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模式
本文针对个人感觉较难理解或较常用的设计模式展开叙述
1. 工厂模式
工厂模式是 Java 中最常用的设计模式之一。这种类型的设计模式属于创建型模式,它提供了一种创建对象的最佳方式。
在工厂模式中,我们在创建对象时不会对客户端暴露创建逻辑,并且是通过使用一个共同的接口来指向新创建的对象。
意图:定义一个创建对象的接口,让其子类自己决定实例化哪一个工厂类,工厂模式使其创建过程延迟到子类进行。
实现方式:让其子类实现工厂接口,返回的也是一个抽象的产品。
2. 装饰器模式
装饰器模式允许向一个现有的对象添加新的功能,同时又不改变其结构。这种类型的设计模式属于结构型模式,它是作为现有的类的一个包装。
这种模式创建了一个装饰类,用来包装原有的类,并在保持类方法签名完整性的前提下,提供了额外的功能。
意图:动态地给一个对象添加一些额外的职责。就增加功能来说,装饰器模式相比生成子类更为灵活。
主要解决:一般的,我们为了扩展一个类经常使用继承方式实现,由于继承为类引入静态特征,并且随着扩展功能的增多,子类会很膨胀。
实现方式:将具体功能职责划分,同时继承装饰者模式。
1、Component 类充当抽象角色,不应该具体实现。
2、修饰类引用和继承 Component 类,具体扩展类重写父类方法。
实例:
我们将创建一个 Shape 接口和实现了 Shape 接口的实体类。然后我们创建一个实现了 Shape 接口的抽象装饰类 ShapeDecorator,并把 Shape 对象作为它的实例变量。
RedShapeDecorator 是实现了 ShapeDecorator 的实体类。
DecoratorPatternDemo 类使用 RedShapeDecorator 来装饰 Shape 对象。

#注意:RedShapeDecorator的setRedBorder方法需传入Shape对象以获取其属性。
3.策略模式
在策略模式中,一个类的行为或其算法可以在运行时更改。这种类型的设计模式属于行为型模式。
下面将创建表示各种策略的对象和一个行为随着策略对象改变而改变的 context 对象。策略对象改变 context 对象的执行算法。
示例:
接口:

接口实体类(将不同操作包装到类中):

创建 Context 类(调用不同功能类中的功能)

客户端: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