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Java虚拟机规范中将Java运行时数据划分为六种,分别为:

1,PC寄存器数据:PC寄存器数据严格来说是一个数据结构,用于保存当前正常执行程序的内存地址。因为Java程序是多线程的,当多个线程交叉时,被中断线程的程序当前执行到哪条的内存地址就需要被保存下来。在java虚拟机所管理的内存中的运行时数据区域中,记录程序执行条数的区域为程序计数器。由于Java虚拟机的多线程是通过线程轮流切换并分配处理器执行时间的方式来实现的,在任何一个确定的时刻,一个处理器(对于多核处理器来说是一个内核)都只会执行一条线程中的指令。因此,为了线程切换后能恢复到正确的执行位置,每条线程都需要有一个独立的程序计数器,这类内存区域是“线程私有”的内存。

2,Java栈:Java栈和线程相关,每当创建一个线程时,JVM就会为这个线程创建一个对应的Java栈,Java栈也是线程私有的,生命周期与线程相同。每个方法在执行的同时都会创建一个栈帧(Stack Frame)用于存储局部变量表、操作数栈、动态链接、方法出口等信息。每一个方法从调用直至执行完成的过程,就对应着一个栈帧在虚拟机栈中入栈到出栈的过程。每当一个方法完成时,这个栈帧就会弹出栈帧的元素作为这个方法的返回值,并清除这个栈帧。

3,堆:堆是存储Java对象的地方,是Java虚拟机所管理的内存中最大的一块,它是JVM管理Java对象的核心存储区域。Java堆是被所有线程共享的一块内存区域,在虚拟机启动时创建。此内存区域的唯一目的就是存放对象实例,几乎所有的对象实例都在这里分配内存。每一存储在堆中的Java对象都会是这个对象的类的一个副本,它会复制包括继承自它父类的所有非静态属性。堆是被所有Java线程所共享的,所以对它的访问需要注意同步问题,方法和对应的属性都需要保证一致性。

4,方法区:方法区是用于存储类结构信息的地方。它与Java堆一样,是各个线程共享的内存区域,它用于存储已被虚拟机加载的类信息、常量、静态变量、即时编译器编译后的数据等数据。它是Java堆的一部分,但应该与Java堆区分开来。

5,本地方法栈:为JVM运行Native方法准备的空间,与java栈的作用类似。

6,运行时常量池:运行时常量池(Runtime Constant Pool)是方法区的一部分。Class文件中除了有类的版本、字段、方法、接口等描述信息外,还有一项信息是常量池(Constant Pool Table),用于存放编译期生成的各种字面量和符号引用,这部分内容将在类加载后进入方法区的运行时常量池中存放。对于运行时常量池,Java虚拟机规范没有做任何细节的要求,不同的提供商实现的虚拟机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来实现这个内存区域。不过,一般来说,除了保存Class文件中描述的符号引用外,还会把翻译出来的直接引用也存储在运行时常量池中。运行时常量池相对于Class文件常量池的另外一个重要特征是具备动态性,Java语言并不要求常量一定只有编译期才能产生,也就是并非预置入Class文件中常量池的内容才能进入方法区运行时常量池,运行期间也可能将新的常量放入池中,这种特性被开发人员利用得比较多的便是String类的intern()方法。

(内容大部分来源于深入理解Java虚拟机规范)

posted on 2017-12-10 00:26  AsiasticWormwood  阅读(151)  评论(0)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