是中国人,知道大家在会议上很多时候会碍于情面,不愿当面挑战同事,更别说向领导Say“No”了。

但在萧圣璇看来,挑战同事或者跟老板说,并非是要跟谁PK,而是理性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让对方知道你不是一个简单的执行者,而是有技术、有想法、有理想的人。而且,这样做也能让工作更顺畅、更有价值——毕竟大家的时间都有限,不应该把时间浪费在猜测彼此的想法上。

不仅是职场中的个人应该掌握的技巧,对一个机构而言,有所为有所不为同样十分重要。

萧圣璇回忆起2004年他刚回国加入工程院时的情形。那时工程院刚刚创立,大家干劲十足,从总部接了很多项目——甚至已经超出自己的能力负荷了,还硬着头皮接项目。

一方面是因为大家都满怀干事业的热情,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中国人比较吃苦耐劳吧,所以来者不拒。萧圣璇说。但很快,他觉得这种状态并不利于工程院长久的发展,而应该比较系统地挑选一些对长远发展有战略意义的项目来做:我很为难。当时大家热情高涨,我该怎么说?但我认为还是应该根据最终的目标来考虑问题,就是什么对工程院好。我坦诚地和张宏江院长谈了我的想法,并且得到了他的支持。

字说出来很容易,但要达到预想的效果,却要费一番心血。萧圣璇举了一个真实的例子来说明这一点。

工程院成立初期,萧圣璇曾负责一个很有来头的项目——Upen技术转化成产品。诞生于微软亚洲研究院的Upen技术曾经得到比尔·盖茨的高度关注,工程院计划把它转化成产品,并通过这个项目在总部一鸣惊人。萧圣璇不断被叮嘱:别的项目先不要接了,一切以Upen为先。做了三个月之后,萧圣璇告诉张宏江:这个项目做不下去了,因为我和团队成员为它设想了5种商业模式,都无法证明它能为微软带来收益。

但总部却希望萧圣璇和他的团队以更有创造性的方式完成任务。萧圣璇提出:他们需要再花三个月的时间为Upen考虑新的商业模式。

三个月后,萧圣璇和他的团队得出的结论是:产品可以做,但会亏钱。

这一次,为了让字说出来时更有力度,萧圣璇和他的团队花费了大量心血,详尽地进行了市场调研,得出了上述结论。最后,在翔实而有说服力的调查数据面前,比尔·盖茨接受了这个事实,并对工程院的团队为微软节省了不必要的开支表示感谢。

其实,我当时很担心自己的绩效评估因此受到影响,因为,毕竟我负责的项目半途而废。但结果还不错,老板并没有因为我说而给我打低分。萧圣璇笑道。

萧圣璇知道说的重要性,所以,也非常鼓励自己的员工勇敢说

只要你的建议有价值,不是故意唱反调,大家会接受的。萧圣璇常常这样鼓励他手下的员工:首先,你可以提出反对(意见),但(方式)一定要礼貌。其次,用数据说话很重要。我不会喜欢喋喋不休地告诉别人该怎样做,请用数据、技术和立场来展示你的观点。第三,你不可以只提出问题而拿不出解决方案。最后,你在说服人的时候,需要有联盟。比如,你所在的小组有几个不同角色的人,拿出各自领域的数据来集体说明你们说的道理。

现在,萧圣璇的团队开会时的气氛已经有了很大改观,这让他颇为满意,被他形容为有生机。(本文作者石丹)

 

本文节选自《创业在微软——微软亚洲工程院成长启示(双色) 》一书。

图书详细信息:http://www.cnblogs.com/broadview/archive/2011/07/19/2110819.html

posted @ 2011-07-19 17:16  博文视点(北京)官方博客  阅读(177)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