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进阶7 -「设计模式」

1 单例模式 

1.1 饿汉法

public class Singleton {

    private Singleton() {

    }

    private static Singleton singleton = new Singleton();

    public static Singleton getSingleton() {
        return singleton;
    }
}

这样做的好处是编写简单,但是无法做到延迟创建对象。但是我们很多时候都希望对象可以尽可能地延迟加载,从而减小负载,所以就需要下面的懒汉法

 

 1.2 懒汉法

public class Singleton {

    private Singleton() {

    }

    private static Singleton singleton = null;

    public static Singleton getSingleton() {
        if (singleton == null) {
            singleton = new Singleton();
        }
        return singleton;
    }
}

这种写法是最简单的,由私有构造器和一个公有静态工厂方法构成,在工厂方法中对singleton进行null判断,如果是null就new一个出来,最 后返回singleton对象。这种方法可以实现延时加载,但是有一个致命弱点:线程不安全。如果有两条线程同时调用getSingleton()方法, 就有很大可能导致重复创建对象。

 

1.3 考虑线程安全的写法 - 懒汉加锁

public class Singleton {

    private Singleton() {

    }

    private static volatile Singleton singleton = null;

    public static Singleton getSingleton() {
        synchronized (Singleton.class) {
            if (singleton == null) {
                singleton = new Singleton();
            }
        }
        return singleton;
    }
}

这种写法考虑了线程安全,将对singleton的null判断以及new的部分使用synchronized进行加锁。同时,对singleton对象 使用volatile关键字进行限制,保证其对所有线程的可见性,并且禁止对其进行指令重排序优化。如此即可从语义上保证这种单例模式写法是线程安全的。 注意,这里说的是语义上,实际使用中还是存在小坑的,会在后文写到。

 

1.4 兼顾线程安全和效率的写法 - 懒汉加双重锁

public class Singleton {

    private Singleton() {

    }

    private static volatile Singleton singleton = null;

    public static Singleton getSingleton() {
        if (singleton == null) {
            synchronized (Singleton.class) {
                if (singleton == null) {
                    singleton = new Singleton();
                }
            }
        }
        return singleton;
    }
}

这种写法被称为“双重检查锁”,顾名思义,就是在getSingleton()方法中,进行两次null检查。看似多此一举,但实际上却极大提升了并发度,进而提升了性能。为什么可以提高并发度呢?就像上文说的,在单例中new的情况非常少,绝大多数都是可以并行的读操作。因此在加锁前多进行一次 null检查就可以减少绝大多数的加锁操作,执行效率提高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那么,这种写法是不是绝对安全呢?前面说了,从语义角度来看,并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其实还是有坑。说这个坑之前我们要先来看看volatile这个关键字。其实这个关键字有两层语义。第一层语义就是可见性。可见性指的是在一个线程中对该变量的修改会马上由工作内存写回主内存,所以会马上反应在其它线程的读操作中。顺便一提,工作内存和主内存可以近似理解为实际电脑中的高速缓存和主存,工作内存是线程独享的, 主存是线程共享的。volatile的第二层语义是禁止指令重排序优化。大家知道我们写的代码(尤其是多线程代码),由于编译器优化,在实际执行的时候可能与我们编写的顺序不同。编译器只保证程序执行结果与源代码相同,却不保证实际指令的顺序与源代码相同。这在单线程看起来没什么问题,然而一旦引入多线程,这种乱序就可能导致严重问题。volatile关键字就可以从语义上解决这个问题。

注意,前面反复提到“从语义上讲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很不幸,禁止指令重排优化这条语义直到jdk1.5以后才能正确工作。此前的JDK中即使变量声明为volatile也无法完全避免重排序所导致的问题。所以,在jdk1.5版本前,双重检查锁形式的单例模式是无法保证线程安全的。

 

1.5 静态内部类法

那么,有没有一种延时加载,并且能保证线程安全的简单写法呢?我们可以把Singleton实例放到一个静态内部类中,这样就避免了静态实例在Singleton类加载的时候就创建对象,并且由于静态内部类只会被加载一次,所以这种写法也是线程安全的

public class Singleton {

    private Singleton() {

    }

   private static class Holder {
       private static final Singleton singleton = new Singleton();

       public static Singleton getSingleton() {
           return Holder.singleton;
       }
   }
}

但是,上面提到的所有实现方式都有两个共同的缺点:

  • 都需要额外的工作(Serializable、transient、readResolve())来实现序列化,否则每次反序列化一个序列化的对象实例时都会创建一个新的实例。

  • 可能会有人使用反射强行调用我们的私有构造器(如果要避免这种情况,可以修改构造器,让它在创建第二个实例的时候抛异常)

 

1.6 枚举写法

public enum Singleton {
    INSTANCE;
    
    private String name;

    public String getName() {
        return name;
    }

    public void setName(String name) {
        this.name = name;
    }
}

使用枚举除了线程安全和防止反射强行调用构造器之外,还提供了自动序列化机制,防止反序列化的时候创建新的对象。因此,Effective Java推荐尽可能地使用枚举来实现单例。

 

  

 

 2 代理模式

2.1 代理模式

我们使用代理对象来代替对真实对象的访问,这样就可以在不修改原目标对象的前提下,提供额外的功能操作,扩展目标对象的功能。代理模式有静态代理和动态代理两种实现方式

 

2.2 静态代理

静态代理中,我们对目标对象的每个方法的增强都是手动完成的,非常不灵活(比如接口一旦新增加方法,目标对象和代理对象都要进行修改)且麻烦(需要对每个目标类都单独写一个代理类)。 实际应用场景非常非常少,日常开发几乎看不到使用静态代理的场景。

上面我们是从实现和应用角度来说的静态代理,从 JVM 层面来说, 静态代理在编译时就将接口、实现类、代理类这些都变成了一个个实际的 class 文件。

静态代理实现步骤:

  1. 定义一个接口及其实现类;
  2. 创建一个代理类同样实现这个接口
  3. 将目标对象注入进代理类,然后在代理类的对应方法调用目标类中的对应方法。这样的话,我们就可以通过代理类屏蔽对目标对象的访问,并且可以在目标方法执行前后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
 

2.3 动态代理

相比于静态代理来说,动态代理更加灵活。我们不需要针对每个目标类都单独创建一个代理类,并且也不需要我们必须实现接口,我们可以直接代理实现类

从 JVM 角度来说,动态代理是在运行时动态生成类字节码,并加载到 JVM 中的。

说到动态代理,Spring AOP、RPC 框架应该是两个不得不提的,它们的实现都依赖了动态代理。 

就 Java 来说,动态代理的实现方式有很多种,比如 JDK 动态代理、CGLIB 动态代理等等。

 

2.3.1 JDK动态代理

在 Java 动态代理机制中 InvocationHandler 接口和 Proxy 类是核心。

Proxy 类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方法是:newProxyInstance() ,这个方法主要用来生成一个代理对象。

public static Object newProxyInstance(ClassLoader loader,
                                          Class<?>[] interfaces,
                                          InvocationHandler h)
        throws IllegalArgumentException
    {
        ......
    } 

这个方法一共有 3 个参数:

  1. loader :类加载器,用于加载代理对象。
  2. interfaces : 被代理类实现的一些接口;
  3. h : 实现了 InvocationHandler 接口的对象;

要实现动态代理的话,还必须需要实现InvocationHandler 来自定义处理逻辑。 当我们的动态代理对象调用一个方法时,这个方法的调用就会被转发到实现InvocationHandler 接口类的 invoke 方法来调用。

public interface InvocationHandler {

    /**
     * 当你使用代理对象调用方法的时候实际会调用到这个方法
     */
    public Object invoke(Object proxy, Method method, Object[] args)
        throws Throwable;
}

invoke() 方法有下面三个参数:

  1. proxy :动态生成的代理类
  2. method : 与代理类对象调用的方法相对应
  3. args : 当前 method 方法的参数

也就是说:你通过Proxy 类的 newProxyInstance() 创建的代理对象在调用方法的时候,实际会调用到实现InvocationHandler 接口的类的 invoke()方法。 你可以在 invoke() 方法中自定义处理逻辑,比如在方法执行前后做什么事情。

 

 

 JDK 动态代理类使用步骤

  1. 定义一个接口及其实现类;
  2. 自定义 InvocationHandler 并重写invoke方法,在 invoke 方法中我们会调用原生方法(被代理类的方法)并自定义一些处理逻辑;
  3. 通过 Proxy.newProxyInstance(ClassLoader loader,Class<?>[] interfaces,InvocationHandler h) 方法创建代理对象;

 

 例子:

// 定义发送短信的接口
public interface SmsService {
    String send(String message);
}

// 实现发送短信的接口
public class SmsServiceImpl implements SmsService {
    public String send(String message) {
        System.out.println("send message:" + message);
        return message;
    }
}

// 定义一个 JDK 动态代理类
public class DebugInvocationHandler implements InvocationHandler {
    /**
     * 代理类中的真实对象
     */
    private final Object target;

    public DebugInvocationHandler(Object target) {
        this.target = target;
    }

    @Override
    public Object invoke(Object proxy, Method method, Object[] args) throws InvocationTargetException, IllegalAccessException {
        //调用方法之前,我们可以添加自己的操作
        System.out.println("before method " + method.getName());

        //当我们的动态代理对象调用原生方法的时候,实际上调用的是invoke,代替我们去调用了被代理对象的原生方法。
        Object result = method.invoke(target, args);
        //调用方法之后,我们同样可以添加自己的操作
        System.out.println("after method " + method.getName());
        return result;
    }
}


// 获取代理对象的工厂类
public class JdkProxyFactory {
    public static Object getProxy(Object target) {
        return Proxy.newProxyInstance(
                target.getClass().getClassLoader(), // 目标类的类加载器
                target.getClass().getInterfaces(),  // 代理需要实现的接口,可指定多个
                new DebugInvocationHandler(target)   // 代理对象对应的自定义 InvocationHandler
        );
    }
}

SmsService smsService = (SmsService) JdkProxyFactory.getProxy(new SmsServiceImpl());
smsService.send("java");

结果输出: 

before method send
send message:java
after method send

 

2.3.2 CGLIB动态代理

JDK 动态代理有一个最致命的问题是其只能代理实现了接口的类。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用 CGLIB 动态代理机制来避免。

CGLIB是一个基于ASM的字节码生成库,它允许我们在运行时对字节码进行修改和动态生成。CGLIB 通过继承方式实现代理。很多知名的开源框架都使用到了, 例如 Spring 中的 AOP 模块中:如果目标对象实现了接口,则默认采用 JDK 动态代理,否则采用 CGLIB 动态代理。

在 CGLIB 动态代理机制中 MethodInterceptor 接口和 Enhancer 类是核心。

你需要自定义 MethodInterceptor 并重写 intercept 方法,intercept 用于拦截增强被代理类的方法。

 

CGLIB 动态代理类使用步骤

  1. 定义一个类;
  2. 自定义 MethodInterceptor 并重写 intercept 方法,intercept 用于拦截增强被代理类的方法,和 JDK 动态代理中的 invoke 方法类似;
  3. 通过 Enhancer 类的 create()创建代理类;

https://javaguide.cn/java/basis/proxy.html#_3-2-cglib-%E5%8A%A8%E6%80%81%E4%BB%A3%E7%90%86%E6%9C%BA%E5%88%B6

 
 

2.3.3 JDK 动态代理和 CGLIB 动态代理对比

  1. JDK 动态代理只能代理实现了接口的类或者直接代理接口,而 CGLIB 可以代理未实现任何接口的类。 (jdk反射机制生成一个代理接口的匿名类, cglib是利用asm开源包) 另外, CGLIB 动态代理是通过生成一个被代理类的子类来拦截被代理类的方法调用,因此不能代理声明为 final 类型的类和方法。
  2. 就二者的效率来说,大部分情况都是 JDK 动态代理更优秀,随着 JDK 版本的升级,这个优势更加明显。
  3. jdk动态代理是利用反射机制生成一个代理接口的匿名类,在调用具体方法前调用InvokeHandler来处理。而cglib动态代理是利用asm开源包,对代理对象类的class文件加载进来,通过修改其字节码生成子类来处理

 
posted @ 2016-11-14 16:37  balfish  阅读(318)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