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选的总结

目前来看大概省选获得了 \(100+100+8+80+12+8\) 的成绩。可以叫上是失败了。

自我看来,失败的原因不在于实力,实在于其他方面的影响。

实际上,论努力程度,当然是远远比不上一些高考的同学(据信有一位初中同学实施大于 \(16\) 小时的工时),也比不上我们一些同学。然而可能是天赋作用,并没有在实力上落后,解决 NOIPT3 和 D1T2 就是证明。

第一问题是我固有的“满分主义”,即 \(<100\) 分和 \(0\) 分无异的观点。这样的观点之前就是被反对的,然而在做题和联考中被实行,现在被事实证明是完全错误的。

还有的更大问题是策略和心态的错误:很不幸地,NOIP 和 Day1 都因为前面题目的解决而使排名看起来不太差而让我忽略了策略的严重失误。这两场比赛中,解决了 T3/T2 之后思考效率就极大降低:因为我自己也知道排名就不会太差,思考时的专注和发散性就远远不如思考前面的题目——然后就获得了最低档暴力。我也相信,如果我投入全力思考,D1T3 是容易做到 32/52 分的。

此外从策略来说,甚至还有题面没读完的事情发生。

还有问题是对自己和他人的实力认识不清,有时把别人估计得过低,有时把别人估计得过高。的确一开始不知道难度;只有做了才知道。然而我却迟迟没有意识到这点:应该意识到,我花了很多时间仍未取得进展的 D2T2 就是一道几乎不可能获得满分的题目,而我考场上继续盲目冲刺的其一原因是非常害怕出来的时候大家都解决了第二题。这也可以说是策略一条。

再来看 Day2 发生了什么:开场简单思考了一下发现 T1 难度远不如去年的“迷宫守卫”,没仔细读下面的内容就开写并测试样例了。

我默认,我必须解决 D2T2 这道偏数学的关键位置题目。我(和 NOIPT3 一样)没有思考部分分,然后直接进行了若干假的 dp,直到 12:00 过才放弃这种尝试。还推了一通式子,因为得到了简洁形式非常高兴,觉得此题势在必得,后面才发现这就是原形式。在之后,老问题:心态有一点冲击,思考和代码效率下降了不少。先给第三题打了暴力,急忙思考第二题 64 分,但是由于事件紧迫和思考效率问题未有所获(然而我相信如果一开始我思考 64 分很快就可以做出),开始拼暴力,又因为奇怪原因一直挂,后面才调试完成 12 分的暴力,还有 12 分写了没调出来。

T1 又是犯了阅读不仔细的毛病:大样例只有一组,而我默认给满了因此没有卡常,于是大概会收获后面 20 分的 TLE。

(补:看起来 D2T3 可能也没有那么难??但是我根本没时间想了)

总而言之,犯的重大问题是思维的懈怠,题面没读清,过长时间砸 D2T2。

再来看这些问题的作用和原因。

一方面是“历史遗留”:一开始我希望通过某些方面证明自己的实力,于是更重视满分——毕竟一道题会满分带来的“成就”可是其他题拼上暴力比不上的(这也间接促进了很多数学的学习);虽然这样的需求不再有,但是这个想法却保留了下来。这次省选中考场上也还有的想是希望一举依靠这道题正面击败省内的其它高手的心理,虽然结果证明是被这道题击败了。

还有原因是由于过往所听说的“做出紫题,暴力打满就能进集训队”的观念被 省选联考 2024、NOI2024 的事实所否定带来的巨大震动。近来命省选/NOI 命题也让我对 D2T2 这个的难度有了固化的认识——付出仔细思考即可解决。因此我认为必须做出 D2T2 这样关键的题目(更何况是偏数学的)。

这里要提下联考:联考极少工于优秀的部分分设计:常常导致只分近纯暴力和近正解两端。此外直接向满分冲刺也符合我更重视思维过程,以及“联考是思维训练而非策略训练”的想法,于是联考反而助长了这样的满分主义观点。

还有长期忽视策略训练。NOIP 的成绩让我忽视了急需的策略的训练,而我一直把联考当成五个小时的思维“总体战”(和一般做题有不同),没有当成比赛来打,导致在策略上就是一张白纸。做过最策略的总结可能就是:“想不出来时赶紧换方向”,离考试策略还有巨大差距。题面没读清的这样蠢事能发生也是说明策略除了白纸确实啥都没有了。

省队算是保住了。现在要解决这些问题了。

posted @ 2025-03-03 21:47  British_Union  阅读(80)  评论(6)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