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回溯法的应用范围:只要能把待求解的问题分成不太多的步骤,每个步骤又只有不太多的选择就可以考虑使用回溯法。若用回溯法求问题的所有解时,要回溯到根,且根结点的所有可行的子树都要已被搜索遍才结束。 而若使用回溯法求任一个解时,只要搜索到问题的一个解就可以结束。回溯法将问题的候选解按照某一顺序逐一枚举和检验... 阅读全文
结构化分析和方法
2015-05-14 17:06 by itwolf, 992 阅读, 1 推荐, 收藏,
摘要:结构化分析方法(SA)是一种面向数据流的需求分析方法,适用于分析大型数据处理系统,是一种简单、实用的方法。基本思想是自顶向下逐层分解。分析结果有一套分层的数据流图、一本数据词典、一组小说明(加工逻辑说明)和补充材料。一、数据流1、数据流图(DFD)组成成分:(1)数据流:由一组固定成分的数据组成,表... 阅读全文
经典算法学习之分治法(以排列、组合程序为例)
2015-05-07 09:16 by itwolf, 6067 阅读, 1 推荐, 收藏,
摘要:分治法的思想:将原问题分解为几个规模较小但类似于原问题的子问题,递归的求解这些子问题,然后再合并这些子问题的解来建立原问题的解。分治法在每层递归是遵循的三个步骤:(1)分解原问题为若干个子问题,这些子问题是原问题的规模较小的实例。(2)解决这些子问题,队规的求解各个子问题,当子问题规模足够小的时候,... 阅读全文
TCP/IP 与OSI结构图
2015-05-06 15:54 by itwolf, 830 阅读, 0 推荐, 收藏,
摘要:OSI参考模型各层的作用物理层:在物理媒体上传输原始的数据比特流。数据链路层:将数据分成一个个数据帧,以数据帧为单位传输。有应有答,遇错重发。网络层:将数据分成一定长度的分组,将分组穿过通信子网,从信源选择路径后传到信宿。传输层:提供不具体网络的高效、经济、透明的端到端数据传输服务。会话层:进程间的... 阅读全文
网络号和主机号的计算
2015-05-06 14:57 by itwolf, 5746 阅读, 1 推荐, 收藏,
摘要:因为想要学习网络号和主机号的计算需要先知道其IP地址和子网掩码,所以这篇博客的学习是以上一篇IP地址分类及私网IP为基础的。具体为: 网络号=IP地址&子网掩码 主机号=IP地址&(取反后的子网掩码)例如有一个C类地址为: 192.9.200.13其缺省的子网掩码为: 255.255.25... 阅读全文
IP地址分类及私网IP
2015-05-06 10:51 by itwolf, 4642 阅读, 0 推荐, 收藏,
摘要:5类IP地址:IP地址共有32位字节,其中A~C类IP地址由类标识号、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组成,A类标识最高位为0,网络地址为1字节,主机地址为3字节,B类标识最高位为10,网络地址为2字节,主机地址为2字节,C类标识最高位为110,网络地址为3字节,主机地址为1字节,D类标识最高位为1110,不区分... 阅读全文
转:Cache相关
2015-04-27 14:36 by itwolf, 182 阅读, 0 推荐, 收藏,
摘要:声明:本文截取自http://blog.163.com/ac_victory/blog/static/1033187262010325113928577/(1)“Cache”是什么Cache(即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 Memory),是我们最常听到的一个词了。(2)为什么要设计Cache我们知道... 阅读全文
原码 反码 补码 移码
2015-04-27 11:33 by itwolf, 711 阅读, 0 推荐, 收藏,
摘要:1、正数的原码、补码、反码均为其本身;2、负数(二进制)的原码、补码、反码公式: 反码 = 原码(除符号位外)每位取反 补码 = 反码 + 1 反码 = 补码 - 1 移码 = 补码符号位取反目的:反码:解决负数加法运算问题,将减法运算转换为加法运算,从而简化运算规则;补码:解决负数加法运算正负零问... 阅读全文
CRC校验码
2015-04-27 10:01 by itwolf, 939 阅读, 0 推荐, 收藏,
摘要:循环冗余校验码(CRC)的基本原理是:在K位信息码后再拼接R位的校验码,整个编码长度为N位,因此,这种编码也叫(N,K)码。对于一个给定的(N,K)码,可以证明存在一个最高次幂为R的多项式G(x)(R=N-K)。根据G(x)可以生成K位信息的校验码,而G(x)叫做这个CRC码的生成多项式。编码规则:... 阅读全文
计算机系统可靠性的计算
2015-04-27 08:58 by itwolf, 3836 阅读, 0 推荐, 收藏,
摘要:计算机系统的可靠性是制从它开始运行(t=0)到某时刻t这段时间内能正常运行的概率,用R(t)表示。失效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失效的元件数与元件总数的比例,以λ表示。两次故障之间系统能够正常工作的时间的平均值称为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计算公式:系统类型可靠性失效率串联系统R=R1×R2×...×Rnλ... 阅读全文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