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先说一下我以前对桥接模式的理解:当每个类中都使用到了同样的属性或方法时,应该将他们单独抽象出来,变成这些类的属性和方法(避免重复造轮子),当时的感觉是和三层模型中的model有点单相似,也就是让model独立出来就可以上蹿下跳^_^ 现在看来,这句话,前半句是对的,后半句,有点牵强。具体实现方式(举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8-06-03 21:44
南东
阅读(106)
评论(0)
推荐(0)
摘要:
适配器设计模式的适应场景: 一般情况是上端固定,下端固定,下端功能不满足或跟上端不协调,使用适配器重新包一层(继承适配器接口,以满足上端需求,继承下层类,以调用方法),使下端代码能满足上端需求(欺骗,强行满足),即类适配器 类适配器存在的问题是,下端也许存在不满足上端的方法,会抛出异常或提供假的实现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8-06-03 18:31
南东
阅读(125)
评论(0)
推荐(0)
摘要:
1、使用单例模式定义类的构造函数2、将类的初始化改为克隆 2.1单例模式的类初始化 2.2 原型模式类的初始化 3、类的初始化使用克隆方式 总结: 原型模式是为了解决单列模式初始化快,但是类的属性所有对象共用(相互覆盖)而使用的,克隆分为深克隆和浅克隆。浅克隆只能克隆值类型的属性,引用类型的变量依然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8-06-03 12:53
南东
阅读(151)
评论(0)
推荐(0)
摘要:
1、定义IVisitor接口,确定变化所涉及的方法 2、封装变化类、实现IVisitor接口 3、在实体类的变化方法中传入IVisitor接口,由接口确定使用哪一种变化来实现(封装变化) 4、在使用时(调用变化方法时),传入实现接口的类(这个时候,告诉方法,我要谁) 优点:方便Visitor的扩展,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8-06-03 12:25
南东
阅读(101)
评论(0)
推荐(0)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