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greSQL事务的隔离级别有哪些?

PostgreSQL 支持四种事务隔离级别,分别为读已提交(Read Committed)、可重复读(Repeatable Read)、可串行化(Serializable)和读未提交(理论概念,PostgreSQL 无直接对应),各隔离级别在并发控制和数据一致性上有所不同:
  1. 读已提交(Read Committed)
    • 特性:这是 PostgreSQL 的默认隔离级别。在该级别下,一个事务只能读取到其他事务已经提交的数据,即不会读取到未提交的数据,避免了脏读现象。每次执行查询时,会获取当前已提交的最新数据版本。
    • 示例:假设事务 A 修改了某条记录但未提交,此时事务 B 执行查询操作,不会看到事务 A 未提交的修改。只有当事务 A 提交后,事务 B 再次查询时才能看到修改后的数据。
    • 应用场景:适用于大多数常规业务场景,对数据一致性要求不是特别高,追求较好的并发性能,能满足一般的读写操作需求。
  2. 可重复读(Repeatable Read)
    • 特性:在同一个事务中多次执行相同的查询,得到的结果是一致的,即使在这期间其他事务对数据进行了修改并提交。它通过多版本并发控制(MVCC)机制,在事务开始时创建一个数据快照,后续的读取操作都基于这个快照,避免了不可重复读的问题。不过,对于幻读问题,它并不能完全杜绝,只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出现的概率。
    • 示例:事务 A 在开始时查询某张表的记录数为 10 条,在事务执行过程中,事务 B 插入了一条新记录并提交。但事务 A 再次查询时,记录数依然是 10 条,直到事务 A 提交或回滚。
    • 应用场景:适用于对数据一致性要求较高,且需要保证在同一事务内多次读取结果稳定的场景,如财务核算、库存盘点等业务场景。
  3. 可串行化(Serializable)
    • 特性:这是最高的隔离级别,提供了最严格的并发控制。它通过对并发事务进行排序,使得它们看起来像是串行执行的,完全避免了脏读、不可重复读和幻读问题,保证了数据的高度一致性。但由于这种严格的控制,会对系统的并发性能产生较大影响,可能导致事务等待时间延长。
    • 示例:在一个涉及多个事务同时操作同一张表的场景中,可串行化隔离级别会确保每个事务依次执行,不会出现并发操作带来的数据不一致问题。例如多个事务同时对库存表进行修改,只有当一个事务完全执行完毕后,下一个事务才会开始执行。
    • 应用场景:适用于对数据一致性要求极高,对并发性能要求相对较低的场景,如金融交易、银行转账等核心业务场景,这些场景中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至关重要。
  4. 读未提交(理论概念,PostgreSQL 无直接对应)
    • 特性:一个事务可以读取到其他事务尚未提交的数据,这种隔离级别会导致脏读、不可重复读和幻读等问题,严重影响数据的一致性。PostgreSQL 没有直接提供读未提交隔离级别,但在READ COMMITTED隔离级别下,通过特定的配置和操作(如使用FOR UPDATEFOR SHARE等锁定语句时的并发情况)可能会出现类似读未提交的现象,但这并非标准的读未提交隔离级别行为。
    • 示例:事务 A 修改了数据但未提交,事务 B 就能读取到这些未提交的数据。如果事务 A 随后回滚,事务 B 读取的数据就是无效的。
    • 应用场景:在一些对数据一致性要求极低,追求极致并发性能,且数据本身具有很强的临时性或对脏数据不敏感的场景下,可能会考虑类似读未提交的行为,但在实际的企业级应用中使用较少。

posted on 2025-04-04 16:28  数据派  阅读(310)  评论(0)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