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I 回忆录(上)

闲话

之前想写成类似《整型溢出》那种样子的,但是发现自己的文学功底实在太差。而且现在仍然没到我想干什么就能干什么的时间。
那么还是相对随便一点吧。那么只会有比较重要的事件记录下来。

Part 1

第一次听说 OI 是在初一入学时。当时道听途说,知晓了自己所在的班级是信息竞赛班,班上有很多厉害的大佬,小学就拿到了一些奖项。
我只觉得他们很厉害,加上外界对我的初中——中雅的宣传,让我一直觉得同学之中藏龙卧虎。不过不是所有同学都有信息竞赛背景或倾向,比如我就不是。
后来是有一天班主任说要报名 NOIP 的同学过去找她。虽然我不知道 NOIP 是什么,但我从旁边同学们的反应中猜出这就是信息学的竞赛名字,也确定了我听到的传言不假。
不过我本来大概率会和 OI 毫无关系的。如果要参加竞赛,我肯定会选择数学竞赛,毕竟我比较喜欢数学。
结果学校组织了一个信息组招生考试要所有人参加,可是考的怎么基本全是数学内容。我有印象的一个题目是问我 c++ 中 0xAB 等于多少,因为这个我不会,只能猜是 16 进制,还推测出 0x 是标志符。后来听说确实是对的,不过连学过信息的人都不会做。看来 OI 考试常见的反选功力在此时就已经体现出来了。
由于考得很好,我不仅莫名其妙被选进去了,还在 A、B1、B2 三个班中分到了 A 班,听起来很厉害
这个班的时间是在周六晚上,雅礼本部之中。当时雅礼这个学校对我来说,是非常强大的存在,很有一种崇拜的感觉。因此,虽然对信息竞赛没有任何了解,我还是按学校的要求,去上这个班的课。

Part 2

初一上学期还是和 OI 没什么交集,基本只是认识了自己的老师,或者说是教练:屈老师。
但下学期就完全不同了,OI 对我来说就是一个全新的世界,我很快就充满了兴趣。编写计算机程序在我看来是很高级的一个技能,自然乐于学习。
教材使用的是《信息学奥赛一本通》(白+橙边的那本)。这学期信息班的目标似乎是学完这本书的第一大章,语法部分。不过买到了之后,一周一次的上课进度,还不及我平时看书的进度。一开始的语法部分,认真学起来没有什么难度,后来只有指针一节花费了我比较多的时间去理解。做题则在 OpenJudge 上完成,上面的入门题大多比较简单。
一天收拾家里的书的时候,我发现有一本神秘的紫色书籍——《算法竞赛入门经典》,好像是我爸在我四五年级买给我的,但是我当时连翻几页都完全看不懂,就把它放在某个角落里遗忘了。这个时候我能看懂它的开始部分了,于是也作为我的课外读物之一。校运会的时候,因为和同学都不太熟悉,就抱着这本书看了一整场校运会。不过显然我不能看懂全部,后面的部分,只是开开眼界罢了。
然后从同学那里听说了洛谷这个网站。不得不说,不管是社区功能、练习题目(当时的训练场对萌新还是很友好的)还是美观程度,洛谷都吊打 OpenJudge。后来就再也没用过 OpenJudge。同时也取了自己的第一个 id —— zxyhymzg,可以看出严重的取名困难症。
爸妈看我对这个十分感兴趣,也开始帮我找课外班上。后来找到了白老师那里,但是她不收 qwq
但最后还是莫名其妙去上课了,可能是我爸不懈努力成功说服了白老师。然而当时我在学校的班上刚学完数组,去她那里上的第一节课是区间 dp,第一道例题是石子合并,体验是全程掉线。
(因为,她那里的学生基本都是小学就开始学习了的,进度自然比我这个初学者快太多)
接下来一周里我至少还是搞懂了周末上课的内容,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此时我也意识到按原来的速度是不行的,可以往后自己多学一点,正好我也嫌学校的进度慢了。
文化课依旧是我的主业,但 OI 已经成为我最大的兴趣。平时的晚上和周末,有空余的时间,我都会去洛谷上做一点题目。在学校的时间也偶尔看看带过来的 OI 书籍。
书基本只有三本是有用的,上面提到的两本加上一本名为《啊哈!算法》的书。紫书相对难懂,内容也非常丰富,它在后来还陪了我很久很久。
由于需要听懂周末老师在讲什么,我的进步非常快。一开始算是什么都不会,后来可以说是入门了。

Part 3

我已经不太记得清刚认识 cxy 是什么时候和情况了,只能凭一点印象作回忆。
据 cxy 自己说,他一开始是被分到 B2 班,但后来很多同学退役,几个班慢慢并到了一起。应该是这个时候我们才在一起上课(确信
当时在信息班上很多同学都是外班的,而我连本班的同学都不太熟悉。在信息班遇到一个本班同学是好的。不过我们能说上话,主要还是 cxy 比较主动。
但无论如何,我们还是渐渐熟悉起来了。能一起吐槽老师讲得太慢,一起 AK 比较简单的考试,讨论不会做的问题或者知识,看看对方在学什么自己也来学一学查表的最初形态……
由于有点社恐+忙于学习,我初中的社交基本为 0。有一个志同道合、关系不错、相互促进的朋友,无疑是我最大的幸运。
虽然还有很多学信息的同学,但是他们要么在文化课程的加重背景下退役了;要么已经有了一个交际圈,和我也不太熟悉;要么嘛,和我本来就有比较大的性格差异,合不来。
后来,我把 cxy 看成我中学阶段交到的最要好也是关系最近的朋友。

Part 4

可是直到现在,我基本以为我是报了一个兴趣班,还完全不知道 OI 意味着什么。
我和 cxy 的考试成绩比较好,慢慢在众多初学者中崭露头角,但和已经有经验的同学还是很有差距。
爸妈打算来学校旁边陪读,我的空余时间理应更多了些。但是文化课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了,更何况还有 HN 生地会考的压力在(虽然压力大多是学校宣传出来的)。
初二的新赛季到来时,我发现一些同学在班上(这里指的是文化课的班级)集体请假了。我爸妈向他们的家长打听,才知道是 NOIP 临近,可以申请停课了。
雅礼,作为有悠久竞赛历史的传统强校(至少在这个时候还是的),自然是可以支持学生停课的。不过并不是所有人的申请都会被同意,这个由家长、老师和教练共同把控。
居然可以请假不上课!我从未设想过这种情况能发生在我身上,但是我的申请确实被通过了。可能和我文化课成绩不错也有一定关系。
然后我就后知后觉的来到了 X501 机房,应该是停课成功的同学里最后一个来的吧。
偷偷扫了一眼,发现有非常多的大佬,甚至还有高中的学长。我瑟瑟发抖,赶紧找了一个 cxy 旁边的位置坐了下来,很有一种抱团取暖的感觉。
经历了一开始的新奇之后,停课的学习速度自然是完全不同的,毕竟是专门学习这一项知识。
还认识了不少 OIer,包括 ljy、drh、zzm、czj、zhy。还有就是从河北转来我们班上的 qhl。
还学会了打 generals 和 slay
每天去雅礼的路上都要经过中雅,想到里面的同学还要上课就感觉很爽。
不过,有一个代价是几乎天天有模拟赛。而且有的时候还会有高中学长的神仙模拟赛,爆零多了都不想交了好吧。

Part 5

后来报名 NOIP 要选组别,我打算只报普及组。但 cxy 怂恿我再报报提高组,说打成什么样也没关系,体验一下多好。
其实我主要是觉得要白花一份报名费才不想报。但 cxy 说的很对,我同意了。但是我报名费带少了(没错是带的现金),然而 cxy 帮我垫了。
第一次参加正式的信息比赛,还是非常激动和紧张的。当时甚至跟着一群同学在考点旁边订了民宿来住。
上午先考提高组 day1,第一题是《铺设道路》,我怎么好像前几天才做过一个一模一样的题?那题我是使用分治来做的,这题一样做就可以了吧,虽然我甚至不知道它为什么对。
我顺利的通过了样例,但是我突然发现这个做法的时间复杂度好像是错的,一个递增序列会让这个复杂度退化到 \(O(n^2)\),但是分治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不是 \(O(n\log n)\) 吗?我一时也不知道怎么办,特判了这种情况,就心惊胆战的把它放在一边了。
第二题就不会做了,只想到一个给定系统计算哪些能被表出的算法,而且也只能计算一定的范围,也不能扩展到无限的情况啊。第三题我根据“最大值最小”看出是二分答案+贪心,但是我怎么可能会做提高组的 T3,而且我并没有想到怎么去贪心。
然后拿了一点点部分分就下考了。感觉比赛时间实在是太短了,还要写代码呢,根本来不及想多久啊。当然当时是 3.5h 做 3 题,确实还是比较紧张的。
下考和大家讨论,发现 cxy 的 T1 做法和我完全不一样,还是 \(O(n)\) 的,真厉害。我听他说了半天,还是没听懂为什么是对的,但是不明觉厉啊!不过大佬 zzm 和我的做法是一样的,甚至也特判了递增的情况。那我的做法应该没问题吧。而 T2 好像大家都会的样子,但我心态良好,本来就不是来打提高组的。
几年之后我和 zzm 发现,当时那个做法就是暴力找到最小值然后往两边递归,显然是 \(O(n^2)\) 的,当时学的还是太民科了
下午打普及,发现自己不会 T3,然后给 T4 写了个搜,想着 30pts 走人,结果它过了。第二天打提高组 day2,一题不会,遗憾离场。
最后我提高组比 cxy 低 20pts 左右,他差一点点提高一等奖,听说是因为神秘原因 HN 被罚了 10 个一等奖名额,正好把 cxy 干掉了。惨惨,差点达成学 1 年 OI 就拿到提高一等奖的成就。
而强大的 ljy、zzm、drh 等大佬都拿到了 TG 一等奖,对 ljy 来说甚至算是迟到的 TG 一等奖()
不过我普及组比较高,因为莫名其妙爆搜过了 T4,然后拿到了 rk2。rk1 是 tiger,非常强大。我的目标本来就是打普及组,开心了很长一段时间。
当时我天真的认为,只要跟着老师按部就班地学习,竞赛成绩的提升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Part 6

停课两周后接着上文化课,除了政治背不下来之外,其他的科目好像并没有什么问题。这也构成了我学 OI 的动力之一:本来 OI 就学得还不错,而且也不会对文化课产生太大影响,还能够停课(重点),感觉非常好啊。
但是,随着文化课的任务越来越多,我能抽出给 OI 的时间反而变少了。毕竟文化课才是主业。
而我学习的方式也发生了改变。语法已经学完了,而白老师那里也停止上课了。主要的方式变成了自己对着书本学习,这段时间我看的书主要有《算法竞赛入门经典》《一本通提高篇》和《算法竞赛进阶指南》。现在回想起来,我初中提升水平的主要方法就是阅读这些书目,还有听老师的讲课。在电脑前但闲着没事情(直说吧就是不想做题)的时候,我会去看看洛谷日报。
而这时也安排了周一和周三的晚上来机房学习。但是还要照常完成学校的作业,常常有点忙不过来。
我做题的数量和速度就不怎么样了。cxy 恰好相反,他的洛谷题数一直保持在我的两倍左右()
屈老师还请过一两位已经上大学的学长给我们上过课,但是当时水平太低了,完全听不懂也消化不了。
屈老师还经常让我们参加给高二的讲课或者是他们内部的分享,但说实在的,我基本没有收获。
想起当时听过一些讲课但是基本毫无收获的原因,可能有几个方面。一来,水平确实太低,跟不上;二来,当时在 OI 语境下的阅读理解能力实在是很差的,表现为课件/题解一般看不懂;再者,也确实是没有时间去钻研不懂的内容,也找不到人去问(同届的同学也听不懂,也不敢去问学长们 qwq)。
由于那年省选报名的要求降低,我成功参加了 HNOI2019。但其实我除了知道这场考试是省队选拔之外,其他的一概不知。省队,当时对我来说感觉太遥远了。
然后在 HNOI2019 赛场上奋战 10 小时,获得了 10 分的好成绩。其实我还是写了一些其他的部分分的,但好像全写挂了。
cxy 相对来说厉害很多,他拿到了整整 60 分,是 HN 同届选手的 rk2!
不过反正这场比赛和我毫无关系,就是来划水的。但我也充分意识到了我和高水平选手之间的差距有多么巨大。
初二期间水平的提升其实并不快,就是一周几小时的 OI 学习。造成这种情况的重要原因是生地会考的临近,好在,我生地会考最后以接近满分的成绩通过了。
不得不说,cxy 比我要努力多了。几乎每一次,我离开机房的时候,cxy 都还在调题。
寒暑假期间,屈老师也会安排我们来上课,但当时安排的并不紧,还算是有比较正常的寒暑假的。
初二的某一天,我想起我小时候听过的歌,凭着对旋律的记忆收集了最有印象的几首,后来就开始带耳机听歌了,在一个人走路的时候也经常轻声唱几句。由于我听的歌并不多,新在歌单里加一首歌还会单曲循环一段时间,所以现在每一首歌都承载了我某一段时间的记忆。

Part 7

初三来临,几乎所有人都建议:竞赛先稍微放一放,中考不能大意。因此初三基本没学 OI。但是还是有几次比较重要的 OI 经历。
首先是 NOIP,不对,是 CSP。由于教练的指示,我们知道这年的 CSP 不过是 NOIP 的替代品。于是仍然申请到了停课两周的权利。
不过最后的结果不太令人满意。考场上除了 D1T1 和 D1T2,其他的题目都几乎是最低档暴力。
下考之后,我永远记住 cxy 的一句话:这个 D2T2 我第一个得到的就是 \(O(n^2)\) 的做法。我作为想了 1.5h 还是好不容易才会 \(O(n^3)\) 的选手只能膜拜。
而同学们的战况似乎也不太好,大家都不会除了上述两题之外的题,还有同学 D1T2 炸了。最后居然只有 zzm、cxy、zhy 和我,四个人上了 300。
之后回校和文化课做斗争,准备考月考,背政治差点背吐了。后来在我背完政治,过三天就月考的时候,突然通知我明天去杭州的学军中学参加 10 天的集训!
后来去的时候,发现只有 cxy、zzm 和我会去,可能是取了 CSP 成绩考前的同学吧。但我没想到,这背后有一些原因和影响,由读者自行参悟。
到了杭州,听到别的教练问屈老师:“你怎么还带了初三的学生来?”屈老师答:“让他们长长见识。”
后面的几天就意识到这是什么意思了。在之后 10 天的模拟赛中,除了过了一道题,三个人加起来有没有超过 100 分真是个问题。
而讲课更是完全听不懂,关键是,为什么感觉周围的人都好像听懂了啊!后来发现这个集训似乎有很多国家集训队的人,虽然我当时还不知道这是个什么东西。
但收获依然是巨大的。首先,确实是长了很多的见识,感受了世界的参差;其次,充分的自由时间,我们三个学习了网络流和莫反的基础内容;最后,在晚上放学之后体验了外出集训的自由之所在,并成为了一个守望先锋玩家
我们三个人的关系也因此又拉近了一些,看来还是一起开摆容易拉近关系。不过也是第一次和 zzm 在讨论题目的时候起冲突。
去学军集训这个事情,影响是极其深远的,我也不太好估计。但单从直接影响上来看,作为我的第一次外出集训,我确实学到了很多东西并开阔了眼界,还非常的开心。
不过终究只有 10 天,就回去接着文化课了。但 zzm 去了 THUWC,并且考神附体,大杀四方,比高二的学长还要强,拿到了最优惠约!!!当时还是自主招生时代,感觉 zzm 清华稳了。

Part 8

后来就是众所周知,疫情爆发了。在老家上了两个月网课,把几首歌反复听了不知道多少遍。网课期间好像很多人都感觉没什么文化课效率,但我觉得我的效率反而提高了。其实,初三下学期,包括网课期间和后来复课,对我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段时间,还有两个非常重要的同学(非 OIer)。但是和 OI 没什么关系,也略去吧。
省选前停了 7 天课,但是好像没学到多少东西,有印象的只剩学会了 SA 和 SAM 的板子,一点点应用都没学会。
cxy 一度担心自己能不能 6A。后来竞赛组的这种担心被学校注意到了,立刻组织了科技特长生考试,内容就是一场 OI 考试(虽然听说导火索是 cxy 打算去参加一个一中的考试,然后我答应了他我也去
特长生考试的前六是,我、cxy、zzm、ljy、drh、ycp。然后其实只要 4A2B 就可以了,但是 cxy 在担心 5A1C。
中考考完了,我发挥得不太好。不过上述同学除了 ycp 翻了点车之外,其他都 6A 了。

Part 9

这一个 Part 是一些杂事和议论,没有什么逻辑可言。
后来听说 zhy 转系去了一中,tiger 也转系去了一中。
初中的 OI 生涯就这么结束了。可以发现它和文化课在不断交织,学习的方法也主要是老师的上课、自己看书、洛谷日报,甚至不包括做题。这和后来的高中生活有非常大的差距。
我也不得不吐槽一下,在 HN 的政策下,我必须正常参加中考,中雅还不像南雅有直升,导致我的 OI 时间被文化课极度压榨。除了初学时的井喷式增长,之后的水平只能说是缓步提升,就是那种一周几个小时的时间花费带来的正常提升。除了少数几次的停课、寒暑假、和唯一的一次外出集训之外,并没有什么专门搞 OI 的时间。所以,我对 OI 的态度,也一直像一个“兴趣班”,没有把它当成一个主要目标去做。当然,这也和我们家不了解竞赛方面的政策有关系。事实上,直到初三我才弄清楚什么是省队()
不过这样的情况已经无法改变了。而我马上要进入的高中生活,会是一个全新的状态。

posted @ 2022-09-11 22:49  秋叶冬雪  阅读(672)  评论(8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