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ve2d Test Env

Golang Web

第1章:web应用

1.1 Web 应用简

Web 应用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看看我们日常使用的各个应用程序,它们要

么是 Web 应用,要么是移动 App 这类 Web 应用的变种。无论哪一种编程语言,只要

它能够开发出与人类交互的软件,它就必然会支持 Web 应用开发。对一门崭新的编程

语言来说,它的开发者首先要做的一件事,就是构建与互联网( Internet)和万维网( World

Wide Web)交互的库( library)和框架,而那些更为成熟的编程语言还会有各种五花八门

的 Web 开发工具。

Go 是一门刚开始崭露头角的语言,它是为了让人们能够简单而高效地编写后端系
统而创建的。这门语言拥有众多的先进特性,如函数式编程方面的特性、内置了对并发
编程的支持、现代化的包管理系统、垃圾收集特性、以及一些包罗万象威力强大的标准
库,而且如果需要我们还可以引入第三方开源库。
使用 Go 语言进行 Web 开发正变得日益流行,很多大公司都在使用,如 Google、
Facebook、腾讯、百度、阿里巴巴、京东、小米以及 360、美团、滴滴以及新浪等。

 

1.2 Web 应用的工作原理

 

1.3 Hello World

下面,就让我们使用 Go 语言创建一个简单的 Web 应用。

1) 在 GOPATH 下的 src 目录下创建一个 webapp 的文件夹,并在该目录中创建一个

main.go 的文件,代码如下

main.go 

2) 在终端执行以下命令(使用 Vscode 开发工具时):

a) 方式一(建议使用):在 webapp 目录中右键→在命令提示符中打开
执行 go build main.go 命令;然后在当前目录中就会生成一个 main.exe 的
二进制可执行文件;最后再执行 ./main.exe 就可以启动服务器

 

b) 方式二:在 webapp 目录中右键→在命令提示符中打开
执行 go install webapp 命令;然后在 bin 目录中会生成一个 webapp.exe
的二进制可执行文件;进入 bin 目录之后再 bin 目录中执行 ./webapp.exe 就
可以启动服务器

3) 在浏览器地址栏输入 http://localhost:8080,在浏览器中就会显示 Hello World! /

在浏览器地址栏输入 http://localhost:8080/hello,在浏览器中就会显示 Hello World!

/hello

第 2 章:Web 服务器的创建

2.1 简介

Go 提供了一系列用于创建 Web 服务器的标准库,而且通过 Go 创建一个服务器的
步骤非常简单,只要通过 net/http 包调用 ListenAndServe 函数并传入网络地址以及负
责处理请求的处理器( handler )作为参数就可以了。如果网络地址参数为空字符串,那
么服务器默认使用 80 端口进行网络连接;如果处理器参数为 nil,那么服务器将使用默
认的多路复用器 DefaultServeMux,当然,我们也可以通过调用 NewServeMux 函数创
建一个多路复用器。多路复用器接收到用户的请求之后根据请求的 URL 来判断使用哪
个处理器来处理请求,找到后就会重定向到对应的处理器来处理请求,

2.2 使用默认的多路复用器(DefaultServeMux

1) 使用处理器函数处理请求

package main
import ( 
    "fmt" "net/http"
)

//创建处理器函数
func handler(w http.ResponseWriter, r *http.Request) { 
    fmt.Fprintln(w, "正在通过处理器函数处理你的请求")
}

func main() {
    http.HandleFunc("/", handler) 
    http.ListenAndServe(":8080", nil)
}

 

a) HandleFunc 方法的说明

 

b) 处理器函数的实现原理

l Go 语言拥有一种 HandlerFunc 函数类型,它可以将一个带有正确签名的函数 f 转换成一个带有方法 f 的 Handler。

 

2) 使用处理器处理请求

package main
import ( 
    "fmt" 
    "net/http"
)
type MyHandler struct{}
func (h *MyHandler) ServeHTTP(w http.ResponseWriter, r *http.Request) {
    fmt.Fprintln(w, "正在通过处理器处理你的请求")
}
func main() {
    myHandler := MyHandler{} 
    //调用处理器 
    http.Handle("/", &myHandler)
    http.ListenAndServe(":8080", nil)
} 

Handle 方法的说明

 

关于处理器 Handler 的说明

 

也就是说只要某个结构体实现了 Handler 接口中的 ServeHTTP 方法那么它就是一个处理

我们还可以通过 Server 结构对服务器进行更详细的配置

 

package main
import ( 
  "fmt" 
  "net/http" 
  "time"
)
type MyHandler struct{}
func (h *MyHandler) ServeHTTP(w http.ResponseWriter, r *http.Request) {
  fmt.Fprintln(w, "测试通过 Server 结构详细配置服务器")
}
func main() {
  myHandler := MyHandler{}
  //通过 Server 结构对服务器进行更详细的配置 
  server := http.Server{     Addr: ":8080",     Handler: &myHandler,     ReadTimeout: 2 * time.Second,   }   server.ListenAndServe() }

2.3 使用自己创建的多路复用器

1) 在创建服务器时,我们还可以通过 NewServeMux 方法创建一个多路复用器

 

package main
import ( 
    "fmt" 
    "net/http"
)
func handler(w http.ResponseWriter, r *http.Request) { 
    fmt.Fprintln(w, "通过自己创建的多路复用器来处理请求")
}
func main() {
    mux := http.NewServeMux()
    mux.HandleFunc("/myMux", handler)
    http.ListenAndServe(":8080", mux)
} 

结构体 ServeMux

 

结构体 ServeMux 的相关方法

 

第 3 章:HTTP 协议

因为编写 Web 应用必须对 HTTP 有所了解,所以接下来我们对 HTTP 进行介绍。

3.1 HTTP 协议简介

HTTP 超文本传输协议 (HTTP-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是一个属于应用层的

面向对象的协议,由于其简捷、快速的方式,适用于分布式超媒体信息系统。它于 1990

年提出,经过几年的使用与发展,得到不断地完善和扩展。它是一种详细规定了浏览器

和万维网服务器之间互相通信的规则,通过因特网传送万维网文档的数据传送协议。

客户端与服务端通信时传输的内容我们称之为报文

HTTP 就是一个通信规则,这个规则规定了客户端发送给服务器的报文格式,也规

定了服务器发送给客户端的报文格式。实际我们要学习的就是这两种报文。客户端发送

给服务器的称为”请求报文“,服务器发送给客户端的称为”响应报文“。

3.2 HTTP 协议的发展历程

超文本传输协议的前身是世外桃源(Xanadu)项目,超文本的概念是泰德˙纳尔森(Ted
Nelson)在 1960 年代提出的。进入哈佛大学后,纳尔森一直致力于超文本协议和该项目
的研究,但他从未公开发表过资料。1989 年,蒂姆˙伯纳斯˙李(Tim Berners Lee)在 CERN(欧
洲原子核研究委员会 = European Organization for Nuclear Research)担任软件咨询师
的时候,开发了一套程序,奠定了万维网(WWW = World Wide Web)的基础。199012 月,超文本在 CERN 首次上线。1991 年夏天,继 Telnet 等协议之后,超文本转移协
议成为互联网诸多协议的一分子。
当时,Telnet 协议解决了一台计算机和另外一台计算机之间一对一的控制型通信的
要求。邮件协议解决了一个发件人向少量人员发送信息的通信要求。文件传输协议解决
一台计算机从另外一台计算机批量获取文件的通信要求,但是它不具备一边获取文件一
边显示文件或对文件进行某种处理的功能。新闻传输协议解决了一对多新闻广播的通信
要求。而超文本要解决的通信要求是:在一台计算机上获取并显示存放在多台计算机里
的文本、数据、图片和其他类型的文件;它包含两大部分:超文本转移协议和超文本标
记语言(HTML)。HTTP、HTML 以及浏览器的诞生给互联网的普及带来了飞跃。

3.3 HTTP 协议的会话方式

l 浏览器与服务器之间的通信过程要经历四个步骤

 

浏览器与 WEB 服务器的连接过程是短暂的,每次连接只处理一个请求和响应。对每一个页面的访问,浏览器与 WEB 服务器都要建立一次单独的连接。

浏览器到 WEB 服务器之间的所有通讯都是完全独立分开的请求和响应对。

3.4 HTTP1.0  HTTP1.1 的区别

 

在 HTTP1.0 版本中,浏览器请求一个带有图片的网页,会由于下载图片而与服务器

之间开启一个新的连接;但在 HTTP1.1 版本中,允许浏览器在拿到当前请求对应的全部

资源后再断开连接,提高了效率。

HTTP 1.1 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一个版本,而最新的一个版本则是 HTTP 2.0,又称 HTTP/2。在开放互联网上 HTTP 2.0 将只用于 https://网址。HTTPS,即 SSL(Secure Socket Layer,安全套接字层)之上的 HTTP,实际上就是在 SSL/TLS 连接的上层进行 HTTP通信。

备注:SSL 最初由 Netscape 公司开发,之后由 IETF(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

互联网工程任务组)接手并将其改名为 TLS(Transport Layer Security,传输层安全协议)

3.5 报文

3.5.1 报文格式

 

3.5.2 请求报文

1) 报文格式

请求首行(请求行);
请求头信息(请求头);
空行
请求体;

2) Get 请求

GET /Hello/index.jsp HTTP/1.1 Accept: */* Accept-Language: zh-CN
User-Agent: Mozilla/4.0 (compatible; MSIE 8.0; Windows NT 6.1; WOW64; Trident/4.0; SLCC2; .NET CLR 2.0.50727; .NET CLR 3.5.30729; .NET CLR 3.0.30729; Media Center PC 6.0; .NET4.0C; .NET4.0E)
Accept-Encoding: gzip, deflate
Host: localhost:8080
Connection: Keep-Alive
Cookie: JSESSIONID=C55836CDA892D9124C03CF8FE8311B15

Get 请求没有请求体,Post 请求才有请求体

   GET  /Hello/index.jsp  HTTP/1.1 : GET  请 求 , 请 求 服 务 器 路 径 

Hello/index.jsp,协议为 1.1;

l Host:localhost:请求的主机名为 localhost;

l User-Agent: Mozilla/4.0 (compatible; MSIE 8.0…:与浏览器和 OS 相关的信息。有些网站会显示用户的系统版本和浏览器版本信息,这都是通过获取 User-

Agent 头信息而来的;

l Accept: */*:告诉服务器,当前客户端可以接收的文档类型, */*,就表示什么都可以接收;

l Accept-Language: zh-CN:当前客户端支持的语言,可以在浏览器的工具

à选项中找到语言相关信息;

l Accept-Encoding: gzip, deflate:支持的压缩格式。数据在网络上传递时,可能服务器会把数据压缩后再发送;

l Connection: keep-alive:客户端支持的链接方式,保持一段时间链接,默认为 3000ms;

l Cookie: JSESSIONID=369766FDF6220F7803433C0B2DE36D98:因为不是第一次访问这个地址,所以会在请求中把上一次服务器响应中发送过来的 Cookie

在请求中一并发送过去。

3) Post 请求


 POST 请求要求将 form 标签的 method 的属性设置为 post

 

POST /Hello/target.html 
HTTP/1.1 Accept: application/x-ms-application, image/jpeg, application/xaml+xml, image/gif, image/pjpeg, application/x-ms-xbap, */* Referer: http://localhost:8080/Hello/ Accept-Language: zh-CN

User-Agent: Mozilla/4.0 (compatible; MSIE 8.0; Windows NT 6.1; WOW64; Trident/4.0; SLCC2; .NET CLR 2.0.50727; .NET CLR 3.5.30729; .NET CLR 3.0.30729; Media Center PC 6.0; .NET4.0C; .NET4.0E)

Content-Type: application/x-www-form-urlencoded

Accept-Encoding: gzip, deflate

Host: localhost:8080

Content-Length: 14

Connection: Keep-Alive

Cache-Control: no-cache

Cookie: JSESSIONID=774DA38C1B78AE288610D77621590345

username=admin

l Referer: http://localhost:8080/hello/index.jsp:请求来自哪个页面,例如你在百度上点击链接到了这里,那么 Referer:http://www.baidu.com;如果你是在浏览器的地

址栏中直接输入的地址,那么就没有 Referer 这个请求头了;

l Content-Type: application/x-www-form-urlencoded:表单的数据类型,说明会使用 url 格式编码数据;url 编码的数据都是以“%”为前缀,后面跟随两位的 16 

制,例如“传智”这两个字使用 UTF-8 的 url 编码用为“%E4%BC%A0%E6%99%BA”;

l Content-Length:13:请求体的长度,这里表示 13 个字节。

l keyword=hello:请求体内容!hello 是在表单中输入的数据,keyword 是表单字段的名字。

3.5.2 响应报文

1) 报文格式

响应首行(响应行);
响应头信息(响应头);
空行;
响应体;
HTTP/1.1 200 OK
Server: Apache-Coyote/1.1
Content-Type: text/html;charset=UTF-8
Content-Length: 274
Date: Tue, 07 Apr 2015 10:08:26 GMT

 

<!DOCTYPE html PUBLIC "-//W3C//DTD HTML 4.01 Transitional//EN" > <html>
<head>
<meta http-equiv="Content-Type" content="text/html; charset=UTF-8"> <title>Insert title here</title>
</head>
<body>
<h1>Hello</h1>
</body>
</html>

l HTTP/1.1 200 OK:响应协议为 HTTP1.1,状态码为 200,表示请求成功;

l Server: Apache-Coyote/1.1:服务器的版本信息;

l Content-Type: text/html;charset=UTF-8:响应体使用的编码为 UTF-8;

l Content-Length: 274:响应体为 274 字节;

l Date: Tue, 07 Apr 2015 10:08:26 GMT:响应的时间,这可能会有 8 小时的时

区差;

3.5 响应状态码

1) 状态码用来告诉 HTTP 客户端,HTTP 服务器是否产生了预期的 Response。HTTP/1.1

协议中定义了 5 类状态码, 状态码由三位数字组成,第一个数字定义了响应的类别

l 1XX 提示信息 - 表示请求已被成功接收,继续处理

l 2XX 成功 - 表示请求已被成功接收,理解,接受

   3XX 重定向 - 要完成请求必须进行更进一步的处理

l 4XX 客户端错误 - 请求有语法错误或请求无法实现

l 5XX 服务器端错误 - 服务器未能实现合法的请求

2) 响应码对浏览器来说很重要,它告诉浏览器响应的结果,常见的状态码有:

l 200:请求成功,浏览器会把响应体内容(通常是 html)显示在浏览器中;

l 404:请求的资源没有找到,说明客户端错误的请求了不存在的资源;

l 500:请求资源找到了,但服务器内部出现了错误;

l 302:重定向,当响应码为 302 时,表示服务器要求浏览器重新再发一个请求,服务器会发送一个响应头 Location,它指定了新请求的 URL 地址;

第 章:操作数据库

Go 语言中的 database/sql 包定义了对数据库的一系列操作。database/sql/driver

包定义了应被数据库驱动实现的接口,这些接口会被 sql 包使用。但是 Go 语言没有提

供任何官方的数据库驱动,所以我们需要导入第三方的数据库驱动。不过我们连接数据

库之后对数据库操作的大部分代码都使用 sql 包。

4.1 获取数据库连接

1) 创建一个 db.go 文件,导入 database/sql 包以及第三方驱动包

import (
"database/sql"
_ "github.com/go-sql-driver/mysql"

)

2) 定义两个全局变量

var (
Db *sql.DB
err error
) 

l DB 结构体的说明

 

3) 创建 init 函数,在函数体中调用 sql 包的 Open 函数获取连接

func init() {
Db, err = sql.Open("mysql", "root:root@tcp(localhost:3306)/test") 
if err != nil {
        panic(err.Error())
    }
}

 

l Open 函数的说明

 

参数 dataSourceName 的格式:

数据库用户名:数据库密码@[tcp(localhost:3306)]/数据库名

l Open 函数可能只是验证其参数,而不创建与数据库的连接。如果要检查数据源的名称是否合法,应调用返回值的 Ping 方法。

 

返回的 DB 可以安全的被多个 go 程同时使用,并会维护自身的闲置连接池。这样一来,Open 函数只需调用一次。很少需要关闭 DB

4.2 增删改操作

1) 在连接的 test 数据库中创建一个 users 

CREATE TABLE users(
    id INT PRIMARY KEY AUTO_INCREMENT,
    username VARCHAR(100) UNIQUE NOT NULL,
    PASSWORD VARCHAR(100) NOT NULL,
    email VARCHAR(100)
)

2) 向 users 表中插入一条记录

创建 user.go 文件,文件中编写一下代码 package model

import ( "fmt"
"webproject/utils"
)
type User struct {
  ID int
  Username string
  Password string
  Email string
}
func (user *User) AddUser() error { // 写 sql 语句
sqlStr := "insert into users(username , password , email) values(?,?,?)"
//预编译
stmt, err := utils.Db.Prepare(sqlStr) 
  if err != nil {     fmt.Println("预编译出现异常:", err) return err } //执行 _, erro := stmt.Exec(user.Username, user.Password, user.Email)
if erro != nil {   fmt.Println("执行出现异常:", erro) return erro }   return nil }

 

l Prepare 方法的说明

 

l Stmt 结构体及它的方法的说明

 

l DB 结构体中也有 Exec、Query 和 QueryRow 方法

 

所以还可以通过调用 DB 的 Exec 方法添加用户(以下只展示了 user.go 文件修改之后的 AddUser 方法)

func (user *User) AddUser() error {
// 写 sql 语句
sqlStr := "insert into users(username , password , email) values(?,?,?)"
//执行
_, erro := utils.Db.Exec(sqlStr, user.Username, user.Password, user.Email)
if erro != nil {
  fmt.Println("执行出现异常:", erro) return erro
}
return nil
} 

l 请同学们仿照着添加操作将删除和更新完成

4.2 单元测试

4.3.1 简介

顾名思义,单元测试( unit test),就是一种为验证单元的正确性而设置的自动化测

试,一个单元就是程序中的一个模块化部分。一般来说,一个单元通常会与程序中的一

个函数或者一个方法相对应,但这并不是必须的。Go 的单元测试需要用到 testing 

以及 go test 命令,而且对测试文件也有以下要求

1) 被测试的源文件和测试文件必须位于同一个包下

2) 测试文件必须要以_test.go 结尾

虽然 Go 对测试文件_test.go 的前缀没有强制要求,不过一般我们都设置为被测试的文件的文件名,如:要对 user.go 进行测试,那么测试文件的

名字我们通常设置为 user_test.go

3) 测试文件中的测试函数为 TestXxx(t *testing.T)

其中 Xxx 的首字母必须是大写的英文字母

函数参数必须是 test.T 的指针类型(如果是 Benchmark 测试则参数是 testing.B 的指针类型)

4.3.2 测试代码:

1) 在 user_test.go 中测试添加员工的方法

func TestAddUser(t *testing.T) {
fmt.Println("测试添加用户:")
    user := &User{
        Username: "admin3",
        Password: "123456",
        Email: "admin3@qq.com",
}
//将 user 添加到数据库中 user.AddUser()
}    

 

l testing 包的说明

 

2) 如果一个测试函数的函数名的不是以 Test 开头,那么在使用 go test 命令时默认不会执行,不过我们可以设置该函数时一个子测试函数,可以在其他测试函数里通过 t.Run 方法来执行子测试函数,具体代码如下

func TestUser(t *testing.T) {
    t.Run("正在测试添加用户:", testAddUser)
    t.Run("正在测试获取一个用户:", testGetUserById)
}
//子测试函数
func testAddUser(t *testing.T) {
    fmt.Println("测试添加用户:") 
    user := &User{
        Username: "admin5",
        Password: "123456",
        Email: "admin5@qq.com",
    }
    //将 user 添加到数据库中 
    user.AddUser()
}
//子测试函数
func testGetUserByID(t *testing.T) { u := &User{}
    user, _ := u.GetUserByID(1) 
    fmt.Println("用户的信息是:", *user)
}

3) 我们还可以通过 TestMain(m *testing.M)函数在测试之前和之后做一些其他的操作

a) 测试文件中有 TestMain 函数时,执行 go test 命令将直接运行 TestMain

函数,不直接运行测试函数,只有在 TestMain 函数中执行 m.Run()时才会执行测试函数

b) 如果想查看测试的详细过程,可以使用 go test -v 命令

c) 具体代码

func TestMain(m *testing.M) {
  fmt.Println("开始测试")
  m.Run()
}
func TestUser(t *testing.T) { 
  t.Run("正在测试添加用户:", testAddUser) } func testAddUser(t *testing.T) {
  fmt.Println("测试添加用户:")
  user := &User{     Username: "admin5",     Password: "123456",     Email: "admin5@qq.com",   } //将 user 添加到数据库中
user.AddUser() }

l Main 的说明

 

4.4 获取一条记录

ü 根据用户的 id 从数据库中获取一条记录

ü    代码实现:

func (user *User) GetUserByID(userId int) (*User, error) { 
//写 sql 语句
sqlStr := "select id , username , password , email from users where id = ?" 
//执行 sql
row := utils.Db.QueryRow(sqlStr, userId) 
//声明三个变量 
var username string
var password string 
var email string
//将各个字段中的值读到以上三个变量中 
err := row.Scan(&userId, &username, &password, &email) 
if err != nil {
  return nil, err
}
//将三个变量的值赋给 User 结构体 
u := &User{
  ID: userId,
  Username: username,
  Password: password,
  Email: email,
}
  return u, nil
}

 

l Row 结构体及 San 方法的说明

 

4.5 获取多条记录

ü 从数据库中查询出所有的记录

ü 代码实现:

View Code

 

l Rows 结构体说明

 

l Next 方法和 Scan 方法说明

 

第 5 章:处理请求

Go 语言的 net/http 包提供了一系列用于表示 HTTP 报文的结构,我们可以使用它

处理请求和发送相应,其中 Request 结构代表了客户端发送的请求报文,下面让我们看

一下 Request 结构体

 

 

 

 

5.1 获取请求 URL

Request 结构中的 URL 字段用于表示请求行中包含的 URL,改字段是一个指向

url.URL 结构的指针,让我们来看一下 URL 结构

 

1) Path 字段、

获取请求的 URL

l 例如:http://localhost:8080/hello?username=admin&password=123456

  1. 通过 r.URL.Path 只能得到 /hello

2) RawQuery 字段

获取请求的 URL 后面?后面的查询字符串

l 例如:http://localhost:8080/hello?username=admin&password=123456

  1. 通过 r.URL.RawQuery 得到的是 username=admin&password=123456

5.2 获取请求头中的信息

通过 Request 结果中的 Header 字段用来获取请求头中的所有信息,Header 字段的类型是 Header 类型,而 Header 类型是一个 map[string][]string,string 类型的 key, string 切片类型的值。下面是 Header 类型及它的方法:

 

1) 获取请求头中的所有信息

r.Header

l 得到的结果如下:、

map[User-Agent:[Mozilla/5.0 (Windows NT 10.0; Win64; x64) AppleWebKit/537.36 (KHTML, like Gecko) Chrome/67.0.3396.62 Safari/537.36] 
Accept:[text/html,application/xhtml+xml,application/xml;q=0.9,image/webp,ima ge/apng,*/*;q=0.8]
Accept-Encoding:[gzip, deflate, br] Accept-Language:[zh-CN,zh;q=0.9,en-US;q=0.8,en;q=0.7] Connection:[keep-alive] Upgrade-Insecure-Requests:[1]]

 

2) 获取请求头中的某个具体属性的值,如获取 Accept-Encoding 的值

l 方式一:r.Header[“Accept-Encoding”]

  1. 得到的是一个字符串切片
  1. 结果

[gzip, deflate, br]

l 方式二:r.Header.Get(“Accept-Encoding”)

  1. 得到的是字符串形式的值,多个值使用逗号分隔
  1. 结果

gzip, deflate, br

5.3 获取请求体中的信息

请求和响应的主体都是有 Request 结构中的 Body 字段表示,这个字段的类型是

io.ReadCloser 接口,该接口包含了 Reader 接口和 Closer 接口,Reader 接口拥有 Read

方法,Closer 接口拥有 Close 方法

 

 

 

1) 由于 GET 请求没有请求体,所以我们需要在 HTML 页面中创建一个 form 表单,通过指定 method=”post”来发送一个 POST 请求

a) 表单

<form action="http://localhost:8080/getBody" method="POST">
用 户 名 : <input type="text" name="username"
value="hanzong"><br/>
密 码 : <input type="password" name="password"
value="666666"><br/>
<input type="submit">
</form>

b) 服务器处理请求的代码

package main
import ( 
"fmt" "net/http"
)
func handler(w http.ResponseWriter, r *http.Request) { 
//获取内容的长度
   length := r.ContentLength //创建一个字节切片
  body := make([]byte, length) //读取请求体 
  r.Body.Read(body)   fmt.Fprintln(w, "请求体中的内容是:", string(body)) } func main() { http.HandleFunc("/getBody", handler)   http.ListenAndServe(":8080", nil) }

 

c) 在浏览器上显示的结果

请求体中的内容是: username=hanzong&password=666666

5.4 获取请求参数

下面我们就通过 net/http 库中的 Request 结构的字段以及方法获取请求 URL 后面

的请求参数以及 form 表单中提交的请求参数

5.4.1 Form 字段

1) 类型是 url.Values 类型,Form 是解析好的表单数据,包括 URL 字段的 query

参数和 POST 或 PUT 的表单数据。

 

2) Form 字段只有在调用 Request  ParseForm 方法后才有效。在客户端,会忽略请求中的本字段而使用 Body 替代

 

3) 获取 5.3 中的表单中提交的请求参数(username 和 password)

   代码

func handler(w http.ResponseWriter, r *http.Request) {
//解析表单
r.ParseForm()
//获取请求参数 
fmt.Fprintln(w, "请求参数为:", r.Form)

注意:在执行 r.Form 之前一定要调用 ParseForm 方法

l 结果

请求参数为: map[password:[666666] username:[hanzong]]

d) 如果对 form 表单做一些修改,在 action 属性的 URL 后面也添加相同的请求参数,如下:

 

<form action="http://localhost:8080/getBodyusername=admin&pwd=123456" method="POST">
用 户 名 : <input type="text" name="username"
value="hanzong"><br/>
密 码 :  <input type="password" name="password"
value="666666"><br/>
<input type="submit" 
</form>

 

l 则执行结果如下:

请求参数为:map[username:[hanzong admin] password:[666666] pwd:[123456]]

我们发现:表单中的请求参数 username 和 URL 中的请求参数 username 都获取到了,而且表单中的请求参数的值排在 URL 请求参

数值的前面

如果此时我们只想获取表单中的请求参数该怎么办呢?那就需要使用 Request 结构中的 PostForm 字段

5.4.2 PostForm 字段

1) 类型也是 url.Values 类型,用来获取表单中的请求参数

l  将 r.Form 改为 r.PostForm 之后的代码

func handler(w http.ResponseWriter, r *http.Request) { 
    //解析表单 r.ParseForm()
    //获取请求参数
    fmt.Fprintln(w, "请求参数为:", r.PostForm)
}

 

l 结果 

请求参数为: map[username:[hanzong] password:[666666]]

2) 但是 PostForm 字段只支持 application/x-www-form-urlencoded 编码,如果 form 表单的 enctype 属性值为 multipart/form-data,那么使用 PostForm 字段无法获取表单中的数据,此时需要使用 MultipartForm 字段

说明:form 表单的 enctype 属性的默认值是 application/x-www-form-urlencoded 编 码 , 实 现 上 传 文 件 时 需 要 讲 该 属 性 的 值 设 置 

multipart/form-data 编码格式

5.4.3 FormValue 方法和 PostFormValue 方法

1) FormValue 方法

a) 可以通过 FormValue 方法快速地获取某一个请求参数,该方法调用之前会自动调用 ParseMultipartForm 和 ParseForm 方法对表单进行解析

 

   代码

func handler(w http.ResponseWriter, r *http.Request) { //获取请求参数
  fmt.Fprintln(w, "请求参数 username 的值为:", r.FormValue("username"))
}

 

l 结果

请求参数 username 的值为: hanzong 

2) PostFormValue 方法

a) 可以通过 PostFormValue 方法快速地获取表单中的某一个请求参数,该方法调用之前会自动调用 ParseMultipartForm 和 ParseForm 方法对表单进行解析 

 

l 代码

func handler(w http.ResponseWriter, r *http.Request) {
 //获取请求参数
fmt.Fprintln(w, "请求参数 username 的值为:", r.PostFormValue("username"))
} 

 

l 结果

请求参数 username 的值为: hanzong   

5.4.4 MultipartForm 字段

为了取得 multipart/form-data 编码的表单数据,我们需要用到 Request 结构的

ParseMultipartForm 方法和 MultipartForm 字段,我们通常上传文件时会将 form 表单的 enctype 属性值设置为 multipart/form-data

 

1) 表单

<form action="http://localhost:8080/upload" method="POST" enctype="multipart/form-data">
用 户 名 : <input type="text" name="username" value="hanzong"><br/>
文件:<input type="file" name="photo" /><br/> <input type="submit" value="提交"/>
</form

2) 后台处理请求代码

package main
import ( 
    "fmt" "net/http"
)
func handler(w http.ResponseWriter, r *http.Request) {
   //解析表单 
  r.ParseMultipartForm(1024)
  //打印表单数据 
  fmt.Fprintln(w, r.MultipartForm)
}
func main() {
  http.HandleFunc("/upload", handler)
  http.ListenAndServe(":8080", nil)
}

3) 浏览器显示结果

&{map[username:[hanzong]] map[photo:[0xc042126000]]}

l 结果中有两个映射,第一个映射映射的是用户名;第二个映射的值是一个地址

l MuiltipartForm 字段的类型为 *multipart.Form,multipart 包下 Form 结构的指针类型

 

  

 

l 打开上传的文件

func handler(w http.ResponseWriter, r *http.Request) { //解析表单 
  r.ParseMultipartForm(1024)   fileHeader := r.MultipartForm.File["photo"][0]   file, err := fileHeader.Open()   if err == nil {     data, err := ioutil.ReadAll(file) if err == nil {     fmt.Fprintln(w, string(data))     }   } }

 

4) FormFile 方法

l net/http 提供的 FormFile 方法可以快速的获取被上传的文件,但是只能处理上传一个文件的情况。

  

l 代码

func handler(w http.ResponseWriter, r *http.Request) {
  file, _, err := r.FormFile("photo")
  if err == nil {
    data, err := ioutil.ReadAll(file)
  if err == nil {
    fmt.Fprintln(w, string(data))
    }
  }
}

 

5.5 给客户端响应

前面我们一直说的是如何使用处理器中的 *http.Request 处理用户的请求,下面我

们来说一下如何使用 http.ResponseWriter 来给用户响应

 

1) 给客户端响应一个字符串 l 处理器中的代码

func handler(w http.ResponseWriter, r *http.Request) {
    w.Write([]byte("你的请求我已经收到"))
} 

l 浏览器中的结果你的请求我已经收到

l 响应报文中的内容

HTTP/1.1 200 OK
Date: Fri, 10 Aug 2018 01:09:27 GMT
Content-Length: 27
Content-Type: text/plain; charset=utf-8

2) 给客户端响应一个 HTML 页面

1) 处理器中的代码

func handler(w http.ResponseWriter, r *http.Request) {
html := `<html> <head>
<title>测试响应内容为网页</title>
<meta charset="utf-8"/>
</head>
<body>
我是以网页的形式响应过来的!
</body>
</html>`
w.Write([]byte(html))
}

2) 浏览器中的结果我是以网页的形式响应过来的!

l  通过在浏览器中右键→查看网页代码发现确实是一个 html 页面

3) 响应报文中的内容

HTTP/1.1 200 OK
Date: Fri, 10 Aug 2018 01:26:58 GMT
Content-Length: 195 
Content-Type: text/html; charset=utf-8

3) 给客户端响应 JSON 格式的数据

1) 处理器端代码

func handler(w http.ResponseWriter, r *http.Request) { 
//设置响应头中内容的类型 
w.Header().Set("Content-Type", "application/json") 
user := User{
    ID: 1,
    Username: "admin",
    Password: "123456",
}
//将 user 转换为 json 格式
 json, _ := json.Marshal(user) w.Write(json)
}

2) 浏览器中的结果

{"ID":1,"Username":"admin","Password":"123456"}

3) 响应报文中的内容

HTTP/1.1 200 OK
Content-Type: application/json 
Date: Fri, 10 Aug 2018 01:58:02 GMT
Content-Length: 47

4) 让客户端重定向

1) 处理器端代码

func handler(w http.ResponseWriter, r *http.Request) { 
//以下操作必须要在 WriteHeader 之前进行
w.Header().Set("Location", "https:www.baidu.com") 
w.WriteHeader(302)
}

2) 响应报文中的内容

HTTP/1.1 302 Found
Location: https:www.baidu.com
Date: Fri, 10 Aug 2018 01:45:04 GMT
Content-Length: 0
Content-Type: text/plain; charset=utf-

第 6 章:模板引擎

Go 为我们提供了 text/template 库和 html/template 库这两个模板引擎,模板引擎通过将数据和模板组合在一起生成最终的 HTML,而处理器负责调用模板引擎并将引擎生成的 HTMl 返回给客户端。
Go 的模板都是文本文档(其中 Web 应用的模板通常都是 HTML),它们都嵌入了一些称为动作的指令。从模板引擎的角度来说,模板就是嵌入了动作的文本(这些文本通常包含在模板文件里面),而模板引擎则通过分析并执行这些文本来生成出另外一些文本。

6.1 HelloWorld 

使用 Go 的 Web 模板引擎需要以下两个步骤:

(1) 对文本格式的模板源进行语法分析,创建一个经过语法分析的模板结构,其中 

模板源既可以是一个字符串,也可以是模板文件中包含的内容。

(2 )执行经过语法分析的模板,将 ResponseWriter 和模板所需的动态数据传递给模

板引擎,被调用的模板引擎会把经过语法分析的模板和传入的数据结合起来,生成出最

终的 HTML,并将这些 HTML 传递给 ResponseWriter。

下面就让我们写一个简单的 HelloWorld

1) 创建模板文件 hello.html

<html>
<head> <title>模板文件</title> <meta charset="utf-8"/>
</head>
<body> //嵌入动作
{{.}}
</body>
</html> 

2) 在处理器中触发模板引擎

func handler(w http.ResponseWriter, r *http.Request) { //解析模板文件 
  t, _ := template.ParseFiles("hello.html") //执行模板   t.Execute(w, "Hello World!") }

 

3) 浏览器中的结果

Hello World!

6.2 解析模板

1) ParseFiles 函数

 

当我们调用 ParseFiles 函数解析模板文件时,Go 会创建一个新的模板,并将给定的模板文件的名字作为新模板的名字,如果该函数中传入了多个

文件名,那么也只会返回一个模板,而且以第一个文件的文件名作为模板的名字,至于其他文件对应的模板则会被放到一个 map 中。让我们再来看一下 HelloWorld 中的代码:

t, _ := template.ParseFiles("hello.html")

以上代码相当于调用 New 函数创建一个新模板,然后再调用 template 的 ParseFiles 方法:

 t := template.New("hello.html")
t, _ = t.ParseFiles("hello.html")

 

l 我们在解析模板时都没有对错误进行处理,Go 提供了一个 Must 函数专门用来处理这个错误。Must 函数可以包裹起一个函数,被包裹的函数会 

返回一个指向模板的指针和一个错误,如果错误不是 nil,那么 Must 函数将产生一个 panic。

 

实验 Must 函数之后的代码

t := template.Must(template.ParseFiles("hello.html") 

2) ParseGlob 函数

  

l 通过该函数可以通过指定一个规则一次性传入多个模板文件,如:

t, _ := template.ParseGlob("*.html")

 

6.3 执行模板

1) 通过 Execute 方法

 

l 如果只有一个模板文件,调用这个方法总是可行的;但是如果有多个模板文件,调用这个方法只能得到第一个模板

1) 通过 ExecuteTemplate 方法

  

l 例如:

t, _ := template.ParseFiles("hello.html", "hello2.html")

 l 变量 t 就是一个包含了两个模板的模板集合,第一个模板的名字是hello.html,第二个模板的名字是 hello2.html,如果直接调用 Execute 方法,

 则只有模板 hello.html 会被执行,如何想要执行模板 hello2.html,则需要调用 ExecuteTemplate 方法

 t.ExecuteTemplate(w, "hello2.html", "我要在 hello2.html 中显示")

 

 6.4 动作

 Go 模板的动作就是一些嵌入到模板里面的命令,这些命令在模板中需要放到两个

 大括号里{{ 动作 }},之前我们已经用过一个很重要的动作:点(.),它代表了传递给模

 板的数据。下面我们再介绍几个常用的动作,如果还想了解其他类型的动作,可以参考

 text/template 库的文档。

 6.4.1 条件动作

l 格式一:

{{ if arg}}

要显示的内容

{{ end }}

l 格式二:

{{ if arg}}

要显示的内容

{{else}}

当 if 条件不满足时要显示的内容

{{ end }}

其中的 arg 是传递给条件动作的参数,该值可以是一个字符串常量、一个变量、一个返回单个值的函数获取方法等。

l 例如:

模板文件

<html>
<head>
<title>模板文件</title>
<meta charset="utf-8"/>
</head>
<body>
<!-- 嵌入动作 -->
{{if .}}
你已经成年了!
{{else}}
你还未成年
{{end}}
</body>
</html>

 

处理器端代码

func handler(w http.ResponseWriter, r *http.Request) {
//解析模板文件
t := template.Must(template.ParseFiles("hello.html"))
//声明一个变量
age := 16
//执行模板
t.Execute(w, age > 18)
}

 

浏览器中的结果

你还未成年

6.4.2 迭代动作

迭代动作可以对数组、切片、映射或者通道进行迭代。

l 格式一:

{{range . }}

遍历到的元素是 {{ . }}

{{ end }}

 

l 格式二:

{{range . }}

遍历到的元素是 {{ . }}

{{ else }}

没有任何元素

{{ end }}

range 后面的点代表被遍历的元素;要显示的内容里面的点代表遍历到的元素

l 例如:

模板文件

<html>
<head> <title>模板文件</title> <meta charset="utf-8"/>
</head>
<body> <!-- 嵌入动作 --> {{range .}}
<a href="#">{{.}}</a> {{else}}
没有遍历到任何内容
{{end}}
</body>
</html>

处理器端代码

 func handler(w http.ResponseWriter, r *http.Request) {
 //解析模板文件
 t := template.Must(template.ParseFiles("hello.html"))
 //声明一个字符串切片
 stars := []string{"马蓉", "李小璐", "白百何"}
 //执行模板
 t.Execute(w, stars)
 }

 

浏览器中的结果

马蓉 李小璐 白百何

 l 如果迭代之后是一个个的结构体,获取结构体中的字段值使用 .字段名方式获取

{{range . }}

获取结构体的 Name 字段名 {{ .Name }}

{{ end }} 

迭代 Map 时可以设置变量,变量以$开头:

{{ range $k , $v := . }}

键是 {{ $k }} , 值是 {{ $v }}

{{ end }}

l 迭代管道

{{ c1 | c2 | c3 }}

 n c1、c2 和 c3 可以是参数或者函数。管道允许用户将一个参数的输出传递给下一个参数,各个参数之间使用 | 分割。

6.4.2 设置动作

设置动作允许在指定的范围内对点(.)设置值。

l 格式一:

{{ with arg }}

为传过来的数据设置的新值是{{ . }}

{{ end }}

l 格式二:

{{ with arg }}

为传过来的数据设置的新值是{{ . }}

{{ else }}

传过来的数据仍然是{{ . }}

{{ end }}

l 例如:

 模板文件

<html>
<head> <title>模板文件</title> <meta charset="utf-8"/>
</head>
<body> <!-- 嵌入动作 -->
<div>得到的数据是:{{.}}</div> {{with "太子"}} <div>替换之后的数据是:{{.}}</div> {{end}}
<hr/> {{with ""}}
<div>看一下现在的数据是:{{.}}</div> {{else}} <div>数据没有被替换,还是:{{.}}</div> {{end}}
</body>
</html>

 

处理器端代码

 func handler(w http.ResponseWriter, r *http.Request) {
 //解析模板文件
t := template.Must(template.ParseFiles("hello.html"))
 //执行模板
t.Execute(w, "狸猫")
 }

 

浏览器中的结果

得到的数据是:狸猫

替换之后的数据是:太子

 数据没有被替换,还是:狸猫

6.4.4 包含动作

 含动作允许用户在一个模板里面包含另一个模板,从而构建出嵌套的模板。

l 格式一:{{ template “name” }}

 name 为被包含的模板的名字

 l 格式二:{{ template “name” arg }}

arg 是用户想要传递给被嵌套模板的数据

  例如:

模板文件

hello.html

<html>
<head> <title>模板文件</title> <meta charset="utf-8"/>
</head>
<body> <!-- 嵌入动作 -->
<div>从后台得到的数据是:{{.}}</div> <!-- 包含 hello2.html 模板 -->
{{ template "hello2.html"}} <div>hello.html 文件内容结束</div> <hr/>
<div>将 hello.html 模板文件中的数据传递给 hello2.html
模板文件</div> {{ template "hello2.html" . }}
</body>
</html>

 

hello2.html

<html>
 <head>
<title>hello2 模板文件</title> <meta charset="utf-8"/>
</head>
<body>
<!-- 嵌入动作 -->
<div>hello2.html 模板文件中的数据是:{{.}}</div>
</body>
</html>

 

处理器端代码

 func handler(w http.ResponseWriter, r *http.Request) {
 //解析模板文件
t := template.Must(template.ParseFiles("hello.html", "hello2.html"))
 //执行模板
 t.Execute(w, "测试包含")
}

 

注意:在解析模板文件时,当前文件以及被包含的文件都要解析

n 浏览器中的结果

从后台得到的数据是:测试包含

hello2.html 模板文件中的数据是:

hello.html 文件内容结束

将 hello.html 模板文件中的数据传递给 hello2.html 模板文件

hello2.html 模板文件中的数据是:测试包含 

6.4.5 定义动作

当我们访问一些网站时,经常会看到好多网页中有相同的部分:比如导航栏、版权

信息、联系方式等。这些相同的布局我们可以通过定义动作在模板文件中定义模板来实

现。定义模板的格式是:以{{ define “layout” }}开头,以{{ end }}结尾。 

1) 在一个模板文件(hello.html)中定义一个模板

<!-- 定义模板 -->
{{ define "model"}}
<html>
<head> <title>模板文件</title> <meta charset="utf-8"/>
</head>
<body>
{{ template "content"}}
</body>
</html>
{{ end }}

 

2) 在一个模板文件中定义多个模板

l  模板文件(hello.html)

<!-- 定义模板 -->
{{ define "model"}}
<html>
<head>
<title>模板文件</title>
<meta charset="utf-8"/>
</head>
<body>
{{ template "content"}}
</body>
</html>
{{ end }}
{{ define "content"}}
<a href="#">点我有惊喜</a>
{{ end }}

 

l 处理器端代码

func handler(w http.ResponseWriter, r *http.Request) {
//解析模板文件
t := template.Must(template.ParseFiles("hello.html"))
//执行模板
t.ExecuteTemplate(w, "model", "")
}

 

n  注意:需要调用 ExecuteTemplate 方法并指定模板的名字

l 浏览器中的结果

点我有惊喜

3) 在不同的模板文件中定义同名的模板

l  模板文件

hello.html

<!-- 定义模板 --> {{ define "model"}} <html>
<head> <title>模板文件</title> <meta charset="utf-8"/>
</head>
<body>
{{ template "content"}} </body>
</html>
{{ end }}

 

content1.html

<html>
<head>
<title>content 模板文件</title> <meta charset="utf-8"/>
</head>
<body>
<!-- 定义 content 模板 -->
{{ define “content” }}
<h1>我是 content1.html 模板文件中的内容</h1>
{{ end }}
</body>
</html>

 

content2.html

<html>
<head>
<title>content 模板文件</title>
<meta charset="utf-8"/>
</head>
<body>
<!-- 定义 content 模板 -->
{{ define “content” }}
<h1>我是 content2.html 模板文件中的内容</h1>
{{ end }}
</body>
</html>

 

l 处理器端代码

func handler(w http.ResponseWriter, r *http.Request) { 
rand.Seed(time.Now().Unix()) var t *template.Template
if rand.Intn(5) > 2 { //解析模板文件 t = template.Must(template.ParseFiles("hello.html", "content1.html")) } else { //解析模板文件 t = template.Must(template.ParseFiles("hello.html", "content2.html")) } //执行模板 t.ExecuteTemplate(w, "model", "") }

 

l 浏览器中的结果 

我是 content1.html 模板文件中的内容

6.4.6 块动作

Go 1.6 引入了一个新的块动作,这个动作允许用户定义一个模板并立即使用。相当

于设置了一个默认的模板

l 格式:

{{ block arg }}
如果找不到模板我就要显示了
{{ end }} 

修改 6.4.5 中的模板文件 hello.html <!-- 定义模板 -->

{{ define "model"}}
<html> 
<head> <title>模板文件</title> <meta charset="utf-8"/> 
</head>
<body>
{{ block "content" .}}
如果找不到就显示我
{{ end }}
</body>
</html>
{{ end }}

 

l 稍微修改一下处理器端的代码

func handler(w http.ResponseWriter, r *http.Request) { rand.Seed(time.Now().Unix())
var t *template.Template if rand.Intn(5) > 2 {
//解析模板文件
t = template.Must(template.ParseFiles("hello.html", "content1.html"))
} else { //解析模板文件
t = template.Must(template.ParseFiles("hello.html") 
}
//执行模板
t.ExecuteTemplate(w, "model", "")
}

 

l 浏览器中的结果

如果找不到就显示我

第 7 章:会话控制

HTTP 是无状态协议,服务器不能记录浏览器的访问状态,也就是说服务器不

能区分中两次请求是否由一个客户端发出。这样的设计严重阻碍的 Web 程序的设计。

如:在我们进行网购时,买了一条裤子,又买了一个手机。由于 http 协议是无状态的,

如果不通过其他手段,服务器是不能知道用户到底买了什么。而 Cookie 就是解决方案

之一。

7.1 Cookie

7.1.1 简介

Cookie 实际上就是服务器保存在浏览器上的一段信息。浏览器有了 Cookie 之后,

每次向服务器发送请求时都会同时将该信息发送给服务器,服务器收到请求后,就可以

根据该信息处理请求。

 

7.1.2 Cookie 的运行原理 

1) 第一次向服务器发送请求时在服务器端创建 Cookie

2) 将在服务器端创建的 Cookie 以响应头的方式发送给浏览器

3) 以后再发送请求浏览器就会携带着该 Cookie

4) 服务器得到 Cookie 之后根据 Cookie 的信息来区分不同的用户

7.1.3 创建 Cookie 并将它发送给浏览器

1) 在服务器创建 Cookie 并将它发送给浏览器 l 服务器端代码 

func handler(w http.ResponseWriter, r *http.Request) { 
cookie1 := http.Cookie{   Name: "user1",   Value: "admin",   HttpOnly: true, } cookie2 := http.Cookie{
  Name: "user2", Value: "superAdmin", HttpOnly: true, } //将 Cookie 发送给浏览器,即添加第一个
Cookie w.Header().Set("Set-Cookie", cookie1.String())
//再添加一个
Cookie w.Header().Add("Set-Cookie", cookie2.String()) }

 

l 浏览器响应报文中的内容

HTTP/1.1 200 OK
Set-Cookie: user1=admin; HttpOnly
Set-Cookie: user2=superAdmin; HttpOnly
Date: Sun, 12 Aug 2018 07:24:49 GMT
Content-Length: 0
Content-Type: text/plain; charset=utf-8

 

2) 以后每次发送请求浏览器都会携带着 Cookie 

GET /cookie HTTP/1.1 Host: localhost:8080 Connection: keep-alive
Upgrade-Insecure-Requests: 1
User-Agent: Mozilla/5.0 (Windows NT 10.0; Win64; x64) AppleWebKit/537.36 (KHTML, like Gecko) Chrome/67.0.3396.62 Safari/537.36
Accept:
text/html,application/xhtml+xml,application/xml;q=0.9,image/webp,image/
apng,*/*;q=0.8
Accept-Encoding: gzip, deflate, br
Accept-Language: zh-CN,zh;q=0.9,en-US;q=0.8,en;q=0.7
Cookie: user1=admin; user2=superAdmin

 

3) 除了 Set 和 Add 方法之外,Go 还提供了一种更快捷的设置 Cookie 的方式,就是通过 net/http 库中的 SetCookie 方法

 

将 1)中的代码进行修改

func handler(w http.ResponseWriter, r *http.Request) {
  cookie1 := http.Cookie{
    Name: "user1",
    Value: "admin",
    HttpOnly: true,
}
cookie2 := http.Cookie{ Name: "user2", Value: "superAdmin", HttpOnly: true,}
  http.SetCookie(w, &cookie1)
  http.SetCookie(w, &cookie2)
} 

 

7.1.4 读取 Cookie

由于我们在发送请求时 Cookie 在请求头中,所以我们可以通过 Request 结构中的

Header 字段来获取 Cookie

1) 处理器端代码 

func handler(w http.ResponseWriter, r *http.Request) { 
//获取请求头中的 
Cookie cookies := r.Header["Cookie"]
    fmt.Fprintln(w, cookies)
} 

 

2) 浏览器中的结果

[user1=admin; user2=superAdmin]

7.1.5 设置 Cookie 的有效时间

Cookie 默认是会话级别的,当关闭浏览器之后 Cookie 将失效,我们可以通过 Cookie 

结构的 MaxAge 字段设置 Cookie 的有效时间

1) 处理器端代码

func handler(w http.ResponseWriter, r *http.Request) {
  cookie := http.Cookie{ Name: "user",
    Value: "persistAdmin",
    HttpOnly: true,
    MaxAge: 60,
  }
//将 Cookie 发送给浏览器 
w.Header().Set("Set-Cookie", cookie.String()) }

2) 浏览器响应报文中的内容

HTTP/1.1 200 OK
Set-Cookie: user=persistAdmin; Max-Age=60; HttpOnly
Date: Sun, 12 Aug 2018 07:32:57 GMT 
Content-Length: 0
Content-Type: text/plain; charset=utf-8

7.1.6 Cookie 的用途

1) 广告推荐

2) 免登录

7.2 Session

7.2.1 简介

使用 Cookie 有一个非常大的局限,就是如果 Cookie 很多,则无形的增加了客户

端与服务端的数据传输量。而且由于浏览器对 Cookie 数量的限制,注定我们不能再

Cookie 中保存过多的信息,于是 Session 出现。

Session 的作用就是在服务器端保存一些用户的数据,然后传递给用户一个特殊

的 Cookie,这个 Cookie 对应着这个服务器中的一个 Session,通过它就可以获取到保

存用户信息的 Session,进而就知道是那个用户再发送请求。

7.2.2 Session 的运行原理

1) 第一次向服务器发送请求时创建 Session,给它设置一个全球唯一的 ID(可以通过UUID 生成)

2) 创建一个 Cookie,将 Cookie 的 Value 设置为 Session 的 ID 值,并将 Cookie 发送给浏览器

3) 以后再发送请求浏览器就会携带着该 Cookie

4) 服务器获取 Cookie 并根据它的 Value 值找到服务器中对应的 Session,也就知道了请求是那个用户发的 

第 8 章:处理静态文件

对于 HTML 页面中的 css 以及 js 等静态文件,需要使用使用 net/http 包下的以下

方法来处理

1) StripPrefix 函数

 

2) FileServer 函数

 

   

3) 例如:

a) 项目的静态文件的目录结构如下:

 

b) index.html 模板文件中引入的 css 样式的地址如下:

 

c) 对静态文件的处理 

http.Handle("/static/", http.StripPrefix("/static/", http.FileServer(http.Dir("views/static"))))

l /static/会匹配 以 /static/开发的路径,当浏览器请求 index.html 页面中的 style.css 文件时,static 前缀会被替换为 views/staic,然后去 views/static/css

目录中取查找 style.css 文件 

posted @ 2019-08-27 00:16  麦奇  阅读(727)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