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何处去?怎么办?
第一点是要根本改变对联考的态度和方法。
这次省选所发现的问题,大半要归因于联考。把联考的方法做到最好就解决了大部分的问题。
联考的问题一半要归咎于主观看法。一般人包括我都不会主动喜欢考试,这造成我联考有被动逃避的做法,比如说后面的题太过困难而不迎难而上,比如做了前两题而在第三题划水或者放弃云云。这直接导致了正式考试时难以集中精力攻后面的题。需要马上去除这种态度,即使困难题目也要想到最后。
然而还是有相当多人把 VP 当作经常做到(未知是否甚至喜欢??)的事情,不知道是什么情况。
还有部分是联考策略。必须马上调整为从部分分开始思考,并得分最大化的模式,并从联考中知道一点比赛的策略。这也没什么可以预先说的。
以及联考有时在第三题等位置放置当时难以完成的题目,使我养成了在第三题不愿思考的习惯,省选也有 T3 恐惧症(尤其是 D2T3)。这点也要改正,做法和前面一样。
最后是联考的补题。我补题更看重整体的思路,不是很喜欢处理细节,和我们的同学或许看法不同,但是也许这样的想法是有益的。
第二点是谈联考之外的训练。
四个月的前部,听课没什么可以说的。之前补了一点短板的数据结构,虽然仍然有很多无法理解的“神来之笔”(这大概说明理解不够),然而被考试证明这样的补救是有效的。自己学习的部分就要更多在字符串算法,比如没学的lyndon分解和一些不熟悉的少见算法和套路,然而更重要还是体会字符串题目的思维模式。图论的一些较小板块也要搞。目前虽然确实背住了几个结论(大部分没背住),但是大多未能触及其内部思想,还需研究体会。数学的一些方法也还需体会其内部思想。
在之后,还是转向全部的思维的训练,主要的就是杂题和更多的数学内容,重点是其中内部的思想。几次考试的确证明题目高级算法在逐渐向套路过渡,而套路再逐渐向思维和几种内在的思想过渡。
一些较小的部分。大考前大概两周的效率会显著降低(除了联考可以好好做题),这点不知道什么改善方法。额外的数学的学习进入了放缓的阶段,因为计数和数论都要求分析作为其更高阶内容的基础,而分析还在缓慢进行,并且这一部分没有看到直接应用在 OI 上,提供的思维方式也没有显著体现(也有:NOI2020 超现实树),大概仅作为思维的某种锻炼。
以及我确实很难、也没有过把精力全部倾注在某事上,这样做或许适得其反;但还是要尝试提高努力的程度。
省选结果还带来了什么?虽然考得很差,但是还是说:平常联考现碾压态势的一部分人,通常认为是不可战胜的,然而事实是还有四个月的训练,看到了不小的超越他们的机会(当然有一些人确是不可战胜的)。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