栈和队列

栈被限定必须在栈顶进行插入和删除操作,因此其特点是后进先出。

下图是栈的插入(入栈)、删除(出栈)示意图。

队列

队列被限定在队头进行删除操作,在队尾进行插入操作,因此其特点为先进后出。

下图是队列的插入(入队)、删除(出队)示意图。

 

基本操作

栈和队列的插入和删除操作上图已经解释。

【例题】

leetcode 155. 最小栈【简单】

设计一个支持 push ,pop ,top 操作,并能在常数时间内检索到最小元素的栈。

实现 MinStack 类:

MinStack() 初始化堆栈对象。
void push(int val) 将元素val推入堆栈。
void pop() 删除堆栈顶部的元素。
int top() 获取堆栈顶部的元素。
int getMin() 获取堆栈中的最小元素。
 

示例 1:

输入:
["MinStack","push","push","push","getMin","pop","top","getMin"]
[[],[-2],[0],[-3],[],[],[],[]]

输出:
[null,null,null,null,-3,null,0,-2]

解释:
MinStack minStack = new MinStack();
minStack.push(-2);
minStack.push(0);
minStack.push(-3);
minStack.getMin(); --> 返回 -3.
minStack.pop();
minStack.top(); --> 返回 0.
minStack.getMin(); --> 返回 -2.
 

提示:

-231 <= val <= 231 - 1
pop、top 和 getMin 操作总是在 非空栈 上调用
push, pop, top, and getMin最多被调用 3 * 104 次

分析

题目要求在常数时间内获得栈中的最小值,因此不能在getMin()的时候再去计算最小值,最好应该在push或pop的时候就计算好最小值。

众多题目都会讲到“辅助栈”的概念,这是一种常见的思路,但是有没有更容易懂的方法呢?

这里可以使用一个栈,这个栈同时保存的是每个数字x进栈的时候值以及插入该值之后栈内的最小值,即每一次新元素x入栈的时候保存一个元组:(当前值,插入当前值之后栈内最小值)。

这个元组是一个整体,同时进栈和出栈,即栈顶同时有值和栈内最小值。top()函数是获取栈顶元素值,即栈顶元组的第一个值;getMin()函数是获取栈内最小值,即栈顶元组的第二个值;pop()函数是删除栈顶的元组。

每一次新元素入栈时,需要求新的栈内最小值:比较当前新插入元素x和当前栈内最小值(即栈顶元组的第二个值)的大小:

1. 新元素入栈:当斩为空,保存元组(x, x);当栈不空,保存元组(x, min(此前栈内最小值, x))

2. 出栈:删除栈顶的元组。

class MinStack:

    def __init__(self):
        # init your data structure here.
        self.stack = []

    def push(self, val: int) -> None:
        if not self.stack:
            self.stack.append((val, val))
        else:
            self.stack.append((val, min(val, self.stack[-1][1]))) # self.stack[-1][1]解释:当前元素val入栈之前,栈顶元组为self.stack[-1], 那么该元组第一个元素为self.stack[-1][0],该元组第二个元素为self.stack[-1][1],x就是要和这个元组中第二个元素进行比较。

    def pop(self) -> None:
        self.stack.pop() 

    def top(self) -> int:
        return self.stack[-1][0] # 返回栈顶元组第一个元素

    def getMin(self) -> int:
        return self.stack[-1][1] # 返回栈顶元组第二个元素


# Your MinStack object will be instantiated and called as such:
# obj = MinStack()
# obj.push(val)
# obj.pop()
# param_3 = obj.top()
# param_4 = obj.getMin()

【习题】

leetcode 20: 有效的括号【简单】

给定一个只包括 '(',')','{','}','[',']' 的字符串 s ,判断字符串是否有效。

有效字符串需满足:

左括号必须用相同类型的右括号闭合。
左括号必须以正确的顺序闭合!!
 

示例 1:

输入:s = "()"
输出:true


示例 2:

输入:s = "()[]{}"
输出:true


示例 3:

输入:s = "(]"
输出:false


示例 4:

输入:s = "([)]"
输出:false


示例 5:

输入:s = "{[]}"
输出:true
 

提示:

1 <= s.length <= 104
s 仅由括号 '()[]{}' 组成


分析:使用栈。

判断括号的有效性可以使用栈这一数据结构来解决。

我们遍历给定的字符串s,当我们遇到一个左括号时,我们会期望在后续遍历中,有一个相同类型的右括号将其闭合。可以将这个左括号放入栈顶。

当我们遇到一个右括号时,需要将一个相同类型的左括号闭合。此时,可以取出栈顶的左括号并判断它们是否是相同类型的括号。

如果不是相同类型的,或者栈中并没有左括号,那么字符串s无效,返回false。为了快速判断括号类型,可以使用哈希表存储每一种括号。哈希表的键为右括号,值为相同类型的左括号。

遍历结束后,如果栈中没有左括号,说明字符串s中的所有左括号闭合,返回true,否则返回false。

注意到有效字符串的长度一定为偶数,因此如果字符串的长度为奇数,可以直接返回false,省去后续的遍历判断过程。

class Solution:
    def isValid(self, s: str) -> bool:
        if len(s) % 2 == 1: # 若字符串元素数量为奇数,那么必然是不成对的。
            return False

        # 定义字典,键为右闭合符号,值为左闭合括号。
        pairs_map = {
            ")": "(",
            "]": "[",
            "}": "{",
        }

        stack = list() # 定义一个列表形式的栈,用于元素进栈和出栈
        for char in s: # 遍历输入字符串中的元素
            if char in pairs_map: # 如果字典中包含char类型元素
                if not stack or stack[-1] != pairs_map[char]: # 进一步判断,栈若为空或者栈顶元素(即预想中char的对应右闭合符号元素)不等于字典中对应的pairs_map[char]
                    return False
                stack.pop() # 将不对应的右侧元素出栈,开始对应下一个元素。
            else:
                stack.append(char) # 如果字典中不包含char元素类型元素,将char入栈。
        return not stack # 最后一步返回值,解释一下:注意到“if char in pairs_map: # 如果字典中包含char类型元素”中的执行语句,有一个出栈操作,也就是都能成功对应的话,最后stack会为空。那么,若最终stack为空,返回not stack(为空) is True;否则组队失败,not stack(非空) is False。

 

posted @ 2022-04-06 14:45  Ariel_一只猫的旅行  阅读(76)  评论(0)    收藏  举报