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阅读报告] On the Fast Searching Problem, AAIM '08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的博弈问题- “Fast Searching”作为 Edge Searching的一种变体。研究了该问题在树上和二分图上的性质,
并给出了该博弈在树上的一个线性时间算法以及一个general cost function用来衡量search strategies在Fast Searching和Edge Searching问题上优劣。
Edge Searching(Basic Problem)
在这样的定义下,求清洁整张图的最小seacher个数。
如果一个策略能在博弈的过程中保证已经被清洁的边保持干净,那么我们称这个策略就是是单调的。类似的,如果一个策略能在博弈的过程中保证被清洁的边导出一个联通子图,我们称这个决策是联通的。
Fast Searching(Main problem)
先给出了一些基本的结论,比如完全图上的结果、\(S_f(G)\)和奇度数点个数的关系。
通过给出一个构造的图(两个完全图的笛卡尔积)\(G\)和它的一个子图\(H\)说明这个问题子图和原本图的联系不密切,而且还给出一个构造说明\(S_f(H)/S_f(G)\)可能会变的很大。也就是说取子图并不会让这个问题变得简单。(how it is interesting)
Tree
给了一个Tree Partition算法(TP),将树分成多个不重叠路径,然后基于这些路径给了一个FS算法,来将整棵树clean。
引理3 每次FS算法回到step3的时候,都能保证至少有一条边被clean。 引理3也说明了算法的正确性,因为要回到step3,就需要原图\(T\)中至少还有一条边。只要算法结束,就说明所有的边被clean了。
- 证明正确性时用的反证法,即假设虽然回到了step3,但是无法clean边。通过反证法得到染色数和searcher之间的数量矛盾,因此引理得证。
- 用到了一个结论,\(deg \geq 3\)的点的个数 < \(deg=1\)的点的个数。
之后又给出了树上\(S_f(T)\)和奇数度点的数量关系,还给出了一个构造说明\(S(G)\)和\(S_f(G)\)可以差很多。(即big gap between edge-search problem and fast searching problem)
Bipartite Graph
先给了一些完全二分图基本case的结论(引理4),然后继续说明有关\(S(K_{m,n})\)和\(S_f(K_{m,n})\)的数量信息。(这里分类涉及m、n的奇偶)
引理5 通过构造了一个具体的策略给出了\(S_f(K_{m,n})\)的上界(m为偶数)。定理4收紧了这个界,即确定了\(S_f(K_{m,n})\)的具体值。(通过证明m+2是不可能实现的)。证明的过程是case by case的,即确定了\(u_1\)被clean之后,枚举局面的可能以及后面的几步该怎么走,从而证明不论什么局面下,都不会走下去。
之后又证明了m为奇数,n为偶数的时候,\(S_f(K_{m,n})\)的上界。净一步推广到m为奇数,n不限的情况下。(给出策略)
Cost Function
给出了一个量化函数,\(C_G(s,t)=\alpha s + \beta s t+\gamma t\),其中\(\alpha,\beta,\gamma\)都是常数,\(s\)是策略需要的seacher的个数,\(t\)是需要的总步数。这是一种新的思路,不同于最小化人数或者搜索步数,我们最小化这个函数。给出对于n-star的分析,在这个图中,t是关于n和s的函数,因此最终可以写为\(C_G(s)\),是一个二次函数。
conclusion
- 基本lemma的给出,数量关系的分析。
- 策略的给出,对于简单图(特殊图)的算法
- 算法正确性的证明
- 一些构造,来说明问题是interesting的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