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对象三部曲之一(面向对象基础)

一、面向对象基础

1.1 面向对象思想

1.1.1 概述

面向对象(Object Oriented)是软件开发方法。面向对象的概念和应用已超越了程序设计和软件开发,是一种对现实世界理解和抽象的方法,是计算机编程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产物。

面向对象是相对于面向过程来讲的,指的是把相关的数据和方法组织为一个整体来看待,从更高的层次来进行系统建模,更贴近事物的自然运行模式。

1.1.2 三大思想

面向对象思想从概念上讲分为以下三种:OOA、OOD、OOP。

  • OOA:面向对象分析(Object Oriented Analysis)

  • OOD:面向对象设计(Object Oriented Design)

  • OOP:面向对象程序(Object Oriented Programming)

1.1.3 三大特征
  • 封装性:所有的内容对外部不可见

  • 继承性:将其他的功能继承下来继续发展

  • 多态性:方法的重载本身就是一个多态性的体现

 

1.2 Java体系与特点

1.2.1 两者关系

类表示一个共性的产物,是一个综合的特征;而对象是一个个性的产物,是一个个体的特征(类似生活中的图纸与实物的概念)。

类必须通过对象才可以使用,对象的所有操作都在类中定义。

类由属性和方法组成:

  • 属性:就相当于人的一个个的特征。

  • 方法:就相当于人的一个个的行为,例如:说话、吃饭、唱歌、睡觉。

1.2.2 类的定义格式
class 类名称 {
成员属性
成员方法
}
1.2.3 属性与方法
属性定义格式:
   数据类型 属性名;
属性定义并赋值的格式:
   数据类型 属性名 = 初始化值;
 
方法定义格式:
   权限修饰符 返回值类型 方法名(形式参数列表) {
       //方法体
       return 返回值;
  }
1.2.4 对象的创建与使用

一个类要想真正的进行操作,则必须依靠对象,对象的定义格式如下:

类名称 对象名称 = new 类名称();

如果要想访问类中的属性或方法(方法的定义),则可以依靠以下的语法形式:

访问类中的属性:对象.属性;
调用类中的方法:对象.方法(实际参数列表);

 

1.3 创建对象内存分析

1.3.1 栈

Java栈的区域很小,大概2MB左右 ,特点是存取的速度特别快。

栈存储的特点是:先进后出。

存储速度快的原因:

栈内存,通过“栈指针”来创建空间与释放空间! 指针向下移动,会创建新的内存,向上移动,会释放这些内存! 这种方式速度特别快,仅次于PC寄存器! 但是这种移动的方式,必须要明确移动的大小与范围,明确大小与范围是为了方便指针的移动,这是一个对于数据存储的限制,存储的数据大小是固定的,影响了程序的灵活性。 所以我们把更大部分的数据,存储到了堆内存中。

存储的是:

基本数据类型的数据以及引用数据类型的引用!

例如:

int a = 10;
Person p = new Person();

10存储在栈内存中,第二句代码创建的对象的引用(p)存在栈内存中。

1.3.2 堆

堆存放的是类的对象。

Java是一个纯面向对象语言,限制了对象的创建方式。 所有类的对象都是通过new关键字创建。 new关键字,是指告诉JVM,需要明确的去创建一个新的对象,去开辟一块新的堆内存空间。

堆内存与栈内存不同,优点在于我们创建对象时,不必关注堆内存中需要开辟多少存储空间,也不需要关注内存占用时长! 堆内存中内存的释放是由GC(垃圾回收器)自动完成的。 垃圾回收器回收堆内存的规则:当栈内存中不存在此对象的引用时,则视其为垃圾,等待垃圾回收器回收!

例如:

Person p0 = new Person();
Person p1 = p0;
Person p2 = new Person();
1.3.3 方法区

存放的是:

  • 类信息

  • 静态的变量

  • 常量

  • 成员方法

方法区中包含了一个特殊的区域(常量池)(存储的是使用static修饰的成员)

1.3.4 PC寄存器

PC寄存器保存的是当前正在执行的JVM指令的地址!

在Java程序中,每个线程启动时,都会创建一个PC寄存器!

1.3.5 本地方法栈

保存本地(native)方法的地址!

 

1.4 构造方法(构造器)

1.4.1 回顾对象创建
Person p = new Person();

在右侧Person后面出现的小括号,其实就是在调用构造方法!

1.4.2 概述

作用: 用于对象初始化。 执行时机: 在创建对象时,自动调用。 特点: 所有的Java类中都会至少存在一个构造方法; 如果一个类中没有明确的编写构造方法,则编译器会自动生成一个无参的构造方法,构造方法中没有任何的代码!

如果自行编写了任意一个构造器,则编译器不会再自动生成无参的构造方法。

1.4.3 定义格式
定义的格式: 
与普通方法基本相同,区别在于: 方法名称必须与类名相同,没有返回值类型的声明!

案例:
public class Demo3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Person p = new Person();
p = new Person();
p = new Person();
p = new Person();
}
}

class Person {
public Person() {
System.out.println("对象创建时,此方法调用");
}
}
1.4.4 构造方法设计

建议自定义无参构造方法,不要对编译器形成依赖,避免错误发生; 当类中有非常量成员变量时,建议提供两个版本的构造方法,其中一个是无参构造方法; 当类中所有成员变量都是常量或者没有成员变量时,建议不提供任何版本的构造。

1.5 方法的重载

方法名称相同,参数类型、参数个数或参数排序不同,可以完成方法的重载!方法的重载与返回值无关! 方法的重载,可以让我们在不同的需求下,通过传递不同的参数调用方法来完成具体的功能。

 

1.6 构造方法的重载

一个类,可以存在多个构造方法: 参数列表的参数类型、参数个数、参数排序不同即可完成构造方法的重载。

构造方法的重载,可以让我们在不同的创建对象的需求下,调用不同的方法来完成对象的初始化!

 

1.7 匿名对象

没有对象名称的对象 就是匿名对象。

匿名对象只能使用一次,因为没有任何的对象引用,所以将成为垃圾,等待被GC回收。 只使用一次的对象可以通过匿名对象的方式完成,这一点在以后的开发中将经常使用到。

posted on 2021-04-26 10:07  澜沧居士  阅读(124)  评论(0)    收藏  举报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