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知识与思维的关系
1.思维是知识的结构化过程,思维是知识的生长过程。即不能淡化知识储备,又不能强调知识死记硬背。
2.知识是前提,是基础;思维是知识的高级阶段,是知识的升华;能力则是最后阶段,是运用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体现。知识是基础,思维是提高,能力是实践。
3.知识是思维的载体,知识的掌握是思维的物质前提。
4.知识与思维的正相关关系。知识是思维的物质前提并不等于说一个人知识越多其思维水平越高,不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也就是思维水平不高。知识是思维发展的物质前提;反过来,思维的发展又能促进知识的理解、领会和掌握。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第一,思维是掌握知识的条件。如果一个人没有思维能力,自然就无法掌握知识。第二,思维的发展水平决定了掌握知识的快与慢以及质量的高与低。思维水平高,那么掌握知识的速度就快,质量就高,相反则反是。经验表明,一个人的知识越多、经验越丰富,他的思维水平就越高。反过来,一个人的思维水平越高,就越有助于他获取知识。研究也证明,知识和经验与思维能力相关系数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一个人获得知识的方法。方法正确,可以大大提高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比率。
5.知识是数据,是根基,是积木块,是内功,是积累,是养料等,需要踏踏实实去积累的;而思维是算法,是导航,是结构,是思考,是招式等,是需要自己去悟去理解的。知识和思维需要结合起来才能发挥出作用,没有知识的思维很容易变成空谈,没有思维的知识则变得缺乏创造力和爆发力。正所谓:“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是学知识的过程,思则是思考问题的过程。
6.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1)间接性:指人借助于已有的知识经验,来理解和认识另一些不能被直接感知或不可能被直接感知的事物、事物之间的联系以及事物发展的进程。(2)概括性:指思维所反映的不是个别的事物或事物的个别属性,而是一类事物所共有的本质特征以及事物所具有的普遍的或必然的联系。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特征和内在规律性联系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思维和感知觉一样,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但是,感知觉是对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以及事物之间外部联系的反映;思维是对事物的本质属性以及事物之间内部联系及其规律的反映。
7.比喻:知识是点,逻辑思维把知识点连成了线。学习知识是必须的,也是最基础的,可学习思维,才会让我们每日精进。知识像什么呢?嘴馋了,下馆子点自己喜欢的饭菜,吃完就完了,拍拍屁股就走人了,想再吃时还得专门跑过去吃;思维像啥呢?不仅仅吃到嘴里了解了馋,还顺带学会了美食的烹饪方法,如果食材相似,自己都能变着法儿地做出来。
8.用思维模型武装的人像啥呢?就像游戏里的人物,能够熟练使用各种装备,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会十八般武艺,见招拆招;无论对面是佛还是魔,无论前面如何变幻,泰然处之,胸有成竹。
知识就像躯体,而思维才是灵魂。要学会用灵魂驱动躯体,而不在躯体外面套上一身衣服,当个没有灵魂的衣服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